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及病毒感染患者白细胞激光散射(VCS)参数的变化,分析其在鉴别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细菌感染患者113例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患者117例为病毒感染组,另选取11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VCS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单核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病毒感染组WBC无显著变化(P>0.05),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值(MNC)、淋巴细胞平均传导值(MLC)、MMV升高,单核细胞平均传导值(MMC)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及细菌感染组比较,病毒感染组淋巴细胞平均体积(MLV)增大,MLC及MMC降低(P<0.01),其他VCS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与WBC<15×109/L的细菌感染患者比较,WBC>15×109/L的细菌感染患者MLV(91.2±3.8)、MMV(172.4±9.6)、MNV(152.7±7.9)及MNC(149.6±4.3)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细胞VCS参数可更好地反映感染患者白细胞的比例、形态及结构变化,对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虎成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对肺部感染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受试者经过体检其血象、胸片的检测结果都没有出现异常现象。两组受试者之间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样。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PCT含量、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各项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在PCT含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各项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的水平可以反映肺部细菌和病毒类感染,因此可以使用PCT的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3.
程含 《抗感染药学》2014,(5):525-527
目的:分析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变化在患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予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LH型分析仪)行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并比较分析两组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VCS参数。结果:感染组患者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中MNV,NDM和MNC值均高于后者,而MNS均值低于后者,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中MLC值均高于对照组,MLS值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单核细胞中MMV,MDW和MMC值均高于对照组,而MMS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属于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指标,依据该指标的变化可有效快速确诊儿童是否患有细菌感染性疾病,其指标在辅助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以复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及相关细胞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 以复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182例,阴性18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诊断符合率为81.50%、灵敏度为83.52%、特异度为61.11%;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符合率为85.50%、灵敏度为87.36%、特异度为66.67%;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为96.50%、灵敏度为96.70%、特异度为94.44%。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6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血常规标本经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均与血细胞形态学的复检标准相符。随后再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展开涂片镜检检测,对比并评价两种检测结果。结果在NE(中性粒细胞)、EO(嗜酸粒细胞)、BA(嗜碱粒细胞)以及LY(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方面,两种检测方法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IG(幼稚细胞/核左移)、MO(单核细胞)以及OTHER(原始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分类检测阳性率方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要稍低于涂片镜检,但两组数据差异不大,P> 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血细胞数量等参数,必要时通过与涂片显微镜镜检相结合,可充分促进临床血常规检验准确率及质量的提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肝功、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尿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尿白蛋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可能和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的动物血细胞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Hemavet 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的准确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与Hemavet 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较好,红细胞压积(HCT)较差;白细胞分类测定结果与人工显微镜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相关性较差。结论 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动物全血样本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较好,携带污染率低,有较强的筛选能力,是一台性能良好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满足药物安全性评价课题动物血液样本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类计数与冠心病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各种白细胞亚型的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组之间的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N)计数、单核细胞(M)计数、淋巴细胞(L)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嗜酸性粒细胞(E)计数及嗜碱性粒细胞(B)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总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和急性病变的情况,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事件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白细胞总数可能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51例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患者(甲基苯丙胺组)的血样,检测其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B细胞(Bcell)、NK细胞(NK cell)、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基苯丙胺组CD3~+、CD4~+、CD4~+/CD8~+、B cell、NK cell、IgG、IgM、C3、C4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D8~+、IgE、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基苯丙胺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比率(NEU%)、淋巴细胞比率(LYM%)、血小板(PLT)较正常对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单核细胞比率(MO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吸食甲基苯丙胺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甲基苯丙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不仅作用于各种淋巴细胞,亦对某些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分类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208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其中成人组100例、儿童组60例、新生儿组48例,分别用Sysmex XE-5000与人工镜检法对不同年龄组的静脉血进行WBC分类,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嗜碱粒细胞外,成人组仪器法与人工镜检法检测WBC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除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外,儿童组及新生儿组WBC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分类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对大批量标本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法,两者结合,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出生胎龄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NICU收住的出生48 h以内的早产儿93例,分别于生后24~48 h内进行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绝对计数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如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结果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为(9.31±4.24)×109/L、(8.06±3.47)×109/L、(9.70±4.0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是(3.84±2.84)×109/L、(3.85±2.66)×109/L、(5.45±3.07)×109/L,随胎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也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值随出生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的绝对计数值与出生胎龄无关,近似于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随出生胎龄增加而增多;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随胎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照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曝磁组小鼠分1、2、3和4四组,分别置于微机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中,每天照射分别为20min、40min、60min、6h,对照组不接触极低频电磁场,4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随小鼠每天曝磁时间的增加,其血液中的RBC、WBC、PLT数量及Hb含量呈逐渐下降、淋巴细胞微核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逐渐增高,淋巴细胞比值逐渐下降,以曝磁4组表现最为显著.RBC、Hb数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长时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数量和不同WBC比值存在明显的影响, 同时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5300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本性能。方法应用新鲜血标本评价BC-5300分类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重复性,并与显微镜法进行比较。结果 BC-5300分类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8%、3.9%~4.7%、3.7%~5.9%、4.8%~5.4%和17.3%~19.7%。BC-5300分类与显微镜法分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89、0.794、0.932和0.529。结论 BC-5300可用于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同时需制定手工分类复检标准用显微镜法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15.
XT-1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用于血液分析的常规样本,对仪器自动提示有异常的标本进行手工镜检分析。结果:XT-1800i血液分析仪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重复性、精密度均较好,该血液分析仪常规样本白细胞分类与镜检结果也有较好的可比性,对单核细胞分类增高、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原始淋巴细胞、母细胞化(Blast)的异常提示功能稍差。结论:XT-1800i血液分析仪的真阳性率较高,但对有单核和淋巴细胞分类增高及仪器有异常提示的样本应做手工镜检复查。  相似文献   

16.
严霜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6-2706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现多采用自动化仪器测定,分析项目多达18项或更多,采血也由传统末稍血改为静脉血。然而,由于采血不顺利或操作有误,常有溶血标本出现。溶血对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国内多有报道,但鲜见对WBC分类影响的报道,笔者对此做一实验,发现标本溶血对WBC分类影响有高度显著性(P<0.001),嗜中性粒细胞(GR)比例明显降低,淋巴细胞(LY)比例明显升高,而对WBC计数影响无显著性(P>0.05),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为BECKMANCOULTERACTdiff2三分类全自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青年男性战士静脉血细胞分析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为以后新兵入伍体检作依据。方法对体系部队2008年底新入伍青年男性战士1540人的血样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其参考区间。结果部分项目较现有参考范围要宽,如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部分项目与现有参考范围接近,如单核细胞比例、嗜碱粒细胞比例、巨大未成熟细胞比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部分项目参考区间落在现有区间内,如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异常淋巴细胞数、巨大未成熟细胞数、异常淋巴细胞数比例、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等;部分项目偏高,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血小板等;另外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平均血小板容积结果偏低。结论新入伍战士血细胞分析各指标参考区间与现行实验室参考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今后每年战士入伍体检中,应以此次调查参考区间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部新入伍青年男性战士血细胞分析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青年男性战士静脉血细胞分析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为以后新兵入伍体检作依据。方法对体系部队2008年底新入伍青年男性战士1540人的血样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其参考区间。结果部分项目较现有参考范围要宽,如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部分项目与现有参考范围接近,如单核细胞比例、嗜碱粒细胞比例、巨大未成熟细胞比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等;部分项目参考区间落在现有区间内,如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嗜碱粒细胞绝对值、异常淋巴细胞数、巨大未成熟细胞数、异常淋巴细胞数比例、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等;部分项目偏高,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血小板等;另外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平均血小板容积结果偏低。结论新入伍战士血细胞分析各指标参考区间与现行实验室参考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今后每年战士入伍体检中,应以此次调查参考区间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2份血常规标本资料,经血细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符合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的共878份,均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涂片镜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中性粒细胞(NE)、嗜酸粒细胞(EO)、嗜碱粒细胞(B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与不同类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 776例诊断为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的解剖部位分为四组:1 311例肌间静脉型,1 528例周围型除外孤立型肌间静脉血栓,208例中央型和729例混合型,另选32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据。结果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LDVT患者和健康成年人群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成年人群相比,LDVT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水平均升高,而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LDVT的血栓解剖部位存在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中央型和混合型LDVT的风险是肌间静脉型的0.667倍(95%CI:0.472~0.944,P<0.05)和0.704倍(95%CI:0.544~0.911,P<0.05);淋巴细胞每增加一个单位,患者发生中央型和混合型LDVT的风险是肌间静脉型的0.582倍(95%CI: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