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老年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奥美拉唑组30例。对照组均单独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奥美拉唑组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0mg。4周后对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8%,奥美拉唑组未见消化道出血,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7.6%,奥美拉唑组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为13.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过程中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能减轻消化道症状、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72例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1周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埃索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各8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选用埃索美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患者上腹胀痛、烧心嘈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法莫替丁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可有效促进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缓解上腹胀痛、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吉法酯联合短期使用埃索美拉唑与分别长期单独使用吉法酯、埃索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溃疡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3倒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经6—8周治疗溃疡愈合后,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吉法酯片100mg,po tid,长期服用)、B组(埃索美拉唑片20mg,po qd,长期服用)、C组(吉法酯100mg,Potid,长期服用+埃索美拉唑片20mg,poqd,前8周服用),比较3组患者治疗0-8周、9—50周再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首次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0周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A、c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患者短期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吉法酯治疗后,再予以吉法酯维持治疗的方法,对预防及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所致渍疡及出血,能够达到与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相同的治疗效果,还可避免长期应用PPI所引起的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非甾体药物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史,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予以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止血效果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好,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每12 h 1次,维持应用72 h。治疗组给予80 mg埃索美拉唑80 mg静点,30 min内滴完,之后以每小时8 mg速度静脉滴注,维持72 h,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相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8例,给予首剂80 mg埃索美拉唑静脉注射,然后以8 mg/h的滴速持续滴注;对照组3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72 h后评价2组病例的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止血率、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平均输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规剂量相比疗效明显,且起效迅速,安全可靠,再出血少,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DU活动期患者80 例,分为实验组40 例,服用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1次;对照组40 例,服用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疗程4周,通过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90.0%和87.5%,总有效率为97.5%和95.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腹痛消失率,消化道症状缓解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实验组腹痛消失更迅速,第1天实验组腹痛消失率43.2%,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DU疗效较好,缓解症状快,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轻度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静脉应用埃索美拉唑;观察组40例,静脉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轻度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悦  李雅君 《中国医药》2013,8(1):10-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02例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1例。所有患者PCI术前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后口服氯比格雷75mg/d,共6个月,阿司匹林300mg/d,连续4周后改为100mg/d终生服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自PCI前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连续应用4周后改为20mg/d应用6个月。观察6个月后2组患者服药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十预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1.5%),且均为消化道小出血;对照组发生消化道m血15例(7.5%),其中4例消化道大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会增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分2组,单纯埃索美拉唑组(A组),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组(B组)分别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结果生长抑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对内镜证实的2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埃索关拉唑组(n=19)和奥美拉唑组(n=6),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40mg q12h静脉滴注,治疗5d。观察72h及120h的临床止血疗效及药物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两组临床上无消化道出血征象受试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0h有效率两组均为100%。中位止血时间埃索关拉唑组为41h,奥美拉唑组为20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相似,均无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静脉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劣于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相比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血前7d服用过NSAIDs作为观察组,未服用过NSAIDs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应用NSAIDs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Hb)水平、胃镜表现、预后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17.2%);服用时间平均21.7±19.8d;空腹服药史者35例(70.0%);按医嘱餐后服药15例(30.0%);剂量均为常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消化症状少、Hb水平高、住院时间短,病变部位胃部为主,出血方式ForrestⅠ~Ⅱ少;观察组死亡1例低于对照组死亡12例(P〈0.05)。结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应掌握NSAIDs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同时使用胃肠道保护药;选择COX-2阻滞剂;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查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13.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214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升高(=11.526,P<0.01);服药超过3个月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低于3个月的患者(=8.5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5.1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有吸烟史或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更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P均<0.05),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高龄、大剂量、服药时间、有吸烟史、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以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16例和中青年组(<60岁)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应用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主,占55.8%(232/416),高于中青年患组(37.0%,7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液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服用NSAIDs药物后近期出血率(21.2%)低于中青年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病史及Hp感染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青年患者不同,需予以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卒中预防药物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293例行胃镜检查的50岁以上患者,胃纤维内窥镜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145例纳入病例组,确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148例纳入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筛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嵌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服用阿司匹林73例为暴露组,未曾服用阿司匹林220例为非暴露组,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年龄大、吸烟嗜好、服用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等4个因素被确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OR值为1.802、95%CI 1.005~3.230)。队列研究表明,暴露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61.6%,明显高于非暴露组45.5%(P〈0.05,RR=1.354,AR=16.1%)。结论:中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个,服用阿司匹林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临床选用阿司匹林时,认真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使用于有胃肠黏膜基础疾病或卒中复发低度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江泳  杨清峰  张旭  王宁 《淮海医药》2012,30(2):103-105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10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5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男∶女=1.88∶1(98/52),年龄16~99岁,平均年龄(59.25±20.18)岁。老年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4.0%比20.7%和54.0%比25.3%,P值均为0.000)。(2)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20.7%)明显高于不服用者(3.2%),P=0.002。(3)72.0%(108/150)的患者伴有贫血,以重度为主(P=0.000)(,4)急诊胃镜确诊率(93.1%)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72.9%),P=0.002;急诊结肠镜与非急诊结肠镜确诊率无统计学意义(25.0%比66.8%,P=0.110)。结论消化道出血以老年患者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存在消化道出血及在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的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62例和中青年组38例,按照使用NSAIDs的不同和患者的年龄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的NSAIDs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两组患者的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应该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稳心颗粒的X射线衍射傅里叶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心颗粒制剂的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Fourier)指纹图谱法。结果对1个稳心颗粒样品进行试验,获得了其X射线衍射傅里叶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X射线衍射傅里叶指纹图谱法可用于稳心颗粒的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