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225-228
目的研究探讨三种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耳鼻喉科收集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合并鼻咽部症状到我院就诊的非鼻咽癌患者50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三组受检者的三种EB病毒抗体进行测定,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出阳性率,同时对不同EB病毒抗体单独或联合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进行计算。结果三组不同受检者的VCA-Ig A、EA-Ig A以及Rta-Ig G检测阳性率比较有鼻咽癌组患者对照Ⅰ组患者对照Ⅱ组正常人的情况,且鼻咽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其他两组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病毒的检测结果比较,则有鼻咽癌组VCA-Ig A和Rta-Ig G显著高于EA-Ig A,而对照组受检者VCAIg AG显著高于EA-Ig A和Rta-Ig G的情况,比较差异显著。三种EB病毒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联合诊断结果均高于每种EB病毒单独诊断时的结果,除阳性预测值略低外(但联合诊断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均达到95%以上。结论联合三种EB病毒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有利于鼻咽癌的有效筛查,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田平平  张晓辉 《河北医药》1990,12(6):370-371
鼻咽癌(Nasopharyhgeal Carcinoma 简称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我国学者建立了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人体 EB 病毒 VCA-IgA 抗体,可以发现早期 NPC 病人。因此,进行血清学普查和对抗体阳性者追踪观察,可以大大提高 NPC 早期诊断率。我们应用这一技术,对唐山市部分人群进行了 EB 病毒 VCA-IgA 抗体检测与 NPC 诊断关系的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查对象:1988年12月,对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等机关50岁以上干部共798人进行了 EB 病毒VCA-IgA 抗体的普查。自1988年8月~1989年7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主要检测VCA-IgA、EA-IgG、NA1-IgA、Rta-IgG水平,比较4项血清EB病毒抗体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比较治疗前后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抗体水平。结果 4项血清EB病毒抗体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血清VCA-IgA、EA-IgG、Rta-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VCA-IgA、EA-IgG、Rta-Ig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NA1-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项血清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鼻咽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7.
马桂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9-511
目的评价在鼻咽癌临床诊断过程中鼻咽分泌物内EB病毒DNA的检测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确诊的21例鼻咽癌患者予以荧光定量PCR对鼻咽分泌物中的EB病毒DNA进行检测,同时将我院同期收治的21例慢性鼻咽炎患者也予以检测鼻咽分泌物中EB病毒DBA,并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鼻咽炎组鼻咽分泌物中的EB病毒DNA的阳性率为9.52%,平均浓度为0copies/mL,鼻咽癌组的阳性率为71.43%,平均浓度为(3.22±0.23)×102copies/mL,可见,鼻咽癌组的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鼻咽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荧光定量PCR对鼻咽分泌物中的EB病毒DNA进行检测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光华  江木林 《海峡药学》2005,17(3):141-142
目的 分析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在鼻咽癌、非鼻咽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中的差别,探讨血清EB病毒VCA—IgA滴度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检测8516例受检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结果 8516例受检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阳性例数为1611例,非鼻咽癌患者1056例,健康体检者506例,鼻咽癌患者49例,仅占总阳性例数的3.04%。结论 血清ES病毒VCA-IgA滴度在≥1:40以上时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组织进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的检测,其中4例角化型鳞癌中有2例LMP-1阳性,6例未分化癌,10例泡状核细胞癌LMP-1均阳性,21例低分化癌中有19例LMP-1阳性,24例癌旁组织中21例LMP-1阳性,提示本地区的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测定124例患者(其中包括鼻咽癌53例、鼻息肉26例、鼻咽炎31例、颈部淋巴结炎14例)和正常体检40例血清中4项EB病毒抗体。结果EBV VCA-IgA与EBV-EA-IgG在鼻咽癌组与鼻息肉、鼻咽炎和颈部淋巴结炎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EBV- CA-IgA在鼻咽癌患者的检测阳性率71.7%。以VCA-IgA和EA-IgG两项指标进行平行试验,其敏感性(Sen)为86.1%。以VCA-IgA和EA-IgG两项指标进行序列试验,特异性(Sep)为99.5%。结论鼻咽癌病人的EBV-CA-IgA、EBV-EA-IgG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可作为鼻咽癌血清学诊断指标。EBV-CA-IgA与EBV-EA-IgG两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鼻咽癌血清学诊断敏感性和特意性。鼻咽癌以鳞状细胞癌较多,其分化程度越高,EBV-CA-IgA抗体滴度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及汉族EB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EB病毒特异性Zta-IgA、EBNA1-IgA与VC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苗族、布依族及汉族共3040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EB病毒的Zta-IgA、EBNA1-IgA、VCA-IgA标志物水平,分析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价值。结果3040例研究对象中,Zta-IgA阳性率为15.03%;EBNA1-IgA阳性率为16.09%;VCA-IgA阳性率为14.41%(χ2=16.027,P=0.000);Zta=IgA、EBNAI-IgA、VCA-IgA阳性率均为布依族最高(Pd0.05);〉45岁组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45岁年龄组(P〈0.05);吸烟、饮酒可以明显提高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EB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开展Zta-IgA、EB-NA1-IgA、VCA-IgA监测;三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早监测、早发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尚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21-22,24
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EB病毒抗体可为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性指标。近年来,各种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相继产生,全文就EB病毒抗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形态发生学的哪一阶段进入鼻咽上皮细胞。方法 从3212例鼻咽癌活检组织切片中筛选并收集到具有各种癌旁上皮病变的鼻咽癌标本85例,用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癌旁上皮病变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S(EBERS)感染,其中31例具有癌旁鳞状化生病变的鼻咽癌组织进一步用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溶解期产物EA-D(early antigen-diffuse)mRNA。结果 85例鼻咽癌标本共观察到154个癌旁上皮病变病灶:39个柱状上皮单纯增生灶、43个化生鳞状上皮增生灶、41个上皮异型性变(轻度、中度和重度)灶、17个原位癌灶及14个微小浸润癌灶。所有癌旁正常或单纯增生的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均显示EBERs阴性。一部分(11/41,26.83%)癌旁异型性变上皮中的少数细胞表达EBERs,大部分原位癌(12/17,70.59%)及全部微小浸润癌都显示相当数量的EBERs阳性癌细胞。31例可见癌旁鳞状化生上皮病变的鼻咽癌中有10例癌旁上皮角化细胞的细胞核上显示出EA-D mRNA阳性信号。结论 EB病毒可以首先感染异型性变的上皮细胞,然后可能与其他致癌产物协同对鼻咽癌变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从鼻咽癌细胞中释出的EB病毒可以重复感染癌旁鳞状化生上皮内的角化细胞,这种溶解性感染不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各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引发多种疾病,其症状轻重不一,很多时候不能早期诊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结论儿童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鼻咽癌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免疫综合治疗前、后鼻咽癌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对44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将治疗前、后复发-残留-转移者与无复发-残留-转移者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复发-残留-转移组CD4 /CD8 较无复发-残留-转移组明显降低(P<0.05),而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复发-残留-转移组CD4 /CD8 与无复发-残留-转移组的CD3 、CD4 、CD8 、CD4 /CD8 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CD4 /CD8 可预测其复发、残留或转移,免疫治疗对于鼻咽癌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澳门初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84例鼻咽癌患者接受了根治量的放射治疗(二维放疗或调强放疗IMRT)。局部晚期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回顾性分析上述数据,运用卡方检验评估不同因素对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患者放疗后随诊2~22月。放疗结束时,鼻咽肿瘤完全消退58例,部分消退26例。颈部淋巴结完全消退32例,部分消退29例。提高鼻咽部放疗剂量有利于鼻咽肿瘤的消退。临床观察,调强放疗能改善口干的症状,但比较强调放疗和二维放疗对口干的影响,结果没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强调放疗对鼻咽癌的局部控制近期疗效理想。局部晚期患者对于同步放化疗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确诊EBV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不同阶段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为制定鼻咽癌免疫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中、后血液中的CD3、CD4、CD8、CD4/CD8以及NK等相关免疫指标,分析各免疫指标在放疗前中后的变化。结果 CD3细胞和NK细胞在放疗前、中、后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别;CD4细胞在放疗前、中、后逐渐下降,其中放疗前、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CD8细胞与CD4/CD8仅在放疗中、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不同阶段不同免疫细胞的功能存在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晚期鼻咽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较高,采用单纯放疗其疗效不甚理想。有研究报道同期放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本研究着重探讨放疗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同期化疗组(研究组)及单纯放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于放疗第1周开始,使用FD方案,顺铂20mg/m2,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第1~4天;氟尿嘧啶600mg/m2,加入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第1~5天。21d/次,连用6次。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放疗,2GY/次/d,5次/周。病灶区剂量70GY/35次,颈部淋巴引流区给予预防剂量56GY/28次或治疗剂量70GY/35次。对照组单纯放疗,方法同研究组放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了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以及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了远处转移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提高了中晚期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以及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了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31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A组,23例单纯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B组,3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C组,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Hb、PLT、AL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LYM、LDH、AST和AL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较好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