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传统髋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换后髋关节脱位,而大头关节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假体临床应用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队列研究,病例来自2007-02/2008-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对象: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大头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5例(71髋),男44例,女21例;年龄19~77岁,平均54.6岁;其中股骨头坏死28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4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因及术前关节功能等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假体组30例(33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5例(38髋).大头组假体采用Depuy公司生产的第4代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系统(ASR/XL);普通假体组为普通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置换前/置换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X射线假体周围透亮带,双下肢不等长及置换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普通假体组随访13~28个月,平均20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随访10~26个月,平均17个月.①两组患者置换后末次随访普通假体组Harris髋关节评分59~98分,平均89分;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71~100分,平均9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②髋关节动度范围的提高,在置换后6个月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4°优于普通假体组26°(P=0.004);最终随访1年以上,活动范围在普通假体组提高27°,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为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9).③双下肢不等长差值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平均4 mm(2~11 mm),普通假体组为7 mm(5~16 m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④两组均有≤1 mm假体周围透亮带发生(普通假体组2例,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组3例);普通假体组有1例脱位.结论:与传统全髋关节假体相比,大头金属-金属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病短期疗效肯定,置换后获得了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髋关节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全髋关节置换在年轻、活动量高的患者中有较高的早期失败率.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杰出的稳定性、低磨损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目的:评价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04/2009-10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对48例4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患者进行了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置换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ms标准评定,每一例患者摄标准的骨盆平片,观察假体位置,比较置换后随访X射线平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20.2个月.患者置换后无脱位,无感染,无髋臼及股骨骨折.2例髋臼假体周围发现透亮带.1例出现腹股沟区疼痛.2例出现关节周围响声.最近一次随访Harris平均评分96分,优良率100%.提示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可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及其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背景:第4代金属-金属表面髋关节假体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其与普通假体的疗效缺乏对照性研究。目的:比较第4代金属-金属表面髋关节假体与普通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者62例67髋,表髋组30例32髋采用Depuy公司生产的第4代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普通组32例35髋采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5年随访,表髋组和普通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髋组髋关节总体活动提高度数高于普通组(P<0.05);与普通组相比,表髋组对股骨偏距及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较小(P<0.05),但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P<0.05)。提示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年轻及活动量较大的患者早期随访结果较好,置换后获得了较好的髋关节功能并恢复其生物力学,保留了骨量。但与金属-聚乙烯假体比较,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操作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操作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背景:第4代金属-金属表面髋关节假体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但是对于其与普通假体的疗效缺乏对照性研究。目的:比较第4代金属-金属表面髋关节假体与普通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者62例67髋,表髋组30例32髋采用Depuy公司生产的第4代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普通组32例35髋采用施乐辉公司生产的金属-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5年随访,表髋组和普通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髋组髋关节总体活动提高度数高于普通组(P〈0.05);与普通组相比,表髋组对股骨偏距及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较小(P〈0.05),但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P〈0.05)。提示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年轻及活动量较大的患者早期随访结果较好,置换后获得了较好的髋关节功能并恢复其生物力学,保留了骨量。但与金属-聚乙烯假体比较,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操作难度大、手术创伤大、操作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制作的人工髋关节关节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品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每种材料依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1-0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置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金属材料在髋关节置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的特点以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力学性能接近人体骨骼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姚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7):3196-3199
背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制作的人工髋关节关节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品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每种材料依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1-0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置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金属材料在髋关节置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的特点以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力学性能接近人体骨骼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适用于年龄< 65岁的患者,骨水泥假体适用高龄、骨质情况欠佳的患者.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非骨水泥假体不适用于年龄> 70岁、既往身体健康、日常活动量满意、无骨质疏松或有轻度骨质疏松的患者.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用于老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行非骨水泥假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年龄> 70岁的老龄患者57例65髋,平均年龄86.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3例33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2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7髋.记录置换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置换后初次下床活动的时间、置换前及置换后3,6,12,24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X射线片结果、置换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随访6~40个月,平均19.6个月.53例完成随访,4例失访,未发现假体松动和需翻修手术病例.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平均(40.7±18.9)分提高到置换后的(89.2±5.5)分,优良率为93.7%.置换后并发症包括术口血肿1例、脑血管意外1例几泌尿系感染1例.提示老龄患者用非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能达到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金属对金属全髋假体因其具有良好的活动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在河北省大城县第二医院骨科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的21例中青年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由同一医生通过门诊复查、电话以及信函等方式进行随访,统计置换后5年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5年随访时21髋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4.3±1.6)分,均达到优水平,患侧关节屈曲(111.2±14.3)°、外展(40.3±3.4)°、内收(23.5±2.4)°、外旋(54.8±3.7)°、内旋(20.9±2.1)°,且未发现关节脱位者,1髋出现轻度骨溶解(4.8%),2髋出现植入物松动,2髋出现髋关节周围疼痛,且均发生在置换后6个月以后,持续超过5年以上。说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中期稳定性好,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效果佳,且疼痛发生率低,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脱位仍然是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直径金属对金属的全髋关节置换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年轻、活动要求高的患者。目的:验证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4髋)初次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假体股骨头直径平均为44mm(38~48mm),采用Harris评分和X射线检查评估早期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都获得18~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3.6分(91~96分),疗效评价为优。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为232.6°(182~257°),置换后髋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临床愈合,无髋部和大腿疼痛、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置换后X射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或下沉。提示大直径金属-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具有早期低磨损、髋关节的活动度好、脱位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韩亚芳 《中国临床康复》2011,(48):8981-8984
背景:金属对金属全髋假体因其具有良好的活动度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在河北省大城县第二医院骨科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的21例中青年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金属对金属大直径髋关节假体置换,由同一医生通过门诊复查、电话以及信函等方式进行随访,统计置换后5年患者患侧髋关节Harris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所发生的并发症。结果与结论:5年随访时21髋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4.3±1.6)分,均达到优水平,患侧关节屈曲(111.2±14.3)°、外展(40.3±3.4)°、内收(23.5±2.4)°、外旋(54.8±3.7)°、内旋(20.9±2.1)°,且未发现关节脱位者,1髋出现轻度骨溶解(4.8%),2髋出现植入物松动,2髋出现髋关节周围疼痛,且均发生在置换后6个月以后,持续超过5年以上。说明金属对金属大直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中期稳定性好,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效果佳,且疼痛发生率低,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全髋置换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在国内的应用已越来越多.然而,目前的主流假体都是基于西方人的解剖数据而设计的,是否适合体型相对较小的东方人应用,存在一定争论.针对这一问题,在亚洲,包括中国,针对东方人的假体设计不断出现,但对其疗效观察的数据却并不多见.目的:随访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动全髋假体的置换效果.方法:对1987-06/1996-12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附属临床医院骨科施行全髋关节置换的33髋进行随访.所应用假体为北京钢铁研究院设计生产的一种双动式全髋假体,其设计类似于目前的双动股骨头假体之外,再加上一聚乙烯髋臼假体.固定方式为骨水泥固定,采取第一代骨水泥固定技术.假体置换时平均年龄56.6岁,平均随访8.5年.通过临床评分及X射线影像学结果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临床评分总优良率为68.6%.影像学检查发现髋臼松动16髋(48.5%),股骨假体松动11髋(33%),异位骨化11髋(33%).另外发现感染2髋,脱位1髋.此假体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受当时条件所限,该假体在设计、骨水泥技术上都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初步了解、评价不同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的近期疗效,对THR术前适应证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145例首次THR患者随访取得59例(60髋)完整随访资料,随访34~69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诊断为新鲜股骨颈骨折16例(27.1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例(25.42%);股骨颈陈旧性骨折8例(13.56%);骨性关节炎7例(11.86%);双侧髋关节病变9例(15.25%);股骨颈肿瘤3例(5.08%),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69%)。依据诊断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鲜股骨颈骨折组由术前21.6分恢复到术后82.5分(平均63.5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由45.7分恢复到86.3分(56.9岁);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组由37.7分恢复到91.6分(58.9岁);骨性关节炎组由35.0分恢复到81.6分(59.5岁)。术后1例(1.7%)出现重度疼痛、活动严重受限;2例(3.4%)中度疼痛,活动受限;2例(3.4%)术后6周内曾经发生脱位,手法复位后未再并发。1例(1.7%)术后3年股骨骨折,骨折前功能评定优良;其他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均具有良好疗效,在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组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较高,但与其他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及术后功能锻炼是髋关节置换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2011年6-12月在某医院骨科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名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内由护士通过上门家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和干预,对照组未主动随访,在出院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假体松动或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士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干预,增强了患者坚持规律锻炼的依从性,降低了假体松动或脱位的发生率,提高了复诊率,为其提供了正确的活动方式指导,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Untreated osteoarthritis (OA) in the hip causes pain and reduced physic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aiting tim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functional condition and dependence on help at the time of surgery and during follow‐up 1 year after surgery. A further aim was to elucidate possible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Two hundred and twenty‐nine consecutively included patients with OA in the hip were interviewed when assigned to the waiting list, again 1 week prior to surgery with un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 EuroQoL and 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was 239 days, that 15% of the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within 3 months, and that 21% had to wait more than 6 month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HRQOL had deteriorat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support from relatives had increased from 31% to 58% during the wait. At the 1‐year follow‐up, both HRQOL and functional condition had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espite the wait, and the need for support from relatives had decreased to 11% (p < 0.001). In conclusion, long waiting time for THR is detrimental to patients’ HRQOL causing reduced functional condition, pain and increased need for support from relatives, which limit the independence in daily life.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于1998-06/2005-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对象:对116例(128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3例(15髋),女113例(106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42.6岁。按Crowe分级:Ⅰ级57例(60髋),Ⅱ级20例(23髋),Ⅲ级16例(20髋),Ⅳ级23例(25髋)。②技术方法:髋臼侧均在真臼位置重建,除1例外均行生物型固定,常规置换83髋,小号髋臼假体27髋;颗粒植骨后使用常规髋臼11髋,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后,安置小号髋臼假体7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119个,普通骨水泥假体4个(其中CDH柄2个),长柄骨水泥假体柄6个,S-ROM假体4个。③效果评估: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X线摄片观察假体位置情况。结果:①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5分恢复到平均88.5分。②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和翻修:未发生此类病例,患肢长度平均延长2.3cm。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③随访X线摄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宿主骨对臼杯的覆盖良好,平均覆盖率为95%(90%~100%),2例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出现透光线,1例股骨假体出现透光线,但均无临床不稳。④不良反应: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4个月恢复,1例出现股神经牵拉伤,3个月恢复。4例遗留髋关节持续性疼痛。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尤应注意个性化的正确选择股骨侧假体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