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栓塞(PE)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最常见的栓子为血栓.PE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 PE主要为来自静脉系统或有新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肺动脉栓塞后,使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增加,右心做功和耗氧加剧.且因右心室压力升高,主动脉与右心室压力差降低,冠状动脉灌注下降.另外,体内神经激素激活,大量缩血管物质释放,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电图的一系列改变,PE程度与心电图改变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浩  陆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37-173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1)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 :SⅠ >0.1mv10例,SⅠ QⅢ TⅢ 型6例,QⅢ TⅢ 型5例 ,T倒置12例,Tv1~2 倒置9例,Tv1~3 倒置8例,Tv1~4 倒置11例 ,Tv1~5 倒置3例,T波倒置均呈对称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SV1~V5R 挫折粗钝7例 ;(2)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S1 变浅 ,QRS电轴左移 ,Q 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5例 ,加深6例 ,Tv1~2 倒置加深或直立倒置7例 ,T波倒置变浅或直立4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2例,Sv1~5 挫折、粗钝消失8例 ;(3)出院前变化 :R Ⅱ 增加、R Ⅲ 减少、TⅢ 变直立10例、Tv2 直立7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心电图 ,不典型或所谓"大致正常"的轻微改变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有效溶栓治疗后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可能是右室负荷减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周红 《首都医药》2012,(10):21-22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栓塞心电图诊断的认识.方法 纵观国内外对肺栓塞的诊治情况,结合心电图表现机制和具体临床表现进行阐述其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有症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化程度与肺栓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多在发病后即刻出现,随病程的发展而呈动态变化,及早、多次描记,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对肺栓塞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结论 心电图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视肺栓塞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丽丽  张广佩 《河北医药》2008,30(9):1383-1383
由于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改变的多样性(高达28种)、多变性(随栓子大小、发病时间动态改变),因此,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性有限.重视肺栓塞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将42例患者,临床表现现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肺栓塞时心电图的表现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文献资料提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的变化及鉴别诊断。结果轻型肺栓塞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临床上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要密切与相关临床症状结合判断。结论心电图在肺栓塞时有明显的变化,其很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的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利用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不同时间内心电图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的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生率最高的是TⅢ倒置,其次是SI>0.1 mV,其他心电波形的倒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前两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Ⅲ倒置大幅度变浅甚至直立、QⅢ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SI变浅是溶栓后最主要的心电图改变;出院时QⅢ大幅度减小,RⅡ大幅度增大,RⅢ大幅度减小。结论利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有利于医师及早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患者病情恶化,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梗)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依据之一,而后壁AMI在ECG检查中常无典型改变,易被误诊或漏诊。现将笔者在临床检查中总结的20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早期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35例患者,采用心电图对患者的进行临床诊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检查的主要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35例研究对象中,心电图存在异常改变的有32例,占91.4%;心电图呈现正常状态的有3例,占8.5%。结论肺栓塞患者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有着多样性、非特异性的表现,对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检查的主要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能够有效降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漏诊率以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薛静 《家庭医药》2016,(8):52-53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50例存在18项不同程度的心电图表现异常:肺型P波、AVR导R波振幅提高、窦性心动过速、胸前导联T波倒置、S1QMTM、右束支阻滞等。通过溶栓抗凝治疗后,4例无明显变化,3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36例窦性心律减慢,3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3例房性早搏消失,1例心房颤动消失,9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11例S1QMTM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一过性、无特异性。分析心电图变化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危险进行分层,结合患者临床生命指标,以便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干预,对再灌注疗效的评估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存在典型心电图表现,比例为45.2%。ST段抬高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有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8%。有3例(4.8%)患者表现为心源性休克,2例(3.2%)患者为心力衰竭。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需密切观察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实施肌钙蛋白、心肌酶谱、18导联心电图检查,便于使临床疾病诊断率大大提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芳  陈兰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90-191
目的研究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讨论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断要点,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经过临床确诊的53例肺栓塞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共有52例患者心电图检测出现异常,其中32例患者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表现为房速、快心室率的房扑、房颤等临床症状,另有8例患者出现房性早搏现象,V1~3导联T波倒置深度大于V4的患者12例,V1与Ⅲ出现T波倒置的患者2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及不完全性个8例,顺时钟向转位16例,肺性P波6例。结论通过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方便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对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螺旋CT的容积扫描,层厚3~5mm,扫描时间25~30s,造影剂流速3.0~3.5ml/s。结果9例患者均显示肺栓塞时的直接征象一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中6例可见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增粗,3例伴有肺段梗死。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诱发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1999~2002年收治确认的急性肺栓塞病人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6.2岁。对其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病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出汗、血压下降19饲表现胸闷,呼吸困难16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猝死6例;心电图:电轴右偏9例,4倒呈典型“SⅠQⅡTⅢ”改变,4例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胸前导联呈“冠状T波”。胸部X线拍片10例中存活4例具备典型X线表现13例行动脉血气检查具有低氧血症。病史中6倒患有慢性心肺疾病,3例与外科手术有关。结论 急性肺栓塞病人大多具有诱发因素,临床癌状,体征多种多样,部分病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及时进行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检查对基层医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它的浓度与血管病变支数成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D-二聚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莨菪碱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h后再开放60min的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2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B组:山莨菪碱(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C组:格列本脲(5mg/kg)+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D组:格列本脲+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组。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应用20%伊文思蓝及1%氯化三苯四唑啉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B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K-MB活性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B组(P〈0.05)。B组心肌梗死范围较A组和C组显著减少(P〈0.01),C组与A组相似(P〉0.05),D组较A组显著减少(P〈0.05),但仍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明显降低血清CK-MB活性、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山莨菪碱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微循环状态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分析心肌微循环的病理生理、急性心肌梗死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心肌灌注评估方法以及心肌灌注不良的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局部炎性应激、冠状动脉循环神经体液异常激活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甚至闭塞,不利心肌灌注。结论心肌微循环状态直接决定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的水平,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不良预示着再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识别,对抗感染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评估出血倾向与栓塞风险并存时的治疗矛盾,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结果: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治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弥散加权共振成像(DWI)在急性或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CT、MRI常规、T2flair及DWI检查,按相应时间段分类,对比分析各类检查的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在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中,D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及CT检查,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DW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