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力  张久山 《河北医药》2006,28(7):633-63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有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染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抗炎、对症、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1],此外,尚有多种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哮喘的特点及药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常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as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一个世界性常见病,近10年来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患病率普遍增长,1987年10月在西班牙曾举行了第十二届国际支气管哮喘学术会议,从各国专家发表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发病率为4%,为39年前的7倍,瑞典达4.8%;中非国家为8%;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也有增长趋势,以上海为例1958年为0.46%:1979年为0.69%;1987年为2%,估计全国有2500万左右哮喘病人。为此哮喘已引起各国医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如果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起到不可逆损伤,并且该疾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预防,在临床中我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对控制该疾病的发作起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造成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症状的发作通常与广泛并可变气流阻塞有关,常常可以自发或通过药物缓解[1].临床上支气管舒张实验是确诊哮喘最常用的的检查,对于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阳性结果被列为哮喘的诊断标准之一.其适应证是气流阻塞,用以发现阻塞是否存在可逆性,同时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所以一旦气道阻力(ROCC)测定显示气流阻塞,肺功能室常规进行舒张试验.  相似文献   

6.
哮喘全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又称气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1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  相似文献   

7.
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哮喘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彬 《贵州医药》2005,29(3):221-22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以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道炎症长期存在,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原则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外加抗菌素治疗气道炎症,普通一线抗生素口服或肌注抗炎效果常不理想,故常采取较大剂量的抗生素静脉点滴以缓解症状。本资料观察了28例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因此合理,及时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两大类。缓解类药物主要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药等;缓解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苷酸钠及尼多酸钠等。同时科学的治疗方案也很重要,包括:脱离变应原,免疫疗法,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及哮喘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烦躁不安或被迫坐位,常在夜间发作加重,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后缓解,以1~6岁患病较多,大多数在3岁以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呼吸道感染是首次发病和复发的第一原因。小儿哮喘分三型:婴幼儿哮喘,3岁以上儿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和护理及时得当,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感染,使患儿病情好转,早日康复。现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学检验结果,将其分为普通组33例、重症组13例,对比两组临床特征与气道炎症表型分布。结果不同类型患者中均以嗜酸性粒细胞型占比最多,且两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比较(P>0.05)。对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重症患者FeNO、FEV1/FEV、FEV1%pred等指标对比(P<0.05);而不同炎症表型FVC与FVC1指标对比(P>0.05)。中性粒细胞型对患者肺功能损伤最为严重。结论据研究显示,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主要包括:寡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型,而对患者肺功能损害最严重是中性粒细胞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诱导痰细胞学检验结果,将其分为普通组33例、重症组13例,对比两组临床特征与气道炎症表型分布。结果不同类型患者中均以嗜酸性粒细胞型占比最多,且两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比较(P> 0.05)。对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重症患者FeNO、FEV1/FEV、FEV1%pred等指标对比(P <0.05);而不同炎症表型FVC与FVC1指标对比(P> 0.05)。中性粒细胞型对患者肺功能损伤最为严重。结论据研究显示,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分布主要包括寡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型,而对患者肺功能损害最严重是中性粒细胞型。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万~2000万[1]哮喘患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本文就哮喘相关的炎性细胞作用机制做一简要论述。1嗜酸性粒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2],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为浸润到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淋巴细胞增多,传统理论上认为EOS主要作为“终末阶…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特异性疾病之一,多伴有气喘、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两种疾病相互转换,随着病情加重及病程延长,患者会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及气道重塑情况,因此需及早对疾病进行诊断,避免因漏诊及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痰嗜酸粒细胞(EOS)为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效应细胞,其变化程度与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密切相关,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治疗、评估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就其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较少,为明确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进展中的价值,本文就痰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是由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积极防治哮喘,降低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 (哮喘 )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是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病理基础 ,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炎性细胞在气道中的浸润、聚集 ,除了与抗原递呈激活及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趋化、刺激作用外 ,还与其细胞凋亡 (apoptosis)异常有关。近年研究表明 ,炎性细胞 ,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在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 细胞凋亡及凋亡过程1.1 细胞凋亡 :又称程序化死亡 (PCD) ,是一个由基因调控的主动有…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本文主要对我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护士配合医生治疗在雾化吸入方面的护理措施,使哮喘急性发作及早得到缓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1临床资料2004年2月~2007年2月,  相似文献   

17.
<正>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临床上大约有5%~10%的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包括最大推荐剂量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医学科学的发展 ,新药源源不断问世 ,同时药源性疾病也相继增加。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伴随预期治疗效果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高度重视。作为药剂人员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合理用药 ,配合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按临床用药规律制定协定处方 ,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防止药源性疾病无疑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1氨基糖甙类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其中尤为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较为常用。氨基糖甙类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  相似文献   

19.
凌玉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55-156
随着药疗事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繁发生,很多文献中已经出现了“青霉素性脑病”、“心得安性脑病”、“非那西丁肾”、“阿司匹林胃”、“四环素牙”等一系列药源性疾病的病名,合理用药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吸吸困难、胸闷、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长期发作可使气道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呈哮喘持续状态,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