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人工血压监测的时间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9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5次/d定时人工血压监测并与其24h动态血压监测(Hollter)结果相比照。结果近98%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高峰值出现在每天清晨6:30~7:00和下午16:00左右。结论适时准确的人工血压监测有助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康复并为其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晨峰血压(MBPS)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11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 MBPS 正常组(n =56)和 MBPS 异常组(n =60),测定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水平,之后分析晨峰血压水平与各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MBPS 除与 BMI、TC、TG 、HDL-C 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外,MBPS 与血清 hs-CRP、TNF-α、MCP-1、MIF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晨峰血压除与年龄、BMI、TC、TG、HDL-C 等传统危险因素相关外,与血浆 hs-CRP、TNF-α、MCP-1、MIF 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也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无创动态血压分析系统监测120例正常人和各期高血压病(EH)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观察到除Ⅲ期EH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明显改变外,其它各组的SBP、DBP和心率(HR)夜间均有明显下降。夜间SBP和DBP下降率分别是Ⅰ期17%、14%,Ⅱ期9%、6%,Ⅲ期2%、2%;夜节律紊乱Ⅰ期6%、Ⅱ期31%、Ⅲ期82%,Ⅰ期夜间血压下降率与正常人相比最明显(P<0.05)。所以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以做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程度和靶器官受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踝肱指数(ABI)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BI异常组64例和ABI正常组58例,测定患者的ABI和BPV指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ABI除与年龄、病程、BMI、TC、TG、HDL-C等指标相关外,24hSBPSD、24hSBPCV、dSBPSD、dSBPCV、nSBPSD、nSBPCV为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血压以及干预BMI、TC、TG、HDL-C传统危险因素的同时,应重视降低其BPV指标,从而减少周围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但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持续性血压升高是引起高血压LVH的重要因素,但临床常用的偶测血压与LVH无相关或仅呈弱相关。笔者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进一步研究血压与心脏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季节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行随访观察病情,患者测量血压值每星期2次并记录。结果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在冬季高于夏季且差异明显(P〈0.01),血压在春秋两季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制定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季节对血压的影响。注意温差大时多监测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减轻靶器官损害,减少各种高血压病并发症。方法对四冶住贵溪市60岁以上职工和家属进行体检,筛查出高血压病患者,统计高血压病患者之高血压控制率,再给予健康教育,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酒),给予抗高血压治疗,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为:发病率高、病史长、并发症多、以单纯性收缩压升高多见、血压波动性较大、药物耐受性差。通过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升高,于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特点,给予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小(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前者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1),而SBP两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负荷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较大,具有抗血管壁炎症作用和降低血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东 《安徽医药》2003,7(6):456-456
血压与其它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白天和夜间、休息和活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地波动.血压昼夜变异规律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利用血压变异规律应用降压药,更好的控制高血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3年6月老干部病房150例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检测(ABPM)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胡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93-29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ABPM)波动规律及范围,用于高血压的诊断、预防及其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美国AMR-4型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高血压患者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4岁)的动态血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共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岁)。结果各时间点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SBP和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SBP、PP升高、昼夜节律异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7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24小时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时段波动特点分析,发现bloodpressure.(BP)超标者昼多夜少(P<0.01),以8时及18时两个时段超标最多。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达峰在9—10时及20—21时,diastolicbloodpressurs(DBP)达峰在q时及20时,提示下午峰期后移,血压双峰应分别包括日间血压达标及血压值达峰两个不同含义。根据EH患者24小时ABPM筛选“杓型”与“非杓型”,选择不同降压药并应晨起始服,强调血压监测,注意进一步减少因BP过高或过低所致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于双亲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55-1555
为了解老年人的心电图特点,现将我院2007年6—12月期间住院的901例老年患者首次心电图检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5512例老年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电图的增龄性改变特点,对今后老年人的心脏疾病诊治及健康保健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NEC3321型心电图机对551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描记。结果 发现异常心电图2310例,占41.91%,其中两项异常者有1505例,占异常总数的65.15%。结论 进入老年期后异常心电图明显增多,因此,有必要每年至少做1次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探讨高血压病平均血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之间关系。方法40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分为左室肥厚组(18例)和左室非肥厚组(22例)。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监测前3天停用所有降压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观察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左室肥厚组和左室非肥厚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9.8±22.9mmHg、129.9±11.9mmHg(P<0.01),平均舒张压分别为95.5±15.3mmHg、74.7±9.8mmHg(P<0.01),收缩压负荷分别为79.5±24.9%、30.2±23.5%(P<0.01),舒张压负荷分别为52.1±27.7%、17.9±17.8%(P<0.01),有昼夜节律分别为9例、19例,无昼夜节律分别为9例、3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分别为50%、13.6%(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血压达标情况。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均为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社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与加大社区管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经统计示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52%(P0.05)。观察组知识知晓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社区管理,可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居民自我保健理念明显增加,促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摒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文明水平,就文明社区加以建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脉压(PP)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而且越来越多资料表明,PP增大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而PP越大,死亡率越高。但PP增大是否会引起心电图(ECG)的异常增加,目前报道甚少。我们对4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PP≥61mmHg及PP≤60mmHg与其ECG和载脂蛋白(Ap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我们将220例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并发CHD分为两组,并对其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24h动态监测方法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每日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24h、昼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负荷;以及平均心率、谷峰比值。结果治疗结束时24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分别下降(14.9±4.8)/(8.7±4.7)mmHg、(15.7±5.5)/(8.2±3.5)mmHg、(13.9±4.5)/(8.2±3.8)mmHg;血压负荷值亦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谷峰比为收缩压84.2%,舒张压81.6%。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稳定性好,可持续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