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广元地区1000例2月至10岁散居儿童进行了营养素摄入量分析,所有受检儿童均经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的测定,OT与PHA皮肤试验、血红蛋白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测定,将受检儿童所摄入的食物中种类和量输入微机营养程序进行分析:结果:6月以内婴儿除铁质摄入不足外,其余如热能、蛋白质、钙、VB1、VB2、尼克酸,VC及磷等均摄入正常。6—12月时钙和磷摄入量开始下降,各占供给量的75%和73%。1岁以后蛋白质、钙和磷均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除碳水化合物热能摄入量稍偏低外,蛋白质和脂肪热能均在标准范围内。必需氨基酸摄入量分析:3—4月时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摄入量稍偏低,2岁时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摄入量减少,随年龄增长多数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摄入缺乏。  相似文献   

2.
儿童血压与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霞  蔺新英 《卫生研究》1994,23(4):222-224
调查了2646名8~10岁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率,平均收缩压为13.3±1.6kPa,舒张压为9.1±1.4kpa;血压偏高者(≥+2S)119名,血压偏高率为4.5%;对部分儿童进行了膳食调查,并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血压偏高组儿童热能、脂肪、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儿童;营养素摄入量与血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热能、脂肪、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4.
刘苹  黄汉明  武光林  孙桂香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07-1008,1019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与营养素摄入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从天津市中学生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中,选择211例单纯性肥胖的学生,按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学校1︰1比例和其他体重正常的学生相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高是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热量的摄入与肥胖呈高度正相关。单纯性肥胖与每日食物摄入的关系,实质是单纯性肥胖与每日热量摄入的关系。[结论]适当改变饮食习惯,调节饮食结构,减少每日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是降低单纯性肥胖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广元地区1000例2月至10岁散居儿童进行了营养素摄入量分析,所有受检儿童均经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的测定,OT与PHA皮肤试验,血红蛋白与血清碱性磷酸酶等测定,将受检儿童所摄入的食物中种类和量输入微机营养程序进行分析;结果:6月以内婴儿除铁质摄入不足外,其余如热能,蛋白质,钙,VB1,VB2,尼克酸,VC及磷等均摄入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和日均使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岁3~12岁儿童1 823名,通过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调查问卷获得其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结果3~6岁儿童各营养素补充率均高于7~12岁儿童(P均0.05)。3~12岁儿童最常使用的营养素依次为钙(27.46%),维生素D(16.61%),锌(13.73%),维生素B2(12.35%),维生素B12(12.30%),维生素B1(12.24%),维生素C(12.18%),维生素A(11.35%),维生素B6(10.47%),叶酸(8.68%),烟酸(7.03%),泛酸(6.70%),维生素E(6.17%),铁(4.87%)。来自于补充剂的日均营养素摄入量分布范围跨度较大,且有部分极值超过可耐受最高量。大多数补充剂摄入量低于推荐量,3~6岁儿童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均值和中位数高于推荐量。结论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风险。要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应建立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和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7.
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18例恶性肿瘤信院患者,进行连续三天的膳食调查及病前回顾悸调查,调查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患者每人每日平均摄入总热量6.1MJ、蛋白质50g、脂烘35g、碳水化物237g,均低于营养学会低于-《营养学会推荐量,且病后比病前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食物中铅及营养素摄入对儿童血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中铅摄入及营养素摄入对儿童血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63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和膳食调查,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物中的铅含量,了解儿童铅及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血铅值分为高血铅组(≥100μg/L)及低血铅组(<100μg/L),对比两组食物中铅及营养素摄入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营养素摄入与血铅的相关性.结果:263名儿童血铅平均值为(80.84±42.79)μg/L,其中血铅值≥100μg/L的儿童有55名(20.91%).食物中铅摄入量范围为3.99~43.9μg/(kg·d),均高于暂定每周摄入量(PTWI),高血铅组儿童铅摄入量较高,但总能量、糖类、纤维素、视黄醇、维生素B1、维生素B2、镁、磷等摄入量相应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类、视黄醇是降低儿童血铅的因素.结论:机体血铅增高可能与铅摄入量较多,总能量、纤维素、维生素B1、B2、镁、磷,尤其是糖类、视黄醇摄入量相应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营养学会于2010年9月启动对《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2000版》的修订,于2014年6月完成并公布了所有数据。与2000版DRIs比较,2013版DRIs增加近10种营养素的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s,EAR)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RNI),首次提出营养素预防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1679名8~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及Rutter儿章行为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28.83%,行为问题发生率29.50%,男女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高于感觉统合能力正常组(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早期发现及时矫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CBCL量表,气质量表,社会环境因素调查表,对433名6~14岁儿童的行为问题,气质特性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气质类型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气质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章从医学、心理、教育学的角度讨论了对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晓辉  吴艳乔  鹿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75-2376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家长问卷)及自编问卷对1 679名8~13岁在校小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9.5%,男童33.6%、女童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3 P<0.05).违纪行为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学生干部、母乳喂养、同伴关系良好是减少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男孩及有学习困难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与家庭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的国内外研究均巳表明,在现阶段,环境铅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而且铅毒性一旦发生,即难逆转,因此,预防比治疗具有更重要更积极的意义。从环境医学的角度出发,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消除环境铅污染或脱离铅污染环境,但这在目前尚不能做到,而在现有条件下,对铅污染地区高危儿童采取预防性给药,尽可能减少铅的吸收,是较为现实可行的措施。我们在建立动物模型的的基础上发现,在铅暴露同时补以等量钙能明显减低铅暴露幼鼠的血铅水平,其学习记忆能力亦几乎不受损害。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服用钙剂后自身前后血铅水平比较的临床验证,结果提示,铅圬染区儿童服用钙剂1个月后,86%的儿童血铅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达0.50μuml/L,血铅过高的儿童从服药前的50%下降到3%,这一结果证实了钙能有效抑制铅的吸收过程,为此,我们认为,对处于铅污染环境而暂时无条件脱离环境的早幼儿童应常规服用钙剂,以减轻铅对生长发育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行为与母素因素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3所幼儿园和3所小学5982名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动行为检出率为11.5%;年龄、性别、母亲饮酒、胎动、母亲妊娠史、孕期患病情况不同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学历、分娩方式、单双胎、新生儿期黄疸、母亲抽烟情况不同的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动行为发生较为普遍,与母亲年龄、学历、饮酒、不良妊娠史、孕期患病、分娩方式及儿童健康状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顺德地区0~6岁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以及引起铅中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集3个镇城乡共6间托儿所、幼儿园儿童的静脉血标本349人,新生儿之脐血标本108人;并收集工业区污水、乡村河涌水、鱼塘水、乡村田边土、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铅皮牙膏、药膏及塑料皮牙膏、汽油等标本进行铅含量检测。对每个抽血对象的家长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铅中毒的流行率为42.7%,其中农村儿童铅中毒为39.4%:城镇儿童铅中毒为46.2%;脐血铅超标达42.6%。相关因素有:小儿及孕妇常吃罐装食品、饮料、皮蛋,小儿喜欢咬玩具、吮手指、咬铅笔、进食前不常洗手,父母亲从事铅暴露作业,家住大街边及大马路边等有关。工业区污水、鱼塘水、交通繁忙的主干道及大街边尘土、铅皮牙膏、药膏的铅含量明显高于乡村河涌水、乡村田边土、塑料皮牙膏。结论:铅中毒与环境污染、小儿或孕妇饮食嗜好、不良习惯、父母从事铅暴露作业以及家住大街边有关。  相似文献   

17.
某市土壤、饮用水铅水平与儿童血铅、尿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58-1759
目的:探讨某市使用无铅汽油对儿童环境铅暴露和血铅、尿铅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某市位于郊区的对照组、远离交通主干道的居民区和交通主干道的幼儿园各两所,分别测定土壤和饮用水铅含量。每个幼儿园随机抽取3~6岁儿童50名,检测血铅、尿铅水平,分析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居民区组和交通主干道组土壤和饮用水铅含量依次升高,其中交通主干道组土壤铅高达25.30mg/kg,3组自来水铅均不超标。对照组、居民区组和交通主干道组儿童血铅和尿铅含量逐渐升高,交通主干道组血铅值超过儿童铅中毒的血铅水平。血铅与尿铅问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尽管已停用含铅汽油,但对环境和儿童健康的潜在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杨平  徐灵玲  杨明学  李林  万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97-598,605
[目的]了解隆昌县铅中毒儿童含量,探讨其综合防治措施以及血铅污染的来源。[方法]以隆昌县鱼建镇金属铅回收厂周围800m以内的1~12岁的424名儿童作为检测对象,以2009年7月~2010年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体检的3548名儿童作为参考对象,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其铅含量,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隆昌县鱼建镇金属铅回收厂周围800m以内的4岁以下的儿童铅元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岁以上的儿童铅元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小铅中毒阳性率越高。[结论]隆昌县鱼建镇金属铅回收厂周围800m以内的儿童铅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年龄减少而上升,年龄越小,捡出率越高。应予以足够重视,寻找污染来源,注意环境污染的治理及个人和家庭卫生,保持饮食合理,营养平衡,防治铅重毒给儿童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碘摄入量与晨尿中碘排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晨尿的尿碘含量及其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与碘摄入量的相关关系,探讨准确反映机体碘摄入量的指标。方法将经筛选的161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00~2000μg/d的7个剂量组中。采用7d膳食记录法计算膳食碘摄入量。在给与碘补充剂后第0、2、4w取空腹晨尿,分别以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碘含量和尿肌酐含量,并计算出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对各组晨尿碘含量和每日尿排碘量进行方差分析,并与碘摄入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膳食中碘的摄入量在各剂量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值为328μg/d。给碘补充剂前晨尿碘含量和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在各剂量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值分别为325μg/L和314μg/d。而给碘补充剂后第2、4w晨尿碘含量和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各剂量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其相关系数在0.958~0.976之间(P=0.000),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与碘摄入量回归方程的斜率接近1。结论晨尿的尿碘含量及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都是表述机体碘摄入量的敏感指标。因晨尿尿碘含量易受干扰而波动,只适用于大样本群体的碘营养状况调查。晨尿经肌酐校正的每日尿排碘量相对比较稳定,能更准确地反映碘的摄入量,既适用于群体,也适用于个体的碘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