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7-207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1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间顿服,1次/d,连服1月。观察两组的疗效、TC、TG、LDL.C的含量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2%,有效率90.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5%和77.6%。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TC、TG以及LDL—C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吴中生 《海峡药学》2012,24(4):199-20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及血脂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C、TG、LDL-C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 VS 71.2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和hs-CRP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方法 对住院确诊为UA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但不接受他汀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岐化物酶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脂水平下降的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4.5±1.6)vs(5.6±1.9),超氧化物岐化酶浓度(106±12)vs(123±15),降低丙二醛浓度(2.7±1.3)vs(1.9±0.9)。结论 UA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改善一氧化氮等参与血管舒缩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浓度,从而有利于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4.
傅嬿 《中国药业》2013,22(1):89-9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予吸氧、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对照组予硝酸盐、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8~10 mg/d,每日睡前1次,疗程8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和广泛的非调脂作用,可以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可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可抑制斑块中炎症反应及稳定易损斑块,其显著的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30例,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地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表达情况,因此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他汀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比较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7.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UAP患者血脂含量,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血清脂联素和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22例,所有患者由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行PCI治疗.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61例.2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采集其空腹肘静脉血,检测hs-CRP、血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计算出CEC细胞数所占百分比、EPCs数量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12周,2组患者的hs-CRP和CEC水平均降低,且B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上升,其中B组的升高程度有效于A组(P<0.05);2组患者的EPCs数量均增加,且B组的增加程度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2组患者的FIN、FPG水平及HOMA-IR指数均下降,且B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要大于A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术后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吕萍  谢立  张辰林 《河北医药》2011,33(17):2612-261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UA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曲美他嗪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测定术后24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抗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脑钠素(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关系。方法将攀枝花市十九冶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单支病变组(n=32)和多支病变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BNP水平。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单支病变组的BNP水平明显低于多支病变组(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d两组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治疗后30d两组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NP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有关,且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而波动,可以作为该类患者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焦玲 《河南医药信息》2010,(9):39-40,42
目的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吸氧、应用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病例在发病24h之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后每晚10mg睡前口服;氯吡格雷75mg早晨1次顿服,连用6个月,入院24h及治疗后8周抽空腹静脉血测定TC、LDL—C、HDL—C、hs—CRP,同时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TC、LDL—C、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钱玲妃  倪淑红 《中国药房》2011,(48):4568-456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倍它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醇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盐酸曲美他嗪20mg/d,每日3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d,睡前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L-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保护和抗氧化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标准拟行PCI术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40例,按随机表分为对照组(20例)和L-C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采用股动脉途径,按标准进行PCI。检测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结果:PCI术后CK-MB、cTnI水平在2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L-C治疗组的CK-MB、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2组PCI术后MD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L-C治疗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PCI术后SOD、CAT、GSH-Px、T-AO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L-C治疗组的SOD、CAT、GSH-Px、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STE-ACS患者PCI术前和术后大剂量(10g·d-1)补充外源性L-C注射液对心肌具有有效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使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对患者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的影响。方法: 6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对照组术中应用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 h、1 d,术后7 d血浆中ICAM-1水平变化。结果: 用药2 h后,对照组ICAM-1水平与用药前及同时点的观察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1 d和术后7 d两组ICAM-1水平与用药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分别发生3例和1例轻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比伐卢定相比,肝素在PCI术中对ICAM 1的表达有短暂的抑制作用,对行PCI术且合并有肾病或脑卒中的患者可能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PCI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患者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情况以及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1356例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DM组292例和NDM组1064例,记录并比较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情况,纤维蛋白原(FIB)、血脂、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依据冠脉造影(CAG)结果的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分、中分及高分组。比较DM组和NDN组PCI术后12个月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靶血管再血管化(TVR)和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 DM组患者FIB、尿酸水平高于ND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N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SYNTAX积分高于NDM组,在SYNTAX积分低分组、中分组及高分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DM组较NDM组MI、死亡及总MACCE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与NDM组TVR及卒中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比例高,在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应加强对其血糖、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PCI术后早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测定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3例PCI术后患者使用TEG测定出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的最大血块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和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rate,IR)。阿司匹林反应性根据AA-IR分为低(<50%),中(50%~85%),高(>85%)。氯吡格雷反应性根据ADP-MA分为低(>47 mm),中(31~47 mm),高(<31 mm)。根据2种药物的反应性组合为联合高反应组、联合中反应组和联合低反应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SAQ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植入支架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前SAQ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4周SA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联合低反应组患者的SAQ评分较其他2组相对较低(P<0.05)。术后SAQ评分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性(Pearson法)。结论 PCI术后早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反应性与SAQ评分具有相关性,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可能是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绞痛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