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花、丹参、苦参碱腹腔注射对家犬实验性胆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家犬32只建立胆管狭窄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3组为药物处理组,分别腹腔注射红花、丹参、苦参碱,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检测4组胆管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情况及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各药物处理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各药物处理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处理组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红花、丹参、苦参碱对胆道瘢痕组织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有抗胆道瘢痕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3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下调TGFB.及PDGF袁迭抑制HSC增绍活化.从而下调TIMP-1/MMP-1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的积聚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特征。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的:从细胞水平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科、材料: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来源于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本实验所用细胞株为第36代。阿魏酸钠为白色晶体,可溶于水,纯度〉98.0%,由成都亨达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时终浓度分别125,250,500μmol/L。兔抗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武汉博士德产品;ELISA试剂盒为上海森雄公司产品;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为R&D公司产品:DNA Engine Opdcon^T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为MJ Research产品。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株NRK52E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阿魏酸钠低、中、高浓度组: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ng/L转化生长因子β1和125,250,500μmol/L的阿魏酸钠。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相差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阿魏酸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Ⅰ胶原Ⅲ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结果:①NRK52E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组细胞在培养3d后,细胞株NRK52E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阿魏酸钠3个浓度组细胞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刺激而出现的形态学改变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呈剂量依赖性。②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6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较空白对照组上升,在72h达高峰;经过不同剂量阿魏酸钠干预72h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显著下调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③细胞外基质变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 5ng/L诱导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过不同剂量的阿魏酸钠干预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转化生长因子β1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增多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β1可以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刺激细胞外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升高。阿魏酸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所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胆管内放置曲安奈德可降解胆道支架后胆管ɑ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及转化因子β_1(TGF-β_1)在兔胆管损伤动物模型修复期间的表达情况,研究应用曲安奈德药物覆膜的可降解胆道支架在兔胆管损伤动物模型中抑制胆管炎性狭窄的机制。方法通过兔胆管损伤动物模型将应用曲安奈德药物涂层的可降解胆道支架和无曲安奈德涂层可降解胆道支架分别放置兔肝外胆管60只,平均随机分成6组,选取放置胆道支架后第30天、60天、90天分别处死1组兔动物模型,取材兔损伤修复模型的胆管并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ɑ-SMA和TGF-β_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曲安奈德可降解胆道支架组兔胆管SMA-ɑ和TGF-β_1与无曲安奈德涂层可降解胆道支架组相比表达减弱,曲安奈德可降解胆道支架组兔胆管狭窄,发生比无曲安奈德涂层可降解胆道支架组低。曲安奈德可降解胆道支架组第30天与第90天二组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无曲安奈德涂层可降解胆道支架组第60天与第90天组二组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药物覆膜可降解支架在兔胆管损伤动物模型修复期间胆管组织中ɑ-SMA和TGF-β_1两种蛋白表达量降低,提示曲安奈德药物覆膜可降解支架在抑制兔胆管损伤动物模型的炎性狭窄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军  徐刚  刘爱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1,(20):3749-3752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培养的细胞按实验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MTT法观察阿托伐他汀、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结果 MTT法观察示:阿托伐他汀抑制人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最大抑制浓度是10μmol/L;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最大增殖浓度是10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而阿托伐他汀抑制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可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三参保肺颗粒对虚喘模型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09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①模型组:熏香烟烟雾,每周6d,连续4周,第29天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300U/kg),第35天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mg/kg),继续饲养4周。②三参保肺组:同模型组造模,模型制作开始每日三参保肺颗粒(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提供,由党参、丹参、蛤蚧、炙麻黄、汉防己、紫菀等组成)水溶液灌胃(14g/kg)。③对照组:于第29,35天气管注入生理盐水(2mL/kg)。各组于第9周末处死,取右肺下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2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参保肺组及模型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在支气管黏膜、肺泡和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肺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均有表达,三参保肺组表达的程度较模型组为弱。②经图像分析显示三参保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三参保肺颗粒可抑制支气管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起到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成肌种子细胞是构建工程化成肌复合物的基础,如何优化其扩增是过渡到临床应用的核心。目的:分析将 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及5-氮杂胞苷不同模式下联合诱导兔脂肪源性基质细胞体外成肌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腹部脂肪,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分别以不同方式进行成肌细胞诱导:5-氮杂胞苷诱导组;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5-氮杂胞苷+ MyoD+转化生长因子β1联合诱导组;并设空白对照。于诱导第1,4,8,12,16,20,24,28天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行 MTT 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细胞,检测Ⅲ型胶原含量。结果与结论:联合诱导组与其他组相比,细胞生长迅速,16 d 增殖达高峰,20 d 肌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排列规则,呈结蛋白强阳性表达,细胞周期显示联合诱导组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的 DNA 复制期细胞比例增加,间隙期细胞减少,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多因子联合5-氮杂胞苷模式能有效促进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向成肌细胞定向分化,细胞增殖显著,是成肌细胞体外诱导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胆管缺损的修复效果不佳,脱细胞真皮基质已广泛用于烧伤、疝修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修复等。目的: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滇南小耳猪胆管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滇南小耳猪建立胆管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按修复方式分为胆肠吻合组、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及脱细胞真皮基质组,胆肠吻合组进行胆肠吻合修补,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及脱细胞真皮基质组分别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和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制成直径稍宽管状进行修补。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个月,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的总胆红素低于其他2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后1~4个月,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高于其他2组(P〈0.05),表达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脱细胞真皮基质组胆总管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出现胆道上皮、腺体、血管及平滑肌等再生。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治疗后未出现胆道狭窄、感染及排斥反应发生。结果证实,脱细胞真皮基质可生理性修复胆道并重建其功能,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丹参单体IH764- 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胶原合成、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单体IH76 4-3在调控HSCs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不同剂量IH764-3干预过氧化氢(H2O2)刺激的HSCs,通过3H脯氨酸(3 H-Pro)掺入法检测HSCs总胶原和I型胶原合成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T1MMP、MMP-2及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IH764-3(10 μg/ml,20 μg/ml,30 μ/ml,40 μg/ml)作用于H2O2刺激的HSCs 24小时,与单纯H2O2组相比,30 μg/ml组和40 μg/ml组能显著抑制总胶原和I型胶原的合成(P<0.05),而H2O2组、10 μg/ml组和20 μg/m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H764-3干预组与H2O2组相比,能够明显上调MT1-MMP和MMP-2的表达,下调TIMP-2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丹参单体IH764-3可能通过下调TIMP-2、上调MT1-MMP及MMP-2表达调控HSCs胶原代谢.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是临床上引起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是非常清楚。目的:分析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腰椎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临床手术所取黄韧带,对照组6例(椎管内占位且无腰椎不稳患者黄韧带)、突出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黄韧带)6例、腰椎管狭窄症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黄韧带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Ⅲ、Ⅴ型胶原蛋白的mRNA含量,分析3个细胞因子在黄韧带肥厚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在3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突出组(均P 〈0.0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mRNA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腰椎管狭窄症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均P 〈0.05);Ⅲ型胶原蛋白、Ⅴ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腰椎黄韧带肥厚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引起黄韧带肥厚的主要胶原产物为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临床观察,肾移植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时单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冲击,尿蛋白、血肌酐值改善不明显,若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使移植肾功能恢复更迅速。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肾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肾移植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180例,慢性排斥反应患者140例,分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5d。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急慢性排斥反应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延长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结果证实了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犬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胶原合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比格犬10只采用快速右心室起搏造房颤模型,随机分成房颤组和房颤+苦参碱组各5只。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以测定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右心房TNF-α、TGF-β1和CTGF的蛋白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TNF-α、TGF-β1和CTGF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房颤组相比,房颤+苦参碱组纤维化程度降低,CVF 明显下降(P<0.05),TNF-α、TGF-β1和 CTGF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TNF-α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TNF-α、TGF-β1和CTGF的表达,抑制房颤心房肌胶原合成,改善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丹参粉针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应用血小板抑制剂、均暂停使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调脂药物,丹参粉针组加用丹参粉针,用量为400mg,1次/d静点,连用2周。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超声仪检测肱动脉血管内径、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基础内膜-中层厚度、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中层厚度改变率(%)。结果治疗前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7.14±3.64,7.16±4.22)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比(6.87±3.45,7.12±3.46)、基础内膜-中层厚度(0.46±0.12,0.45±0.13)、血流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7.53±3.62,7.61±3.87)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分别为(8.34±4.27,8.26±4.3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9.27±2.63,8.12±3.24)和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比(8.56±4.17,7.86±3.55)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参粉针组与对照组基础内膜-中层厚度(0.42±0.06,0.44±0.03)、血流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21±3.24,8.92±3.57)和硝酸甘油介导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率(10.15±4,22,9.24±3.76)比较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粉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番茄红素不同剂量组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的影响,及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MIS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番茄红素高剂量组MIS显著小于低剂量组及丹参组(P〈0.05);模型组血清LDH、CK-MB、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番茄红素高剂量组及丹参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SOD、GSH-PX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番茄红素高剂量组SOD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心肌酶含量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肠内营养制剂对内毒素导致S-MODS模型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影响,探索防治S-MODS新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S-MODS模型,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能全素组(20只)和丹参组(20只)。试验周期12d,试验第1d起分别用生理盐水、能全素以及丹参肠内营养制剂灌胃,试验第4d,正常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其余3组经相同部位注射内毒素3mg/(mL·kg)(生理盐水溶解)。实验第11d停止灌胃。分别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1d、后1d和试验结束时测定白细胞计数,试验结束时石蜡包埋切片,用TUNREL方法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白细胞计数、病理结果显示S-MODS造模成功,试验结束时与注射内毒素后1d相比,丹参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试验结束时丹参组白细胞计数升高数目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以及能全素组。结论:丹参肠内营养制剂能阻止肠道屏障破坏,保护肠黏膜,能减轻S-MODS模型大鼠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使用胺碘酮治疗的46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丹参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在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滴注的前、后各使用1次。对照组除不用丹参注射液外,其余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所致静脉炎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所致静脉炎的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预防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