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当前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2009年<中国药房>、<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登的20篇药品不良反应综合报告中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无论在药品品种数上还是病例数上都稳居前2名.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制剂,并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对33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63.64%),其次是中药制剂(21.21%),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发红、静脉炎.临床医生要注意用药安全,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院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4.69%),中药制剂居第二位(9.29%)。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何程程  蒋程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14-116+12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关于抗感染药物的ADR报告,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分析引发ADR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和)系统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结果共收集抗感染药物ADR病例204例:男73例(35.78%),女131例(64.22%);老年和儿童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口服制剂21例(10.29%),注射制剂183例(89.71%);单独用药185例(90.69%),联合用药19例(9.31%)。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霉素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局部用药损害为主。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薛锦花 《当代医学》2010,16(31):141-14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4年1月~2009年6月的82例ADR报告表。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用药是发生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登记,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收集到的111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ADR中,其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8.6%。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上报的114例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过敏等的损害。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发生规律,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提供帮助.方法 对29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剂型、静脉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为主,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后果严重,应引起重视.结论 加强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刺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学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7—2020年4年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严重不良反应130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和系统以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不良反应130例中,男女比例为1.13∶1.00,60岁以上老年人57.69%。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70.00%,占比最大。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居前3位为抗肿瘤药46.15%,抗感染药物17.69%,中药及中药注射液6.15%。主要累及血液系统32.90%,全身性系统25.81%和消化系统16.13%。经调整用药和对症治疗,痊愈38例(29.23%),好转87例(66.92%),未好转5例(3.85%),无死亡病例。结论: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是高发人群,静脉途经给药风险较高,主要由抗肿瘤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常累及血液系统、全身性系统及消化系统。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加强用药指导、用药追踪和不良反应知识宣教,医疗机构需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  相似文献   

11.
吴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17-1018
目的: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易感因素,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上报的10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0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占61.5%,中药制剂占24.8%。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了95.4%。结论: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应加强抗菌药、中药制剂的ADR监测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分别从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的药物品种分布等统计与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有24种,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7例(58.73%),其次为中药制剂12例(19.05%);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疹、斑丘疹、寻麻疹、皮肤瘙痒、面部潮红、紫绀、过敏样反应或注射部位红肿等;以静脉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85.71%).结论 认真监测分析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临床合理和规范用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上报的服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中药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有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全身性损害等。其原因主要与药物使用不当、药物滥用以及患者自身身体因素等有关。结论中药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在临床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加强对中药制剂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深度了解中药制剂的用法和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以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0例ADR报告涉及的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有37例,占46.25%;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ADR的患者有13例,占16.25%;进行静脉给药后发生ADR的患者有65例,占81.25%。结论:我院应加强对临床药物的管理(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管理)及ADR的监测工作,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中药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用药时间、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关系,并分析不良反应累及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中药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3.4%的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1 h内,发生不良反应由中药注射制剂引起的占56.5%,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制剂的监测,重视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田晓亮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48-248
目的:调查2008年5月~2010年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2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川琥宁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1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使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286例,分别从患者的不良反应用药途径、抗感染类型以及抗感染药物的种类进行总结。结果临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前三位分别是静脉滴注77.97%、口服18.18%以及肌内注射2.80%;引起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是在皮肤、胃肠道系统以及神经紊乱,发生的几率分别为45.80%、21.68%、16.78%;引起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前三位分别是头孢菌素类38.81%、喹诺酮类26.22%、β内酰胺类18.53%。结论引起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因素有很多,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临床医师必须充分了解药物会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