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庆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29-1730
目的:总结外科感染休克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30例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疗效。结果: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早期处理病灶,及时手术与引流,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30例中5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早期手术处理病灶,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7.8)岁,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0例,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糖尿病肾衰竭,1例死于败血症。非手术治疗26例,治愈18例,死亡8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死于败血症,2例死于低血容量休克,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无并发心脑肾功能严重衰竭时,应在抗休克同时积极抗感染,手术治疗。临床医生应掌握扎实的理论临床知识,认真总结疾病经验,提高术前急腹症病因的诊断水平,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方法对个旧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分别进行了脏器部份或全部切除、修补等手术治疗,71例单一肠壁损伤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术后发生腹腔残余感染1例,并发切口感染3例,肠粘连5例,治愈179例,治愈率99.44%,因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病死率0.56%。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应通过腹腔穿刺、超声、X线及CT进行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报告心得体会.方法: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全面监测,然后进行全麻诱导,快速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麻醉,并同步抗休克;术后将患者送ICU继续抗休克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术后明显好转,送ICIJ继续抗休克治疗,3例病情加重,于术后几小时死亡.结论:感染性休克手术-般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佳,麻醉应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物,手术同时全面监测各项相关指标,积极进行抗体克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外科住院的患者32例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29例90.06%(29/32),皆痊愈;非手术治疗3例9.3%(3/32),皆死亡.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首先应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AL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其临床发生特点、病原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02例AL患者经住院化疗后发生感染性休克90例,经积极抗感染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得到控制62例,死亡28例。感染性休克多出现在复发难治AL再次诱导缓解化疗、强化疗方案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继发感染性休克;通过血培养发现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及时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AL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感染性休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38-1839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经迅速监测生命体征、抗休克治疗、对症处理等急诊急治后转入院手术治疗,10例治愈,治愈率83%,2例因合并腹腔大血管破裂于24 h后死亡.结论:急诊急治、抗休克处理多科室协调会诊、合理的液体复苏、科学的救治程序是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腹症合并休克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团结 《安徽医药》2004,8(5):352-353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急腹症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感染性休克占56%(56/100),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出血性休克占44%(44/100),多为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抗休克治疗后,89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为69.7%(62/89),非手术治疗11例,均死亡.治疗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7例,总发生率27%(27/100),感染性休克占39.3%(22/56),出血性休克11.4%(5/44),多发生在病程的1~3 d.发生急性肾功能哀竭23例,发生率23%(23/100).本组100例病死率35%(35/100),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65.7%(23/35).结论外科急腹症合并休克时,应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是必要的,早期防治MODS可以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腔脏器穿孔致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方法 31例患者均采用抗休克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BP、P、动脉血氧分压(PaO2)、T、术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P、PaO2明显升高,P、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6例(19.35%),死亡2例(6.45%);切口裂开1例,经加强营养支持治愈。结论尽早诊断原发病,进行早期抗休克和手术治疗是改善空腔脏器穿孔致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近年来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和静点相同剂量头孢哌酮舒巴坦1:1(3g,2/日)同时,治疗组静点硫酸依替米星200mg,1/日;对照组静点左氧氟沙星200mg,2/日,疗程6天。结果感染性休克63例,治疗组治愈率63%、总有效率90%、细菌清除率90%。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治愈率45%、总有效率69%、细菌清除率69%。结论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效果好,疗效高,不良反应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原发性心内膜炎18例,人工心脏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前心功能不全(NYHA Ⅲ级或Ⅳ级)18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清除感染灶,同期矫正心内畸形,心瓣膜置换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4~6周。结果本组近期死亡1例,1例随访术后8个月死亡,20例随访2年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无法控制的感染及心力衰竭应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及时手术,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MC)并发应激性心肌病(SC),同时合并感染性休克的病例,该患者于2年前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行胸腺瘤切除术,术后肌无力反复发作,本次发病后病情恢复缓慢,因感染并发MC,出现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出现SC,治疗期间患者合并有感染性休克,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无脉室速,并予胸外按压抢救一次。经积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强心、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感染、抗MC等治疗,患者病情迅速好转。MC诱发SC,同时伴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相对少见,本例患者感染持续未控制可能是其最终发展为SC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68例腹腔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例的病因分析、临床治疗观察。因腹腔急性炎变、腹腔脏器穿孔、腹腔逆行感染等致腹腔急性化脓性感染,往往由初诊时没有高度重视或因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致。本组68例均因病程过长而致,最终通过手术治疗而治愈。提示在临床中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既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又要客观科学地遵循医学规律,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异位妊娠患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及合理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17例异位妊娠患致失血性休克的就诊、诊断和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异位妊娠患中2例患无典型的早期异位妊娠的症状,15例患有典型的早期异位妊娠的症状,因未引起足够重视延迟就诊时间致严重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后穹隆穿刺或腹穿,结合超声检查、尿HCG测定,确诊率100%,治愈率100%;结论:①育龄妇女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异位妊娠的警惕性,正确认识本病,及时就诊,是及时治疗的先决条件。②明确诊断,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抢救患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在补充液体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而后均实施手术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后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2例,发生率为3.3%;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患者1例,发生率为1.7%;术后发生胆汁漏患者1例,发生率为1.7%;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或脓毒血症所致),发生率为3.3%;1例患者死亡(脓毒血症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7%。所选6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 d(最短住院时间12 d,最长住院时间28 d)。结论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显著,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4,(26):2488-2490
目的: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全身皮肤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存在对患者入院后的感染评估不足、对患者可能的致病菌预计不足、药物剂量不足等问题。临床药师针对情况及时纠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结果: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为主导的药学服务使得全身多处皮肤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提倡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联合会诊,可以保障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对高龄严重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本院的126例高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治疗组)实施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治愈率和好转率)、预后情况(死亡、脓毒症)及并发症情况,并与52例因伤后长途转运等原因延迟抗休克治疗的高龄患者(延迟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 (1)早期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延迟治疗组(46.83%vs21.15%,P〈0.01),死亡(3.97%vs28.85%,P〈0.05)及脓毒症(1.59%vs17.31%,P〈0.01)例数均低于延迟治疗组。(2)早期治疗组的休克、惊厥、肾衰竭、感染及缺氧的发生率均低于延迟治疗组,除休克(P〈0.05),其余均为P〈0.01。结论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可提高高龄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其死亡和脓毒症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20例,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组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行手术治疗的均痊愈,行非手术的治愈率低于手术的治愈率。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并发症性休克的抢救要及时有效,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特征,总结失血性休克产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路径。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产科病房78例失血性休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临床症状予以系统观察,针对患者原发病,积极给予抗休克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8例失血性休克产妇经临床综合救治后,休克均得到了有效纠正,脱离了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产妇的治疗,通过密切关注临床症状指标变化的同时,采取定向抗休克治疗,对于产妇临床救治成功率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提升产妇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出血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 2 8例出血性休克与急腹症的临床资料 ,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占 75 % ,抗休克治疗后 2 7例经手术治疗 ,治愈率 82 .1%。ARDS 2例 ,肾衰 2例 ,多发生于病程的1d~ 5 d。结论 :急腹症合并出血性休克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及早手术 ;早期预防 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