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蜗植入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道程控耳蜗植入装置的问世 ,使重聋或全聋病人听力恢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较“高保真”还有相当差距。本文将近 5年耳蜗植入装置、基础研究和临床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期待为聋人的听力恢复描绘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双耳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首选治疗方式。自1995年多道人工耳蜗进人中国内地以来,CI在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方面都已基本规范化,然而严重并发症仍是困扰CI的主要问题之一。用“cochlearimplantation”、“complication”作为关键词在Medline搜索,已有近百篇文章报道,而国内相关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3.
人工光学耳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规的人工电子耳蜗利用电流触发听觉神经来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在电子耳蜗中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就是电流的扩散,电流在神经组织内的扩散限制了可植入的电极的数目,结果降低了听觉神经的选择激发性。激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好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它不会象电流那样扩散。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在人工耳蜗内用光纤取代电子电极,用激光取代电流触发神经组织。因此我们称这种新型的耳蜗为人工光学耳蜗。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工光学耳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耳聋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困扰,同时耳聋的康复治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2亿多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2006年第二次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占各种残疾的首位,并以每年2-3万新生聋儿的速度增长。初步估算目前我国ON6岁听力障碍患儿约13.7万,重度聋以上听力障碍者占80%多。  相似文献   

5.
耳蜗骨化与人工耳蜗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蜗骨化状态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及分析术后效果.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自1996年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来,截止到2006年12月已开展手术600余例,遇到双侧耳蜗骨化患者7例.其中4例有明确的脑膜炎病史,3例耳蜗骨化原因不明.3例为耳蜗完全骨化;1例鼓阶完全骨化,前庭阶未受累;1例耳蜗部分骨化;2例耳蜗部分纤维化.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原则、方法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1例术中出现镫井喷,但比其他内耳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程度轻微;4例电极完全插入耳蜗内,2例植入部分电极,1例家属放弃植入;术后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瘘等并发症;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患者T值、C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因病例数量少未做统计学分析),但听阈无明显区别.术后语训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于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术中只要将其骨化成分自鼓阶内清除后可顺利植入电极;对于完全骨化患者可以将围绕蜗轴的鼓阶顶壁钻开,将电极嵌入骨槽内即可.脑膜炎后出现重度感音性聋应考虑耳蜗骨化的可能,常规颞骨CT及MRI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以免耳蜗完全骨化.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耳蜗骨化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蜗骨化状态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经验及分析术后效果。方法北京同仁医院自1996年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来,截止到2006年12月已开展手术600余例,遇到双侧耳蜗骨化患者7例。其中4例有明确的脑膜炎病史,3例耳蜗骨化原因不明。3例为耳蜗完全骨化;1例鼓阶完全骨化,前庭阶未受累;1例耳蜗部分骨化;2例耳蜗部分纤维化。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原则、方法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1例术中出现镫井喷,但比其他内耳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程度轻微;4例电极完全插入耳蜗内,2例植入部分电极,1例家属放弃植入;术后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瘘等并发症;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患者T值、C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因病例数量少未做统计学分析),但听阈无明显区别。术后语训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于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术中只要将其骨化成分自鼓阶内清除后可顺利植入电极;对于完全骨化患者可以将围绕蜗轴的鼓阶顶壁钻开,将电极嵌入骨槽内即可。脑膜炎后出现重度感音性聋应考虑耳蜗骨化的可能,常规颞骨CT及MRI检查,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以免耳蜗完全骨化。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耳蜗骨化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7.
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情况与术后效果,探讨耳蜗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耳蜗骨化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995年5月至2005年7月因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720例,术中诊断耳蜗骨化31例(4.3%),其中男14例,女17例;手术时患者年龄1.4~59.0岁,平均13.2岁。轻度骨化27例,严重骨化4例。全部患者均经乳突一面隐窝进路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声场听阈均达30~40dB,与无耳蜗骨化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耳蜗骨化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难度很大,但耳蜗骨化时经常规乳突一面隐窝进路仍能完成电极植入,且轻度耳蜗骨化时能将电极全部植入蜗内,并且对电极损伤极小,术后听力效果好,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于耳蜗轻度骨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多道程控耳蜗植入装置的问世,使重聋或全聋病人听力恢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较“高保真”还有相当差距。本文将近5年耳蜗植入装置、基础研究和临床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期待为聋入的听力恢复描绘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9.
耳蜗生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蜗如何分析声音的经典理论主要来源于GeorgVon Békésy的工作成就。主要有三点:第一,声波频率与耳蜗基底膜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高频在蜗底引起最大的反应,随频率降低最大反应部位逐渐移向蜗顶。第二,上述沿基底膜的频率的空间分布是由基底膜的被动机械特性(劲度梯度)所决定的。第三,基底膜对声音的响应是被动的。本文复习上述耳蜗换能的三项经典理论被耳蜗生理学的新发现所修正的情况。 [声波频率与耳蜗基底膜部位间的关系]近来对哺乳类和鸟类的研究表明,Von Békesy早期发现的耳蜗基底膜不同部位与声波频率的对应关系不是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异常耳蜗主要是骨化和畸形耳蜗的多通道人工耳蜗埋植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听觉 -言语康复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蜗骨化患者手术的技巧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我科1997—2011年期间共29例耳蜗骨化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影像学及植入前骨化状况及电生理评估患者耳蜗功能。术后对患者进行言语评估及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在29例耳蜗骨化患者中骨化程度为Ⅱ级的患者19例,骨化程度为Ⅰ级的患者4例,骨化程度Ⅲ级的患者4例。其中耳蜗骨化Ⅰ、Ⅱ级的患者中17例电极完全植入耳蜗,其余6例为部分植入电极。耳蜗骨化Ⅲ级的患者全部为部分植入。耳蜗植入术后大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听力及语言的能力。结论:耳蜗骨化患者在完善术前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并且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效果。术中电刺激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为评估残存螺旋神经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逐步开展使得对耳蜗结构的认识显得极为重要,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鼓阶钻孔的安全位置,电极的长度、直径、插入的角度,与螺旋神经节的位置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以尽量减小对螺旋板、基底膜的损伤,获得更好的语言识别率.本文主要综述了鼓岬区的蜗窗、螺旋板、前庭窗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蜗管的走行、长度,前庭阶、鼓阶的宽度高度以及蜗轴中螺旋神经节与蜗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人工耳蜗技术报告(Ⅱ):人工耳蜗团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手术医师与听力医师人工耳蜗团队的作用至少应是:确定人工耳蜗的候选者,帮助预期手术的患者在充分了解人工耳蜗手术及装置选件的情况后作出决定,提供必要的医学处置,实施植入手术,植入后设定言语处理程序并予以监测。负有职责的核心人员包括外科医师(耳科医师/耳鼻咽喉科医师)  相似文献   

15.
人工耳蜗植入是科技和医学的非凡结合,改变了成千上万听力损失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在2009年4月,登记使用的Nucleus植入系统已经超过110000例.全球范围内的调查表明,每10名人工耳蜗植入者中,就有7人植入了Nucleus系统.2005年,科利耳公司推出了第四代人工耳蜗植入系统,Nucleus?FreedomTM.Freedom产品以25年来在耳蜗植入领域的研发经验为基础,结合了医学、植入材料、电子技术和声音编码领域的先进技术.本文讲述了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发展,概述了前三代产品,并且详细描述了Freedom系统.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对人工耳蜗性能的最大挑战包括欣赏音乐和在嘈杂环境中辨别语音。通过大量专门的研发工作,MED-EL已经开发出能够支持这些关键领域的人工耳蜗。PULSARCI^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根据人工耳蜗植入术式的不同分为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组(微创组)及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电极植入情况、手术切口及并发症的不同,分析两种术式之间的特点。结果 12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全植入鼓阶,成功率100%。微创组与常规组的平均手术总时间分别为89.53±12.42分钟、92.30±14.16分钟,电极植入平均用时分别为112.16±16.01秒、117.05±26.90秒,平均电极植入次数分别为1.07±0.26次、1.22±0.49次。两组的手术总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电极植入用时亦无明显差别(P>0.05),微创组平均电极植入次数较常规组少(P<0.05)。微创组及常规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2.53±0.12cm、8.30±0.56cm,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术后未发现皮下血肿及感染,常规组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4.76%),微创组术后皮下血肿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微创组和常规组的术后眩晕出现率分别为5.88%、21.83%,微创组术后眩晕率低于常规组术后眩晕率(P<0.05)。结论与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术相比较,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可确保电极位于鼓阶,并具有外形美观,手术切口小,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人工耳蜗论坛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于2006年6月30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人工耳蜗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和交流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这次论坛是中国人工耳蜗学界的一次高端论坛,参会人员是论坛特邀的63位活跃于人工耳蜗领域的专家。论坛名誉主席为王正敏教授和杨伟炎教授,主席为韩德民教授,副主席为孔维佳教授和韩东一教授。开幕式上韩德民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目前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的形势、工作任务和工作展望”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韩东一 《耳鼻咽喉》2004,11(1):11-14,32
人工耳蜗植入是帮助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可靠手段,近十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工耳蜗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人员的密切配合。本文从植人手术、听力学检查与调试、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围绕我国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展望,指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人工耳蜗国产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20.
自1957年第一例有记载的实验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 mplant,CI)至今,人工耳蜗经历了从单导到多导的转变,作为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治疗手段,已使数万成人和儿童从中受益,其适应症的范围也不断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CI仅用于极重度聋、配戴助听器无效的患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适应症范围扩展到重度和极重度聋、使用助听器后言语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