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析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行脑脊液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1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法舒地尔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的恢复及发生血管痉挛、脑梗死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恢复率为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能显著降低血管痉挛、脑梗死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力  李敏娟  周军霞  王晓鹏  鲁慧 《河北医药》2010,32(15):2052-2053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44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有积极疗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性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死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及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实验组症状性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8.0%,均低于对照组的30.0%、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ICAM-1、Caspase-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SICAM-1水平(295.24±86.46)μg/L、Caspase-3水平(156.35±50.06)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383.26±79.67)、(312.53±66.57)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MCA平均血流速度(141.62±34.17)cm/s高于对照组的(122.11±26.42)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48例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3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治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能有效防治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后CVS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毅  肖顺武  任光阳  王培  李刚 《中国药业》2008,17(11):56-5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26例术后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盐酸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出血痉挛有积极疗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分析11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绝对卧床,止血、脱水等对症治疗,急诊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法舒地尔静滴,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率及病死率。结果术后2周内,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能够明显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不增加动脉瘤的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尼莫地平治疗)和观察组46例(法舒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3周对脑血管痉挛观察,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显示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及面部充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及预后均有较高疗效,但是法舒地尔的安全性较高,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将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4%,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大脑中动脉流速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刘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98-199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显微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经颅脑多普勒超声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CT、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用药7 d和14 d脑彩超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速度(MC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②观察组治疗后7 dCT扫描发现7例患者出现新梗塞,对照组有6例出现新梗塞,用药14 d后两组患者脑梗死均消失.③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90.9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和单用尼莫地平均可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联合用药组比单用尼莫地平组效果稍好,但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3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8 h1次,共14 d.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头颅CT低密度恢复程度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头颅CT低密度恢复程度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有助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ABCD2评分与溶栓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4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TIA患者为观察组,给予50万U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TIA发作次数、急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并与40例未溶栓治疗的TIA患者对照分析。采用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各亚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TIA发作次数为(1.16±0.34)次,急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86)次和15%(P<0.05),而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亚组间TIA发作次数和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内随危险度升高,TIA发作次数明显增加(F=10.406,P<0.05),且高危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和中危组(χ2=8.550,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降低急性脑梗死风险,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川穹嗪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灌注的影响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盐酸川穹嗪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奥扎格雷治疗,均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的改善程度判定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增快,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快更加明显;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6%比65.7%,P〈0.05)。结论盐酸川穹嗪联合奥扎格雷与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正相关,改善脑灌注,降低血黏度,改善A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甘露醇、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方案进行回顾性经济学分析。方法:将200例患者按病情分成一般脑梗死患者(170例)、脑梗死伴肾功能异常患者(30例),每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甘露醇组与甘油果糖组,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根据临床疗效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14d后甘露醇组与甘油果糖组治疗一般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95.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2.4%,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146.45±282.15)、(4807.20±318.15)元,经最小成本分析甘露醇组为优选方案;治疗脑梗死伴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13.3%,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335.32±295.50)、(5034.57±322.49)元,经成本-效果分析甘油果糖组为优选方案。结论:治疗一般脑梗死患者以甘露醇为优选方案,治疗脑梗死伴肾功能异常患者以甘油果糖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 aSAH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DCVS和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可明显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患者74例,行尼莫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复发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5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标准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去骨板减压术治疗),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7 d的颅内压以及GOS评分、脑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去骨板减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改善其预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与对照组(8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脑梗死治疗及抗焦虑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人院时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乃0.05);出院时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人院时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对促进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均按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入院时即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压疮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实验组的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8.3%。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并预防脑梗死患者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