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百白破疫苗接种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儿童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基础针儿童44例,加强针儿童25例,分析基础针、加强针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同季节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呕吐、厌食、烦躁不安、发热、硬结、红肿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中,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自身因素、疫苗使用因素、个体因素是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较多,应加强其原因的分析,并实施相关的预防对策,以此更好保证儿童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含局部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1),夏秋季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冬春季(P<0.01),吸附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P<0.01)。结论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遇高温天气应适当推迟接种;推荐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本辖区2011.1.1~2011.12.31出生的按国家免疫规划完成4针次接种的儿童,进行接种后观察和指导.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局部反应以红肿、硬结居多,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月龄大的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月龄小的儿童.结论:接种前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好疫苗的冷链管理,深部肌肉注射,接种后告知监护人相关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是防范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安全合理有效接种百白破疫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安全合理有效接种百白破疫苗,减少接种不良反应,控制相关传染病发生,保证儿童健康。方法在家长自愿基础上建议月龄满3个月、4个月儿童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月龄满5个月、18-24个月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对在2004-2007年期间基础和加强均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0-2岁724名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接种部位无感染,无无菌性化脓等并发症,龙南医院所管辖区内无一例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病例,达到接种预期目的。结论只要科学合理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是可以减少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本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70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5名,其中A组儿童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16剂次;B组儿童在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08剂次;观察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38例,发生率为7.36%;B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19例,发生率为3.74%,由此得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者。结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预防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之间在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接种儿童百白破疫苗20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模式护理)和试验组(100例,采用预防性护理模式),比较2组儿童家长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接种依从率及家长护理总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儿童家长应对措施、不良反应、预防疾病、注意事项和接种目的等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接种依从率及家长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儿童家长掌握相关接种知识,有效降低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依从性及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所有儿童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共观察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7 038名,总发生率为0.55%(39/7 038).其中基础免疫组的发生率为0.42%;加强免疫组的发生率为1.0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季节(炎热季节与其他季节)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确保注入肌内,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百白破疫苗接种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300例儿童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实验组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处理,对照组实行常规预防接种处理,根据接种后不同参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针疫苗接种之后,对照组出现18例弱反应,13例中度热反应,8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26%;实验组出现8例弱反应,3例中度热反应,1例重度热反应,总发热率为8%,对比两组发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部出现硬结为28例,硬结发生率为18.67%,实验组局部出现硬结5例,硬结发生率为3.33%。比较两组局部硬结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有效预防百白破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在百白破接种之前将各类儿童身体状况实行评估,接种过程必须注意选择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接种技巧等的掌控,如果做到以上几点,可使百白破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降低,确保有效实施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儿童于接种前详细记录基本资料后接种疫苗;对照组儿童直接接种疫苗。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前做好科学规划,强化接种培训,仔细观察疫苗质量,掌握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法,以减少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预防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防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方法,减少接种者痛苦。方法将136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位,对比组的儿童接种疫苗时按照常规方法接种,研究组的儿童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加强每个环节的监管,并且采取一定的方法预防不良反应。之后观察分析两组儿童接种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比组(2.94%29.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时严格对流程进行要求和监管,能够降低接种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对108例身体健康幼儿资料进行探讨,对其接种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108例身体健康幼儿中,51例为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30例为全身总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和皮疹;对三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总不良反应中第三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第一针和第二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同受种者和接种人员操作技术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提高安全接种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接种后护理措施可避免或是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童趣化诱导应用于接种百白破疫苗婴幼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涧西区天津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婴幼儿170例(2019年1月~2019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6月8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7月~2019年12月87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童趣化诱导干预。比较两组啼哭率、脱针率、渗液率、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啼哭率8.05%、脱针率3.45%、渗液率2.30%、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24.10%、12.05%、10.8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5%低于对照组18.07%,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97.70%高于对照组80.72%(P<0.05)。结论 童趣化诱导干预应用于接种百白破疫苗婴幼儿中,可稳定情绪,降低啼哭率、脱针率、渗液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本秀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59-1759,1721
目的观察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情况,为推广使用新疫苗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1~2003年在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分别注射全细胞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TwP)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P)的2 150名3个月~2岁的儿童进行局部与全身反应的观察. 结果注射DTwP儿童红肿、硬结发生率(10.08%和11.21%)高于注射DTaP(4.28%和1.10%).两种制剂首剂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DTaP接种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当阳市2008年~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采集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8~2010 AEFI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全市使用疫苗29种,共接种423069剂次,20种疫苗报告了188例AEFI,报告平均发生率4.44/万.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报告总数的84.04%,AEFI在接种后24h内发生率为87.77%,无细胞百白破疫苗AEFI发生数最多,占总例数的21.43%,麻腮风AEFI发生率最高,为93.9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AEFI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细胞百白破,与国内有关文献报告相悖,AEFI的发生与接种针次和年龄有关,随着儿童年龄增加,接种疫苗针次越多,AEFI发生率越高、不良反应程度越重.结论 掌握AEFI的发生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接种对象或监护人对AEFI的正确认识,减少AEFI对免疫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对本辖区内记录在案的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使用合格疫苗并规范化接种,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正确对待接种不良反应,有效的接种前干预及接种后观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防疫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接受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6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疫苗接种,观察组儿童则是严格把握各个接种程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而后对这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的预防,对接种程序进行合理优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儿童接种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彪  陈美淑 《河北医学》2010,16(10):1232-1234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发生率12.32%,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占13.36%。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aP)1140人,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3.95%,DTaP明显低于DTw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29 P〈0.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改进接种要求,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最好选择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从而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理干预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到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接种儿童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种两周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前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为Hib疫苗的免疫接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愿接种Hib疫苗的10 087名6个月龄~5周岁的婴幼儿的资料,按年龄分为6~11个月龄组(1 163名)和12~59个月龄组(8 924名);分析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11个月龄组幼儿接种72 h后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2~59个月龄组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1个月龄组幼儿接种72 h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2~59个月龄组幼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在6个月龄~5周岁的婴幼儿中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接种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幼儿出现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利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4012-4013
目的:探讨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方法选取到我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62例,从接种操作、儿童预检、接种部位等进行预防,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发生率为4.8%。结论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可从接种操作、部位选择等方面进行预防,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