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胃肠道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和七氟醚麻醉组,每组15例。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给予瑞芬太尼、异丙酚、阿曲库铵进行麻醉。七氟醚麻醉组给予七氟醚、阿曲库铵进行麻醉。术中行二氧化碳气腹。2组分别于腹腔气腹前、气腹后15 min、气腹结束后,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监护仪器自动测定胃张力。结果 2组患者气腹15 min、气腹结束后的胃黏膜内CO2分压(PgCO2)、胃黏膜-呼吸末CO2分压(Pg-etCO2)、胃黏膜与动脉血CO2分压差(Pg-aCO2)明显高于气腹前,气腹结束后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气腹15 min。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气腹15 min和气腹结束后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七氟醚麻醉组。2组气腹15 min、气腹结束后的胃黏膜内pH值(pHi)均较气腹前明显降低,气腹结束后的pHi明显低于气腹15 min。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组气腹15 min和气腹结束后的pHi明显高于七氟醚麻醉组。2组气腹15 min、气腹结束后的I-FABP水平明显高于气腹前,气腹结束后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明显高于气腹15 min。2组气腹15 min、气腹结束后的I-FAB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胃肠道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术中胃黏膜CO2分压、胃黏膜pH值的变化,观察电针对术中CO2气腹副反应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行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患者分为两组,Ⅰ组30例,施以常规全身麻醉,Ⅱ组30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穴位电针,从进入手术室开始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术中获取反映CO2气腹副反应和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数据,以备评价所用。结果 胃黏膜CO2分压、胃黏膜pH值的组间和组内数值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电针应用在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能够保证胃黏膜的血氧供应,防止胃黏膜局部缺血或低灌注,维持胃黏膜屏障的生理功能,达到纠正CO2气腹副反应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于麻醉诱导前15min观察组取足三里、三阴交穴,行电针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足三里、三阴交行假针刺,针尖不刺破皮肤,连接电极,但不给予任何刺激。于麻醉诱导前(T0)、关腹时(T_1)和麻醉复苏后1h(T_2)定量测定两组患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第1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升高的例数(标准为10×109/L)。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在T_2时间点IL-4、IL-6明显升高,IFN-γ/IL-4比值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变化不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T2时间点IFN-γ/IL-4比值升高(P0.05),IL-4、IL-6降低(均P0.05),术后第1dPCT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升高的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穴可减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0例。2组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泵注时间为15 min;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速度为0.2~0.5μg/(kg·h),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式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测定2组麻醉前(t_0)、插管后5 min(t_1)、开气腹后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拔管后5 min(t_4)缺铁修饰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t_0时,2组IMA、cTnI、H-FABP、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观察组IMA、cTnI、H-FA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下调IMA、cTnI、H-FABP蛋白表达,上调CK-MB表达,减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0.4,0.8,1.2共3组,每组各20例。PhlipsM3046A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Datax-Ohmeda气体监测仪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MAC。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2μg/(kg.min)持续泵入,3组分别持续吸入0.4,0.8,1.2 MAC七氟醚,气腹关闭时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醚。结果气腹后5 min0.4MAC组SBP、MBP、DBP升高,HR增快,与气腹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0.8MAC组和1.2MAC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躯体反应0.4MAC组与0.8MAC组和1.2MA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能迅速苏醒,0.4MAC组与0.8MAC组和1.2MAC组术毕患者自主呼吸、睁眼时间、肢体活动、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8MAC组与1.2MAC组术毕患者肢体活动、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七氟醚0.8MAC联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更好地抑制术中气腹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术后苏醒迅速、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并能较好地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将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气腹压硬脊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高气腹压全身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较快,麻醉费用明显降低;气腹前后10 min HR与血压波动明显较对照组大;气腹后10 min 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0 min 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行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实施低气腹压硬脊膜外麻醉相比常规全身复合麻醉,虽然心率、血压波动相对较大,但具有更稳定的血气分析水平,且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应用时患者负担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泌尿系手术的护理配合及疗效。方法:将适宜手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A)和对照组(B)各45例,A行后腹腔镜手术,B行开腹手术。术前认真访视、术中良好配合并记录A组各时点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有差异(P0.05);CVP压力、Pmean、Ppeak、Pplat、PETCO2、Pa CO2于气腹后10min已有明显升高(P0.05),p H值下降明显(P0.05),至气腹停止15min,PETCO2、Pa CO2及p H值与气腹前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A组具有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0.1μg/(kg.min)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及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R组和D组各30例,在行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后气腹开始前,R组缓慢静注丙泊酚1 mg/kg后用微量泵静注丙泊酚2.0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min),D组用度冷丁50mg+氟哌啶2.5 mg后,微量泵静注丙泊酚2.0 mg/(kg.h)。所有患者面罩给氧;记录给药后5 min,气腹开始后10min,气腹消失后10 min的血压、心率;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及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恶心呕吐等评级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①2组在给药后SBP、DBP、HR较麻醉前均降低(P均<0.05),在CO2气腹10 min SBP、DBP、HR均升高,但D组升高较R组均明显(P均<0.05)。②2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2组眩晕、头痛、躁动及患者满意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硬膜外复合瑞芬太尼适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在苏醒程度上更为优良,患者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仃腹腔镜辅助下的15月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辅以静脉全麻;对照组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记录麻醉前、CO2气腹后10min、30min和术后1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CO2分压。结果:观察组各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10min、30min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既显著高于同组麻醉前又显著高于观察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气腹后10min、30min时的呼气末CO2分压显著高于间组麻醉前(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地佐辛对七氟醚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 I或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2组(n=20):芬太尼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u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调整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2.5%,建立气腹前5min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mmH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5min(T1)、气腹前1min(T2)、气腹后1min(T3)、气腹后5min(T4)时HR、MAP,拔管时间以及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T1、T2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的T0时间点(P0。05),T3、T4时间点的MAP均与同组的T0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T4时间点的HR和同组T0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拔管时间为16.1±2.1min,D组拔管时间为17.5±1.4min,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D组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为2.5%时,静脉注射0.2 mg/kg地佐辛可以抑制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同芬太尼相比具有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耳穴揿针干预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耳穴揿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进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后30 min(T1)、60 min(T2)、出PACU时(T3)]疼痛及躁动情况、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 05)。T0时,2组患者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2、T3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Cor、NE的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前接受耳穴揿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并优化麻醉苏醒质量、积极维持苏醒期患者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高乌甲素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其对血清补体3、4(complement3、4,C3、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抽签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每组20例。高乌甲素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高乌甲素8 mg,30 min滴注完毕,术毕患者行PCIA,高乌甲素总用量为36 mg;曲马多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曲马多100 mg,30 min滴注完毕,术毕患者行PCIA,曲马多总用量为900 mg;对照组仅术后按患者主诉需求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次)与氟哌利多(2.5 mg/次)予以镇痛。VAS评分测量患者术前12 h及术后12、24、48、72 h疼痛强度;同一时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含量。结果对照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高(P0.01);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马多组与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C3、C4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P0.01);至术后72 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曲马多组术后48 h,高乌甲素组术后24、48 h血清C3、C4水平较对照组同一时点升高(P0.05)。曲马多组及高乌甲素组术后各时点的血清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术后患者的VAS分值与血清C3、C4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622,r=-0.649,P0.01)。结论本研究剂量的高乌甲素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镇痛有良好的效果,且能够抑制手术创伤及疼痛,并能升高C3、C4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耳穴揿针干预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耳穴揿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进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后30 min(T1)、60 min(T2)、出PACU时(T3)]疼痛及躁动情况、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 05)。T0时,2组患者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2、T3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值、RSS躁动评分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6、TNF-α、Cor、NE的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前接受耳穴揿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并优化麻醉苏醒质量、积极维持苏醒期患者内环境稳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以期为规范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97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术式分为2组,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44例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肿块切缘、清扫淋巴结总数以及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彻底、肠道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建议临床对具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适应证的患者采取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针对CO2气腹的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功能和全身机能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麻醉组和复合电针麻醉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组施以常规全身麻醉,复合电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于术前30min予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和梁丘,连续波,频率2Hz,电针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于术后对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评分、呕吐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术后复合电针麻醉组的镇静评分(1.19±0.56vs 1.96±0.90)、恶心评分(0.59±0.80vs 1.81±0.88)、呕吐评分(0.48±0.94vs 1.89±0.93)、精神状态评分(0.96±0.73vs1.69±0.75)均低于常规麻醉组(均P0.01)。结论:复合电针麻醉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改善术后精神状态,可促进胃功能和全身机能恢复,是调整腹腔镜期间CO2气腹不良反应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醋甘遂敷脐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予常规处理同时给予醋甘遂敷脐治疗,监测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同时检测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5.88±9.09) h、(55.77±13.70) h、(77.02±14.21) h,均短于对照组的(53.53±10.19) h、(63.74±12.89) h、(88.18±20.6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甘遂敷脐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同时对术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正常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C 3组,3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A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行静息全麻,C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静息全麻,比较分析3组患者不同时点观察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气腹10 min、60 min后SBP和DBP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患者放气20 min后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低于B、C两组,且3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一种相对有效且安全的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3)应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n=43)则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果:(1)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胃肠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种麻醉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静吸全身麻醉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B组)和静吸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C组),每组均为15例。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气腹前、气腹后10 min和放气后10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镇痛和肌松效果。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C组镇痛优患者为100%,腹肌松弛效果均为满意。结论:妇科腔镜手术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全身麻醉法的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采用不同的机械通气参数组合来获得较低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通气的肺保护策略。方法选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40例(30 kg/m2≤BMI<40 kg/m2),随机分为A组(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为1∶2.0)和B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次/min,吸呼比1∶1.5)。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前、CO2气腹后、行T位后3 min、T位后10 min、T位后30 min记录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计算动态肺顺应性、PETCO2值,于各观测时点抽取动脉血行血气检测。结果 A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均高于B组,B组动态肺顺应性优于A组;2组患者观察期间PETCO2、p(O2)、p(CO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96 mL/kg的分钟通气量可以较好地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且无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次/min,吸呼比1∶1.5的通气组合可以获得较低的气道压力,同时又能维持良好的通气,从而减少高气压肺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