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用硬膜外阻滞、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些年来300例胆囊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54.8%,全麻中胆心反射发生率为14.6%.结论 对术前心电图异常、黄疸、低钾、高龄和术式较复杂等胆囊手术患者选用气管内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可降低胆心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腹腔内出血休克病人麻醉处理的最佳措施。方法:96例患者入室后均予快速输液扩充血容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其中65例采用气管内麻醉,31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应用大剂量血定安扩容并行气管内麻醉的病人基本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影响较大,且阻滞范围有限,有4例术中改用气管麻醉,结论:血定安能迅速有效补充循环血容量,大剂量应用能更好的为抢救休克病人赢得时间和机会,休克程度较轻的病人,可在改善循环的基础上选用硬膜外麻醉,休克严重的病人则应禁用,气管内麻醉对循环抑制小,麻醉效果好,是外伤性腹腔内出血休克病人最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与同期14例全麻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其对LC患者循环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两组间比较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变化差异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气分析两组间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后有效阻断了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更容易使循环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果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4):276-27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对8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8例患儿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基本平稳,术中肺萎陷满意,术毕如期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术后镇痛满意。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完成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的矫治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内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0例单纯胆囊切除手术,随机分为2组,SLIPA喉罩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组(S组)和气管内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插管(喉罩)时的循环变化、麻醉期间的气道压力和拔管(喉罩)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进...  相似文献   

6.
总结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胸_(10)以上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全麻309例临床资料,比较这两种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麻醉方法血压、脉搏在全麻诱导和硬膜外麻醉注入首次总药量后5~15min 内变化最大。因此,力争此期麻醉平顺、循环功能稳定是保证病人手术安全的关键。硬膜外麻醉主要使血压下降或剧降;全麻主要使血压上升或剧升,但全麻较易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因此,对老年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可慎重选用硬膜外麻醉,若欠佳者,则以气管内全麻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麻醉处理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2例的麻醉处理措施.所有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其中18例采用气管内麻醉,1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采用气管内麻醉患者基本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手术时间短,手术顺利;而硬膜外麻醉对循环影响较大,且手术时间长,有5例术中改用气管麻醉.结论:气管内麻醉对循环抑制小,麻醉效果好,是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最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36例上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18例。两组连续监测诱导前、术中各组BP、HR、SpO2、ECG变化,记录用药剂量和术毕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躁动。结果两组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比基础值均下降。A组12例仅间断吸入异氟醚,6例未吸入麻醉气体;B组手术过程中均吸入异氟醚。B组与A组比较,全麻用药剂量多,术后苏醒时间长(P〈0.05)。B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烦躁,经镇静镇痛处理后缓解,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上腹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循环稳定,还可以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不同麻醉处理方式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急腹症患者,根据ASA评级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其中60例ASA为1~2级的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A组);60例ASA 2~3级的患者选择气管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60例ASA 3~4级的患者选择气管内全麻(C组)。结果3组均没有因麻醉而死亡者,但手术中出现循环功能紊乱,其中A组及C组血压波动较大,B组血压无明显波动,无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有效率达100%。手术中A组因麻醉效果不好,术中改行气管内全麻6例。180例患者无1例术中死亡,但术后24 h死亡1例,48 h死亡1例。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和操作,做好术前评估,能有效降低和避免术中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静吸复合全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术中以及拔管时的HR、DBP、SpO2、SBP以及PETCO2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对照组BP、HR波动明显,拔管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全麻药用量大,患者应激反应强烈;治疗组BP、HR稳定,拔管及时,术中全麻药用量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乳腺癌根治手术应激反应,麻醉平稳,循环稳定,并发症少,术毕清醒快。  相似文献   

11.
彭程  阮妮 《海南医学》2006,17(12):45-45,79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和经皮肾镜碎石(PCNL)联合手术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方法 对50例采用腰-硬联合、硬膜外两点阻滞法完成URSL及PCNL联合手术麻醉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组病人麻醉优良率100%,术中9例血压下降者经处理后平稳,术后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硬联合、硬膜外两点阻滞法,用于URSL、PCNL联合术具有方便、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等比重的0.5%布比卡因7.5、10、12.5 mg腰麻行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例、ASAI~II级。于L3-4间隙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A组7.5 mg、B组10 mg、C组12.5 mg,硬膜外腔置管备用。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寒战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3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A组达到98%、B、C两组都达到99%,硬膜外补充用药后麻醉效果都达到手术要求,新生儿Apgar评分均满意,麻醉起效时间相当A组(5.6±1.6)min、B组(5.4±1.3)min、C组(5.2±1.0)min,但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发生率A组10%、B组32%、C组47%)、寒战(A组8%、B组16%、C组18%)及恶心(A组8%、B组19%、C组28%)、呕吐(A组4%、B组16%、C组25%)的发生率也低于B组和C组。结论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7.5 mg腰麻行剖宫产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提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B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静脉滴注与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便于术中管理,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麻醉不全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全的发生过程和局部阻滞麻醉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以吗啡为主的硬膜外镇痛疗效和进行硬膜外镇痛的使用标准。方法选取硬膜外麻醉不全的手术病人500例,术后全部使用原来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48h,使用镇痛药物吗啡。结果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318例,硬膜外镇痛效果尚可125例,总有效率为88.5%,硬膜外镇痛效果失效57例,占镇痛病例11.4%。结论硬膜外麻醉不全术后应用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外腔进行术后镇痛,有良好的硬膜外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酸镁(MS)配合氯胺酮(Ket)麻醉(MK)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和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开胸手术病人分为40MK麻醉(1组)为观察组,28例异丙酚组(11组)为对照组,取麻醉诱导前5min(T1)、插管前3min(T2)、插管即刻(T3)、切皮后5min(T4)、术中1h(T5)、术毕9T6)的SP、DP、HR、SPO2等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I组的SP、DP和T3、T4、T5与T1时点比较P<0.05,Ⅱ组在T4、T5、T与T1时点比较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HR、SPO2变化不明显,结论:MKK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好,麻醉诱导平衡,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术中能较好地维持病人循环稳定,有效地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间的248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术后303例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占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2.2%.对不同种类心脏病手术,肾上腺素类药物应用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心功能改善;极少数因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结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规治疗循环维持不佳,应积极应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当心功能改善后,也需积极地、逐步地撤离肾上腺素类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类药物在心脏手术后应用的深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舒氧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早期低氧血症的防治效果。方法40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20例,静舒氧组(II组)20例。I组呈无吸氧状态,静脉输入林格氏液,II组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采用静舒氧[(静舒氧∶林格氏液(ml)=1∶1]进行输液给氧。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心率(HR)。分别记录麻醉毕(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麻醉后30min(T4)SPO2、Bp、HR的变化,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组SPO2明显低于II组(P<0.01),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舒氧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后的低氧血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55~9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B组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麻醉效果,包括镇痛效果、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用药量。结果: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全部满意。A组硬膜外腔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用能减少硬膜外腔用药量,术中并发症少,感觉阻滞时间长,弥补单纯使用利多卡因反复给药和耐药等不足,是临床麻醉中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专家对系统损害程度的分级意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研制了用于教学和诊断训练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模拟及病情估计”的计算机程序.程序能用汉字显示各类病人的症状,进行诊断训练及进行快速模拟.还能给出手术及预后提示.不要求使用者具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