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潮 《中外医疗》2010,29(22):171-17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隔离症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结果 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3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增强MSCT显示5例均有血管影自主动脉与病灶相连。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海涛  吴勇建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51-115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经过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全胸部CT影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及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肺栓塞患者的病变均表现为叶内型,3例病灶位于右下肺,10例病灶位于左下肺。13例肺栓塞病变经CT血管显像证实其供血动脉来源胸主动脉,其中双支或多支血供3例,单支血供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够无创、安全地提示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肺隔离症患者术前进行定性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认识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中的基本征象,探讨多平面重建(MPR)配合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0例,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MPR。结果8例位于左肺后基底段,2例分别位于右肺叶后、内侧基段。MPR配合多层螺旋CT扫描对10例患者能清晰显示病灶影像特点,特别是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结论MPR配合多层螺旋CT技术达到各项同性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可以为肺隔离症的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何永新  袁新  刘子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87-159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肺隔离症CT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2例肺隔离症中,11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呈囊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7例,实性病灶2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9例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发自胸主动脉7例,腹主动脉2例,CTA清晰显示了其起源、形状及走形。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本病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对螺旋CT诊断肺段隔离症的认识,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肺段隔离症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部平扫加增强扫描(部分病例采用CTA)。结果18例患者中12例考虑肺炎,有2例考虑支气管扩张,2例考虑肺癌。2例X线平片检查考虑肺脓肿。肺段隔离症影像表现为肺部异常密度灶,规则或不规则,可表现为类圆形、类三角形、不规则肿块等,合并感染可有液气平面,类似肺脓肿。结论MSCT可以判断病灶的范围及分型。是否合并感染以及供血动脉的走向,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肺隔离症的部位、类型,并使用MIP、MPR、VR and CPR等重建技术观察异常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为囊性,7例为实性,5例为囊实性。15例均查见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胸主动脉12例(80%),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结论: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有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蔡锦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25-125,12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9例病变均为叶内型,7例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9例病变的供血动脉,均来源于胸主动脉,有7例为单支血供,2例为双支血供。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并且安全、无创,为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及以及术前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作为PS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包光强 《当代医学》2016,(13):48-49
目的 对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临床确诊肺段隔离症患者12例,对其采取放射CT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12例肺段隔离症患者经CT检查发现,病变均处在双肺的下叶后部分,其中有8例患者发生在左边下肺,有4例患者病变发生在右边下肺;有9例患者病患肺段隔离出现在肺叶的内型,有3例患者病患肺段隔离则属于外型.结论 经多层螺旋CT技术对肺段隔离症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CT检查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大范围的扫描,并且能够对异常情况发生的较小动脉予以准确检测,并且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由Rokitansk和Reko-torzic在100多年前首次描述,是成人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1],占肺部疾病的0.15%-6.4%[2],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多层螺旋CT机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的应用,使肺隔离症异常血供的检出变得方便、快捷,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有创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该院1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结果:此例肺隔离症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CT平扫初诊为肺炎性包块,不排除占位性病变,经增强扫描并三维重建后诊断为肺隔离症,后经手术证实。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时常易被误诊为肺囊肿、肺脓肿、肺肿瘤等多种疾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肺隔离症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图像,对病灶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9例(90%)病灶位于左下叶基底段,其中7例(70%)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10%)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7例(70%)病灶表现为含液/气的薄壁多房囊腔,增强后囊壁无明显强化,3例(30%)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增强后有中等强化,其内有粘液嵌塞的扩张支气管,也可有钙化或液性区;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显示10例(100%)均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支供血,并通过肺静脉回流入左房,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相符;7例(70%)患侧肺门淋巴结有增大。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多表现为下肺基底段的多房液气囊腔或者不规则团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临床表现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0-45岁.9例患者中3例为健康体检者,5例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不规则发热,1例为间断性胸闷并胸部疼痛.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血管成像技术来显示病变的供血动脉.结果 9例PS患者经多层螺旋CT全部正确诊断,隔离肺在CT上表现为境界清晰的非强化包块,其供血动脉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均证实为来源于主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P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杨健  归俊  许承志  毛健强 《广西医学》2010,32(2):174-17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S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成像采取了MSCT血管成像与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相结合的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结果10例PS均为单发,左肺下叶后基底段8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2例,均为叶内型。MSCT与多模式重建血管成像均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分支,单支动脉供血。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PS,可取代有创性DSA检查,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收集我院1994~2002年经肺CT扫描,有手术及病理证实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发现常规CT增强扫描,因异常血供的显示不确切而误诊,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能明确显示肺隔离症迷走血供的起源,图象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IA)有同等价值,在一定的程度上可替代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为制定外科手术方案和介入治疗提供必要的条件,目前SCTA已成为无创伤性诊断肺隔离症最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董祥宝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52-1053
肺隔离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又有多形型阴影的放射学征象。近年随着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及强大图像后处理软件的运用,被广泛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本文收集整理7例经多排螺旋CT扫描、血管成像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并复习有关文献,旨在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隔离症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创新》2020,(6):152-155
目的:探讨放射CT诊断在肺段隔离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肺段隔离症疑似病例208例,应用双色球法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4例。对照组应用X线平片诊断,研究组应用放射CT诊断,两组均以手术病理或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价值,比较两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对照组阳性86例,阴性18例;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84例,阴性20例。研究组阳性96例,阴性8例;金标准结果显示,阳性95例,阴性9例。研究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CT对肺段隔离症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整理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0月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行菲利普16排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扫描后重建的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行16排CT增强扫描并进行重建,CT资料均能明确显示异常供血的动脉及引流静脉,对病灶内丰富的血管网显示清晰。结论多排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扫描后重建能够明确显示肺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其内的血管网,能够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后数据重组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 13例肺隔离症患者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0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局部肺气肿、肺血管增多紊乱1例。13例患者共发现14支供血动脉,均发自胸主动脉(10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及肺动脉(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14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单排螺旋CT扫描10例,9例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16排螺旋CT扫描7例,全部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特别是16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