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中医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在不同的年级依据班级进行整群抽样后,应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大部分营养素摄入量不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男生总能量摄入量高于女生,膳食中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的食物来源多为植物性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素摄入量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了解中国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素摄入量。方法: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的住户调查及连续3d24h回顾法膳食调查资料,对中国17719名中小学生早餐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中小学生早餐蛋白质、钙、锌、硒、视黄醇当量、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素摄入量均未达到RDA的25%,其中钙、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等摄入量严重不足,仅为RDA的10%左右,中小学生早餐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例不当。比较来看,小学生早餐蛋白质、脂肪、钙、铁、锌、硒、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摄入量占RDA百分比明显高于中学生。男生早餐蛋白质、铁、锌、硒、视黄醇当量和烟酸等摄入量占RDA百分比稍高于女生。乡村学生早餐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铁、锌、视黄醇当量、硫胺素、烟酸及抗坏血酸等摄入量占RDA百分比高于城市学生,脂肪、硒和核黄素摄入量低于城市学生。结论:乡村中小学生早餐平均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好于城市中小学生,但城乡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素摄入状况均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儿童血压与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霞  蔺新英 《卫生研究》1994,23(4):222-224
调查了2646名8~10岁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率,平均收缩压为13.3±1.6kPa,舒张压为9.1±1.4kpa;血压偏高者(≥+2S)119名,血压偏高率为4.5%;对部分儿童进行了膳食调查,并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血压偏高组儿童热能、脂肪、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儿童;营养素摄入量与血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热能、脂肪、维生素E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异常与血铅的关系,为防治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2所小学9~12岁的学龄儿童404名为对象,采指端末梢血40μL,血样经消化、离心,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铅含量。同时采用父母填写的Achen-bach(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查儿童的行为问题。结果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1.2μg/L,男生血铅水平及铅中毒人数显著多于女生,行为异常组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明显高于行为正常组。结论铅对男童的危害高于女童,高血铅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与行为异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异常与血铅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2所小学的学龄儿童为对象,所有被选儿童采指端末梢血40μl,血样经消化、离心,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中铅含量。血铅水平≥100μg/L为铅中毒组。同时由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氏量表)测查儿童行为问题。结果: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1.2μg/L,男生血铅水平及铅中毒人数显著高于女生,行为异常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明显高于行为正常组。结论:高血铅与儿童行为异常有关,铅对男童的危害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幼儿园2003—2006年的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膳食调查,分析49622名儿童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及近4年来的变化趋势,以指导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方法采用称重法对广州市越秀区78家幼儿园进行5天的膳食调查,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儿童保健——营养分析软件进行营养素计算,以2000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摄入量不足80%DRI的微量营养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钙(88.5%)、铜(73.0%)、锌(51.4%)、硫胺素B1(44.6%)、视黄醇(13.5%)、维生素C(11.8%)、硒(9.1%)、核黄素B2(4.1%)、维生素E(3.4%)、铁(3.0%)、尼克酸(2.1%);虽然钙的人均每日摄入量2003—2006年逐年增加(P<0.05),但钙摄入量不足50%DRI的仍高达36.5%;公办幼儿园在钙、锌、视黄醇、硫胺素B1、维生素C的摄入量明显高于民办幼儿园(P<0.05)。结论钙是幼儿园儿童膳食结构中缺乏最明显的营养素,应适当使用强化食品加以改善;加强对民办幼儿园膳食的管理,制定幼儿每日的均衡膳食,增加钙、锌、视黄醇、硫胺素B1、维生素C的摄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州市6~18岁儿童少年饮水摄入状况,为开展其他有关饮用水污染物暴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14年1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仓山区中等层次的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1所职高,每个学校各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对6~18岁的1 104人进行饮水量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与泌阳地区、美国推荐值进行比较。结果福州市6~18岁男生的直接、间接及总饮水摄入量在冬季、夏季、春秋季均明显高于女生(P0.001);男生与女生的直接、间接及总饮水摄入量为夏季春秋季冬季(P0.001);男生与女生的间接饮水摄入量均高于直接饮水摄入量(P0.001)。福州市男生与女生的直接、间接及总饮水摄入量均高于泌阳地区(P0.001)。冬季自来水摄入量高于美国推荐值(P0.001)。结论本次调查的饮水暴露参数存在性别、季节差异,且不同于美国与泌阳地区。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膳食及营养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的营养状况,以便临床能有效地进行监测和干预。 方法 募集孤独症儿童及正常发育儿童各53例,由家长完成受试儿童3 d的膳食记录评价膳食摄入情况,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评价血清营养素水平,并进行体格检查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 结果 两组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B6、锌和钙的摄入水平与我国该年龄段儿童的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相比较均<80%,表明我国儿童上述营养素普遍摄入不足;而维生素B1、B2和叶酸的摄入水平两组儿童均属于边缘不足(为该年龄段儿童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81%~100%);孤独症儿童维生素C和钙摄入不足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儿童血清锌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独症儿童血清钙和叶酸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发育儿童,且血清钙水平还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孤独症儿童的ZWA、ZBMIA及BMI指数,及6岁以下孤独症儿童ZWH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但两组儿童生长问题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发育儿童均存在营养缺乏情况,但孤独症儿童更为严重,特别是钙、锌、维生素C和叶酸的缺乏较正常发育儿童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进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398-399
目的了解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引导学生膳食的合理摄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h回顾法,对507名学生进行连续5d膳食调查,食物成分用膳食营养软件分析,数据用SPSS11.0统计。结果男生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的分别占79.93%,86.02%,女生分别占78.07%,83.77%。男生和女生钙、锌、硒、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钾、镁等摄入量也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结论学生能量来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食物搭配较差,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及供能不足且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中铅及营养素摄入对儿童血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物中铅摄入及营养素摄入对儿童血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63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和膳食调查,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物中的铅含量,了解儿童铅及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血铅值分为高血铅组(≥100μg/L)及低血铅组(<100μg/L),对比两组食物中铅及营养素摄入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营养素摄入与血铅的相关性.结果:263名儿童血铅平均值为(80.84±42.79)μg/L,其中血铅值≥100μg/L的儿童有55名(20.91%).食物中铅摄入量范围为3.99~43.9μg/(kg·d),均高于暂定每周摄入量(PTWI),高血铅组儿童铅摄入量较高,但总能量、糖类、纤维素、视黄醇、维生素B1、维生素B2、镁、磷等摄入量相应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类、视黄醇是降低儿童血铅的因素.结论:机体血铅增高可能与铅摄入量较多,总能量、纤维素、维生素B1、B2、镁、磷,尤其是糖类、视黄醇摄入量相应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毅  甘明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98-3400
目的:探讨北京市6~1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8月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1270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8.4%、1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童A行为(45.1%)明显多于女童(16.3%),女童N行为(60.5%)明显多于男童(35.3%)。行为问题以3、4年级的检出率最高。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儿童伙伴关系、家庭暴力、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父母对儿童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太原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行为问题的分布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cha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及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在太原市3个城市的三所小学所对1597名6-11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34%,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40%、12.2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河西区小学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区学校的儿童。男童行为问题总分、多动及违纪因子分高于女童;女童抑郁、躯体诉述及社交退缩因子分高于男童。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婴儿期易带、母亲孕期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良好的情绪、孩子有自信心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行为发展,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儿童看电视时间过久、挑食偏食、父母打骂冷淡孩子、对教养孩子有分歧意见是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市6-11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近。儿童行为问题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学校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状况及其与感戴、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外化问题行为量表、感戴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9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男生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 双亲家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5);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和感戴、社会支持均显著负相关(P<0.001);家庭内支持对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 感戴、社会支持是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抑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探讨铅中毒对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末梢血对珠海市3所幼儿园427名4~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同时采用Achenbach(CBCL)量表对儿童行为进行评估。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100μg/L)和低血铅(<100μg/L)两组。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CBCL总粗分≥45分即判定其有行为问题。结果:珠海市4~5岁儿童血铅均值为(65.02±49.35)μg/L,血铅≥100μg/L的检出率为28.13%,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6.52%。高血铅组CBCL总粗分(29.24±18.49)明显高于低血铅组(22.17±15.22)(P<0.01)。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血铅组为24.20%,低血铅组为11.6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男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6.98%和12.42%,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女童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9.44%、10.78%,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攻击因子检出率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铅中毒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男童铅中毒较女童铅中毒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建议对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常规开展血铅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学生行为问题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为发现儿童行为问题及提高儿童数学学习技能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层及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24名6~11岁小学生,采用“Achenbach(CBCL4-16岁家长用)量表”及“中国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儿童检出率为19.54%,其中男生为21.70%,女生为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生CBCL平均总分显著高于女生;有无行为问题儿童数学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数学能力与行为问题的部分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组中攻击性、多动2个因子进入模型,女生组中多动、体诉、抑郁、攻击性4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有针对性地矫正儿童行为问题对提高儿童数学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4~6岁儿童11年前后行为问题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8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1所幼儿园,对在园的所有4~6岁儿童采用《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进行问卷调查。对选取的幼儿园分别于2007年10月、2018年10月各进行了1次调查,两次调查的幼儿园相同。问卷由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1)4~5岁男童幼稚不成熟(2.36% vs. 0.23%)、性问题因子异常率(7.26% vs. 18.85%)2018年均高于2007年(χ2=8.041,28.429,P<0.05);其他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24.1%)高于2007年(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2)4~5岁女童抑郁因子异常率2018年高于2007年,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3个因子异常率2018年均低于2007年;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30.3%)显著低于2007年(37.5%)(χ2=4.739,P=0.029)。3)6岁男童交往不良异常率2018年(1.96%)显著低于2007年(14.29%)(χ2=5.158,P<0.05);6岁女童的所有行为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行为问题总异常率1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岁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异常率变化11年前后有所不同。行为异常率4~5岁男童11年后增高,女童降低;6岁儿童的行为异常率变化不大。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Aim:  To describe the diet of a sample of Australian children aged 16–24 months with regard to the amounts of foods and nutrients consumed.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collected from participants in a five-year randomised trial of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asthma. Pregnant women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atopy were recruited from six hospital antenatal clinics in western Sydney. At the 18-month assessment, carers of 429 of children completed three-day weighed food records. Three-day average intakes of foods and nutrients and average portions per eating occasion for commonly consumed foods. T -tests for comparing gender differences.
Results:  Diets were characterised by large amounts of milk and non-milk drinks with smaller amounts of cereals, fruits, vegetables and meats. Total energy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boys than girls and exceeded 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s in both boys and girls. Food groups contributing most to energy included milk and milk products (35%), cereals (15%), cereal-based products (9%) and non-milk drinks (8%). Micronutrient intakes were below the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in more than 5% of the children for vitamin A, calcium, vitamin C and iron. Sodium intakes exceeded the upper level of 1000 mg for 62% of children, while dietary fibre intake was only half the Adequate Intake of 14 g. Relatively few foods were widely consumed and median portion sizes were typically small in relation to commonly used reference portion sizes.
Conclusion:  These data may be useful as a preliminary basis for developing age-specific dietary surveillance tools and dietary guidance for children aged one to two years.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太原市5所幼儿园共44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36%,无性别差异,各问题行为检出率男童以性问题和违纪因子最高,女童以多动,性问题,分裂样,肥胖因子较高,分裂样因子女童高于男童(P<0.05),男女行为总分差异无显性,但内向分女童高于男童,负向分男童显高于女童;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有父亲吸烟时间,母亲孕期总分,母亲情绪,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喜吹零食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存在性别特点,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教育教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daily manganese (Mn) intake of Korean children. This study was done using a three-day dietary intake survey of 257 Korean children (boys 123; girls 134). The Mn intak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a database that provides the Mn content of the frequently consumed Korean foods, alongside the food composition table provided by the Korean National Rural Living Science Institute. The average age, height, w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of our subjects were 11.9 years, 155.4 cm, 48.9 kg and 20.2 kg/m2 in boys and 11.9 years, 154.1 cm, 43.5 kg and 18.3 kg/m2 in girls. The average daily energy intakes were 2,249.2 kcal in boys and 2,044.5 kcal in girls. Boys consumed significantly more Mn than girls, based on intake estimates of 4,585.3 µg (117.6% of adequate intake) and 4,029.3 µg (117.1% of adequate intake), respectively (P < 0.001). Boys had a Mn intake of 2,041.1 µg per 1,000 kcal of energy consumption, whereas for girls this was at 1,983.9 µg per 1,000 kcal. Neither group exceeded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for Mn. The major food groups which contributed to Mn intake in our subjects were cereals (50.8%), vegetables (21.0%), seasonings (8.9%), and pulses (7.7%). Notably, boys derived a higher Mn intake through cereals and vegetable than did girls (P < 0.001, P < 0.05). The key food sources of Mn, in descending order, were rice, soybean curd, kimchi, black rice and cereals. We propose that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may be used as a basis for follow-up studies that examine the Mn intake of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兰州市2~3岁幼儿期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和自编相关因素调查表对兰州市181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其中男童检出率14.3%,女童检出率17.1%;男女童在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破坏行为、内向性和总行为问题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在攻击行为、外向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父母文化程度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兰州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社交退缩、内向性问题,有必要加强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开展综合性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