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管理方式。《药品管理法》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列人法制化管理,体现了我国政府和医药、卫生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院于1998年底开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筹备工作;1999年第二季度设立专职人员,隶属药剂科并开展工作;2001年11月正式成立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并下设常务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于1997年,2002年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组长,药剂科、医务科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ADR监测小组;建立了由各临床科室质管员、各病区护士长等组成的ADR监测网络小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有效办法,推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制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与申报流程,加强宣传,加大培训力度,给临床科室定指标,执行可疑就报的原则,编印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答,监测员与临床药师直接参与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报表填写及制订奖惩措施.结果:措施出台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大幅增加.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日常医疗工作的一部分,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管理方式。《药品管理法》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列入法制化管理 ,体现了我国政府和医药、卫生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我院于1998年底开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筹备工作 ;1999年第二季度设立专职人员 ,隶属药剂科并开展工作 ;2 0 0 1年 11月正式成立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并下设常务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之初 ,我院进行了较广泛的宣传 ,并向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6.
潘莉  吴建英 《海峡药学》2008,20(1):98-99
简要介绍我院开展ADR监测工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始于 1997年 ,2 0 0 2年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组长 ,药剂科、医务科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ADR监测小组 ;建立了由各临床科室质管员、各病区护士长等组成的ADR监测网络小组。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制度 ,采用由医生、护士、药师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ADR病例 ,及时填写ADR报告表 ,由药剂科临床药师负责收集、整理报告并逐例初步审核 ,定期向院ADR监测小组汇报。现在已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线呈报系统 ,在网上及时呈报ADR报表。我院将ADR监测工作与药品再评价工作结合起来 ,如参与了双…  相似文献   

8.
李军  陈冬裕  李明宇 《海峡药学》2006,18(1):194-196
回顾1998年至2005年我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总结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梅 《中国药业》2008,17(22):52-52
对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完善ADR制度、ADR宣传培训、护理人员在ADR监测中的重要作用、拓宽ADR监测范围,预防ADR发生等几方面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11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新阶段,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行了“强制性报告系统”,开展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现将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上报的ADR报告检索统计,并将检索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静脉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和听力降低。结论: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组织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对我院ADR监测网成立的背景、意义、运行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4个步骤完成了ADR监测网的建立,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根生 《中国药房》2007,18(8):619-620
目的:规范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管理,促进ADR监测工作开展。方法:分析我院ADR监测工作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与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不足、对中药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重视、从事ADR监测工作的药师人员配备不足、对ADR监测工作投入不足、门诊ADR监测工作不力等是我院当前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有利于ADR监测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从PPA事件认识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树进  袁进 《中国药房》2001,12(9):551-552
目的:由PPA事件认识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方法:参考文献及浏览相关网站,综述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建主健全上市药物评价机制及ADR监测体系的意义,比较几种:ADR监测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并对加强ADR监测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结果与结论:建立健全上市后药物评价机制和上市后药品不良及应监测制度,能有效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章萍  廖应熙 《中国药业》2012,21(16):66-6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65例(92.86%);抗肿瘤药物引发的最多见,有37例(52.86%);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29.0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9例(12.8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方法:根据ADR监测中心ADR判断标准,对2007—2010年收集的ADR报告上报来源、分布及报告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169份ADR报告中,报告类型以一般病例为最多,上报个体来源以药师上报较多,分布以住院为多;工作中存在的各级领导、医护人员、药师、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良医患关系等因素为难点问题。结论:医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应提高医务人员的监测水平和素质,针对医院ADR的收集上报工作程序立法,加强ADR信息监管的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院17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我院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6—2007年上报不良反应174例,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ADR中,20~40岁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5.2%;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124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7.26%,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4种药品是依诺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氨蝶呤;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严重不良反应有11例。结论:引发药物ADR的原因很多,但正确认识并展开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6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ADR门诊报告数量少,仅36例;引起ADR的药品涉及138种,抗感染药发生的ADR最多,有140例,占38.3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8.7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57例,占41.10%;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很少(仅各1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有关;临床必须加强ADR报告的培训、宣传,扩大报告来源;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0.
戴春雷  陈桂平 《中国药房》2009,(23):1818-1821
目的:为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国ADR报告的填写要求,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的ADR原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576份ADR原始报告中,3年中平均每份报告缺项数分别为13.86、12.16、13.61次/份;ADR报告数量每年均呈递增趋势,但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缺项较严重、填写内容不规范及严重病例所占比例不符合标准等方面。结论:建议对ADR报告填写进行专项培训,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ADR上报人员对报告质量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