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导管室护士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物理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心理社会压力等。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以预防职业危害,保持导管室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工作于其中的医护人员成为高危人群中,特别是护理人员周围无时无刻不潜伏着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危险因素。妇产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血液、羊水、分泌物和锐器等,同时产房工作压力大,因而面临职业危害的因素较多,但是很多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对职  相似文献   

3.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及对策。结果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提高防护对策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性损伤(OI)的因素进行综述,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针对不同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策略,维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物品供应中心,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随着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提高,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院供应室担负着对全院各科室器械的回收、刷洗、包装、灭菌、发放等工作,因此存在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及心理性等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所以供应室护士严格的自我防护意识可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及相应对策。方法总结归纳感染科护理工作的损伤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感染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度危险因素,具体包括: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生物性损伤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感染科特殊性、职业暴露上报体系不完善。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职业损害的处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组织学习。结论感染科制订相关对策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防护对降低各种危害,更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职业危险因素的概念是在18世纪提出的[1],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胁.护士在医疗活动中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预防疾病的传播及减少对自身的危害,保护护理人力资源.现将护士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医院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将面临各种职业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而针刺伤是造成这一损伤的主要途径。新护士由于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我院对其护理人员50人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调查,针刺伤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易受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护士是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应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60例记为对照组.采用《职业暴露调查表》分别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拟定相关防护措施.结果 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导致职业暴露的物理性因素包括器械损伤、负重伤、噪音、紫外线、辐射;化学性因素包括化学消毒剂污染、吸入麻醉药物污染、细胞毒性药物污染;生物性因素包括血液污染、分泌物污染、排泄物污染;心理性因素包括抑郁、焦躁、心理疲劳、高度紧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均为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及其诱发因素和防护措施。针对急诊科护士各种职业危害的诱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在诊疗、护理及其操作过程中,护士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采取得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常见的职业性损伤包括针刺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外部工作环境对护士造成的损伤等几个方面[1-3]。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介绍如下,以维护广大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高小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48-349
目的分析普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总结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从我县10所医院普外科的护士中随机抽选200名进行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护士中,物理性损伤如针刺伤和安瓿割伤发生频率较高,发生过针刺伤的有76人,占38%;发生过安瓿划割伤的有125人,占62.5%;发生生物性损伤的有62人,占31%;发生过化学性损伤的有56人,占28%。结论普通外科护士必须认识到职业的潜在危险,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做好自身安全保护,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方面,同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结论加强教育,树立防护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减少损伤的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徐登淑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37-203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对职业性风险的认知水平及如何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钢总医院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状态。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6.4%。结果感染科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水平较低,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险为针头刺伤及病原体暴露,占81.1%(43/53);高达81.1%(43/53)护士暴露于患者飞沫和伤口分泌液。自我防护意识较差,35.8%(19/53)护士对于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来源于工作时老师、同事的提醒,71.7%(38/53)护士防护知识掌握不够。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风险认知的教育,注重对护士自我防护措施的培训,有助于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是探讨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总结危害血透室护士的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因素,针对危害因素,采取职业防护措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结果 通过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了透析质量的提高.结论血透室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危害的风险,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方法找出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相关不良因素,严格制定管理制度并督导执行,采取必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防范培训,做好职业安全教育。结果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发生职业暴露率降低,工作主动、乐观、积极向上。结论领导针对职业相关危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护士自身防范意识,增强护士的机体免疫力,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传染科护士面对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和心理性,常常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水平相关知识偏低有关。应加强护士消毒隔离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郑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51-251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探讨危险因素,判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80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和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措施。结果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在进行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1%,单手回套针帽30%,用工具分离针头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1%。结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漠,加强健康教育,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