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4眼,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 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及跟表虎红染色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周、1个月术眼有明显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眼表虎红染色试验较术前有明显增多;SIT明显减少,术前04.67±10.35)mm,术后一周(12.45±6.34)mm;BUT明显缩短,术前(10.56±4.56)s,术后~周(5.35±2.54)s(P〈0.05);术后3~6个月术后干燥异物感,角膜荧光染色、虎红染色、SIT及BUT恢复到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短期内影响泪膜功能,导致干眼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白内障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1d、1个月及3个月患者主观干燥异物感,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仅有3例患者有明显的干燥感、烧灼感、异物感,而对照组有7例。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角膜荧光素染色减轻、SIT增加、BUT延长。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优质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组织损伤轻微、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效果较为完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研究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方法选取连续就诊手术的白内障惠者共36例44眼,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存在干眼症患者,共7例9眼;B组为术前无干眼症患者,共29例35眼。两组患者均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第1d,术后第2d、第5d、第10d、第30d进行干眼症相关症状调查、无麻醉下泪液分泌试(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积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sta),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手术对两组患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不适主诉增加。Schirmer试验值在术后第2d和第5d明显高于术前,BUT在术后第2d、第5d和第10d较术前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在术后第2d、第5d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和眼表。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眼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现代囊外摘除术后眼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5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组,98例114眼)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组,58例72眼)。术后1个月对干眼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眼表虎红染色等项目进行检查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间在症状、体征、干眼诊断性试验等各项指标评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CCE组评分明显高于PHACO组,ECCE组干眼症发病率(27.78%)也高于PHACO组(4.38%),其差别同样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内更易对眼表功能造成影响,使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而产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方法分别通过对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A组)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合并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为B组),对A组425例550眼,B组445例550眼,观察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结果 A组550眼,术后散光45眼,发生率为8.1%。B组550眼,术后散光34眼,发生率为6.1%。结论白内障术后的散光与切口大小有关,巩膜隧道切口术后的散光明显高于角膜隧道切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76例(7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38眼)。对照组予以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观察组患者予以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以及不同时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红、晨起眼睑黏滞评分分别为(0.95±0.32)、(0.98±0.31)、(1.12±0.38)、(1.09±0.31)、(0.98±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42)、(1.52±0.36)、(1.65±0.52)、(1.72±0.53)、(1.56±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短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个月基础泪液分泌量少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改善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42眼,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21眼,采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只用新泪然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FL、BUT及SIT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泪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较单独使用新泪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晶体植入术后滴用两种不同的滴眼液对泪膜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0例(106只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点眼,B组采用典必殊滴眼液点眼,观察术前3 d,术后1天、1周、2周、12个月的主观干燥异物感,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试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情况。结果 1手术后1 d两组患者干眼症状,包括烧灼感、干燥感、异物感等,手术后1周左右症状最为明显,术后1个月症状改善明显,术后1个月A组仍有8例患者存在上述症状,而B组有3例患者有上述症状;2术后1个月A组荧光素染色积分为(7.12±4.23)分,B组荧光素染色积分为(3.42±2.12)分(P<0.05);3 A组BUT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2周的BUT变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BUT延长(P>0.05),B组情况同A组;A组与B组术后1个月比较A组为(7.39±1.19),B组为(11.86±1.4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SIT检查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周、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情况同A组,SIT结果 A组为(10.52±1.01),B组为(13.21±1.2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应用激素类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对眼表上皮组织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的60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后囊膜破裂5眼,其中糖尿病组3眼,对照组2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眼。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的丰富经验,术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视力,而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认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糖尿病白内障患者75例为观察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5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状态及干眼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干燥异物感(DES)、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为22.67%,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明显,常增加干眼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56例(1375眼)。结果术后二周,视力≥0.05者1367眼,脱盲率99.4%,视力≥0.3者1121眼,脱残率81.5%。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5眼(1.1%),后囊膜破裂36眼(2.6%),前房出血8眼(0.6%),术后高眼压21眼(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基层医院首选复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58例(67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多,但经术后积极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形态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3例(77眼),实施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角膜地形图可准确全面反映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影响患者视力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近年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80例92只眼,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随访1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40例45只眼挑选为年龄低于75岁,生物测量准确,手术质量较高,术前散光小,无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B组40例47只眼为随机挑选的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结果两组术后1、3、6、12个月术眼的裸眼视力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高于B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与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眼干症的发病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观察.对术后出现干眼症状的给于0.1%玻璃酸钠眼水,复方右旋糖酐70眼水点眼1~3个月.结果 80例80只眼;原有的12例干眼患者加重了症状,新增了24例干眼症状的患者:术后经0.1%玻璃酸钠眼水,复方右旋糖酐70眼水点眼治疗1~3个月,因术后而致的24例干眼症则基本消失,术前12例伴有干眼症者缓解8例,4例缓解较差.结论 白内障术前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有密切关系,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诱发和加重干眼症的发生,配合玻璃酸钠眼水和复方右旋糖酐70滴眼液点眼能够有效治疗干眼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201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白内障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视力恢复104眼(84.6%),对照组102眼(82.9%),两组视力恢复和角膜散光度相近(P>0.05)。实验组内皮细胞计数(2576±2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6±274)(P<0.05)。实验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1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确实、并发症少、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59例(374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为345眼(92.2%),角膜水肿11眼,术中后囊破裂4眼,瞳孔变形8眼,后发性白内障1眼。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无切口渗漏或浅前房。373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所需器械简单,经济,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2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6例,对其中76眼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白内障。结果 76例患者术后三天、一周、一个月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且逐步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发生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4眼,继发性青光眼1眼,术后前房出血1眼,经治疗均恢复正常。术中及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0.5为41例;术后1周视力>0.5为52例,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为71例,视力恢复良好。80例患者术后第2天41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后囊破裂7眼,虹膜根部离断l眼,未植入人工晶体1眼,术后人工晶体夹持1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应积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方玉华  袁小清  段闵  柯珍 《江西医药》2008,43(9):939-94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10例210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d视力≥0.5者占52%.术后1周视力≥0.5者占75%,平均散光1.98±1.12D.术后1个月视力≥0.5占86.6%,平均散光0.95±0.26D.术后3个月视力≥0.5者占92.6%,平均散光为0.59±0.18D,与术后1周比较散光明显减少,视力稳定提高.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适应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