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建国  马立军  冷静 《哈尔滨医药》2011,31(1):12-12,14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2粒/次,3次/d,同时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 mg,2次/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44例单独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方法 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mg,隔天1次;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mg,2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7mg,隔天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93%,比较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氯雷他定、盐酸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雷他定组50例,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d;盐酸非索非那定组50例,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60mg,2次/d;依巴斯汀组50例,口服依巴斯汀10mg,1次/d。3组均连续用药3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3周后,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86%,盐酸非索非那定组总有效率为68%,依巴斯汀组总有效率为62%。结论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明显优于盐酸非索非那定和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治疗组(88例)同时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80例)不作特殊处理。连续治疗4周、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63%和75.00%。治疗8周时,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05%和7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分3组:联合治疗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3次/日,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日),联合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1次/日;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日)和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予10 mg,1次/日)。均连续服药28 d;治疗未满28 d而痊愈者,继续服药至28 d,以巩固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8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联合对照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30%,77.14%,71.43%。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4例,服用依匹斯汀片10mg,1次/d,并加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50mg,3次/d;对照组72例,服用依匹斯汀片10mg,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服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有效率为69.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高于单纯口服依匹斯汀,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盐酸非索非那定(莱多菲)治疗急性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非索非那定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2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急性荨麻疹治疗7d,慢性荨麻疹治疗14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和65.0%,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P<0.01)。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H1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f生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意分为63例实验组和63例参照组,予以参照组患者枸地氯雷他定片服用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与参照组(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3.17%)低于参照组(12.70%),实验组CD4~+/CD8~+(1.62±0.12)高于参照组(1.33±0.1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明显疗效,且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细胞免疫活性,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用伊可尔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伊可尔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对照组为液氮冷冻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显效4例,痊愈率84%,总有效率92%,2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6%;对照组痊愈31例,显效6例,痊愈率62%,总有效率74%,2个月内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其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伊可尔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可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邓智建  曹冬梅  卢振民 《中国药房》2011,(40):3811-3812
目的:观察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丁片60mg,bid+辛芩颗粒5g,tid;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丁片60mg,bid。2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分别为(0.12±0.20)分和(0.56±0.3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1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丁片联合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阿昔洛韦联合裸花紫珠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凤利 《中国药业》2010,19(5):50-51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裸花紫珠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另口服裸花紫珠分散片并用其碾粉局部外敷。结果对照组显效率为35.00%,有效率为32.50%,总有效率为67.50%;治疗组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2.50%,总有效率为92.50%,水疱开始干涸和完全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昔洛韦联合裸花紫珠分散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 Fexofenadine, a non anticholinergic non sedative antihistamine, is available in France for oral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chronic urticaria. (2) Fexofenadine is actually an active metabolite of terfenadine, a drug taken off the market because of its cardiotoxicity. (3) In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a comparative trial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fexofenadine (120 mg/day in a single intake) was moderate and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etirizine. (4) In chronic urticaria a dose-finding study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oral dose of fexofenadine was 180 mg/day. The lack of comparative trials means that the efficacy of fexofenadine in relation to other antihistamines is not known. (5) Fexofenadine seems to be well tolerated. Animal studies and limited clinical experience have failed to detect any cardiotoxic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7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有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额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有个别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但是未对正常治疗造成影响。结论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袁皓琛 《黑龙江医药》2009,22(5):673-674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应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与20例单独应用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的慢性荨麻疹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5%,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4.778,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确切有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曲马多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超前镇痛疗效。方法将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术前2 d至禁食前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术后6 h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术后2 d分别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 mg/12 h、塞来昔布胶囊200 mg q12 h、塞来昔布胶囊100 mg+盐酸曲马多缓释片25 mg/12 h;三组患者均于术后麻醉消失后行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8 h、24 h、36 h、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和术后3晚睡眠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PCEA首次按压时间及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患者疼痛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C组患者镇痛疗效、睡眠质量、疼痛满意度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C组显著地提升镇痛效果。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曲马多可有效实现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支/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7.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节风分散片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PO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6~10滴/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肿节风分散片,4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听力阈值和致病菌清除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3.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效时间和听力阈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听力阈值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致病菌总清除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分散片联合洛美沙星治疗APOM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听力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血糖、血脂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S)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升高,而阻力指数(RI)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