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眶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法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王映芬,林晨本文报告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眼眶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8例,有效率100%。本疗法对婴幼儿患者疗效最佳,可以治愈;成人患者经治疗可使瘤体缩小,眼球突出减轻,但不能根治,停药后可复发。眼眶血管...  相似文献   

2.
眼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肿瘤,分为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在我院收治的20例眼眶血管瘤中,经手术并组织病理学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占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发病情况,为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8-01/2012-12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290例病例资料。
  结果:选取的290例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中以静脉性血管瘤最为常见,共58例(20.0%),其它常见病变依次为血管淋巴管瘤、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等。毛细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有明显年龄倾向;视神经胶质瘤、静脉性血管瘤、横纹肌肉瘤等有明显性别倾向。
  结论: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以先天性和胚胎性为主,其中以静脉性血管瘤最为多见,某些病变具有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倾向。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眼眶血管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眶所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毛细血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共26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毛细血管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儿童时期的眼眶血管瘤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术中术后应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发生于眶深部的血管瘤,需与其他儿童时期易发生的眶内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及其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36例(36眼)眼眶占位性病变的性别、年龄、眼别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3例,良性病变33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恶性肿瘤3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良性者中海绵状血管瘤9例,泪腺多形性腺瘤8例,静脉性血管瘤3例,炎性假瘤3例,囊肿3例,皮脂腺囊肿2例,淋巴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神经纤维瘤、骨瘤及颗粒细胞瘤各1例。在泪腺多形性腺瘤中浸润性生长3例,恶变1例。结论眼眶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良性肿瘤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可采用前路开眶或外侧壁开眶顺利摘除肿瘤,次为泪腺多形性腺瘤,并且容易因手术切除不彻底或术中肿瘤破碎残留肿瘤细胞而改变生长方式,甚至于恶变。炎性假瘤手术完整切除较难,多要进一步作术后治疗。神经源性肿瘤早期就对视力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6.
10年原发性眼眶肿瘤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年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眼眶肿瘤病理标本。结果原发性眼眶肿瘤共701例,女性360例,男性341例;平均年龄(35.1±2.3)岁;左侧357例,右侧341例,双侧3例;良性498例(71.0%),恶性203例(29.0%)。血管源性326例(46.5%),泪腺源性146例(20.8%),神经源性101例(14.4%),淋巴源性92例(13.1%),其他36例(5.1%)。居前十位的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瘤、泪腺多形性腺瘤、静脉性血管瘤、神经鞘瘤、淋巴管瘤、脑膜瘤、泪腺腺样囊性癌、泪腺多形性腺癌和横纹肌肉瘤。结论海绵状血管瘤和淋巴瘤仍然是最常见的良性和恶性原发性眼眶肿瘤。  相似文献   

7.
516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最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眼眶肿瘤1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肿瘤的发病情况及组织学来源,为原发性眼眶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a来原发性眼眶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眼别、病理结果.结果:原发性眼眶肿瘤共120例,血管源性肿瘤32例(26.7%),泪腺源性肿瘤28例(23.3%),眼眶囊肿22例(18.3%),神经源性肿瘤19例(15.8%),淋巴瘤6例(5.0%),炎性假瘤5例(4.1%),肌源性肿瘤3例(2.5%),骨源性肿瘤2例(1.7%),其它未明确诊断的3例(2.5%).其中良性肿瘤93例(77.5%),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多形性腺瘤、毛细血管瘤、神经鞘瘤、脑膜瘤、炎性假瘤、表皮样囊肿、视神经胶质瘤、骨瘤、血管平滑肌瘤、淋巴管瘤、皮脂腺瘤、血囊肿、泪腺囊肿.恶性肿瘤24例(20.0%),依次为泪腺腺样囊性癌、淋巴瘤、多形性腺癌、横纹肌肉瘤、泪腺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结论:眼眶肿瘤种类繁多,海绵状血管瘤和泪腺腺样囊性癌仍是最常见的良性和恶性原发性眼眶肿瘤.  相似文献   

9.
经颅行眼眶深部血管瘤摘除马秀娟张家口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075000)张贯中病理科眼眶肿瘤摘除多从眶内、外侧开眶。对肿物位置较深,特别是血管瘤,上述方法难以奏效。我院于1993年2月收治1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颅摘除。效果较满意。患者男35岁因左眼...  相似文献   

10.
重视眼眶血管性疾病病理和血液动力学分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血管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类眼眶病变,主要包括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法多样.规范分类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美国和加拿大的眼眶学界已根据病理类型和血液动力学特点,对眼眶血管性疾病提出了确切的分类,并日益被欧美眼眶外科医师广泛采用.但目前我国眼眶血管性疾病研究仍沿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该分类未能明确眼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之间的细胞病理学差异,且忽略了眼眶血管畸形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应充分认识眼眶血管性疾病病理和血液动力学分类方法的优点,积极推广应用,为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提高我国眼眶血管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眼眶肿瘤的种类繁多,倪建等统计1422例眼眶肿瘤病理分类,其中良性肿瘤以血管瘤最多,其次为良性混合瘤,炎性假瘤居第3位。临床诊断炎性假瘤也不少,但有些经过病理检查并不符合。我们现报告1例临床及CT扫描均诊断为炎性假瘤,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眼眶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12.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雌激素调控假说、瘤腔缺氧假说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文静  赵慧芬  宋国祥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47-450,T003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color Doppler imaging,CDI)在眼眶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DI技术对288例眼眶病患者眼眶病病变内部的彩色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频谱进行检测。结果 288例眼眶病中,恶性肿瘤38例,炎性假瘤23例,泪腺混合瘤(血流信号不丰富)18例,神经鞘瘤22例,脑膜瘤7例,良性血管内皮瘤及血管外皮瘤各2例,视神经胶质瘤及神经纤维瘤各1例,瘤体内CDI均可检测出血流信号;海绵状血管瘤62便,皮样囊肿16例及脂肪瘤1例瘤体内CDI检测均无血流信号;静脉性血管瘤29例中,CDI检测出静脉血流信号16例;动静脉血管瘤3例CDI检测出动脉血流信号;静脉曲张15例在颈静脉加压和压力解除过程中示动态血流变化;婴儿性血管瘤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减少;颈动脉海绵窦瘘13例,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internal 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8例和硬脑膜海绵窦瘘(dural cavernous sinus fistula,DCF)5例CDI检测均显示眼上静脉扩张动脉化,同时CCF的眼上静脉的血流速度和每分血流量高于DCF,而阻力指数低于DCF。1例眼上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显示眼上静脉扩张但无血流信号。结论 CDI对于多血管性肿瘤和眼眶血管性疾病有其特征性的表现。CDI检测在协助B超、CT或MRI检查眼眶病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眼眶血管性肿瘤和畸形的超声及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iao LH  Lu XZ  Wei H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364-367
目的 探讨眼眶血管性肿瘤和畸形的超声(标准化A/B超)及CT检查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08例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98例)及CT扫描(108例)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54例,静脉曲张26例,静脉性血管瘤13例,婴儿型血管瘤5例,淋巴管瘤6例,其他肿瘤4例。结果 超声检查肿瘤显示率达98%(96/98),假阴性率2%(2/98),术前定性确诊率为93%(91/98)。CT扫描的肿瘤显示率达100%(108/108),术前定性确诊率为92%(99/108)。结论 眼眶血管性肿瘤和畸形的超声检查与CT扫描联合应用对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位置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64-367)  相似文献   

15.
李纲  罗清礼 《眼科研究》1995,13(2):131-132
眼眶淋巴管瘤三例报告李纲(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610017)罗清礼(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眼科,610041)1988年以来,国内文献对于眼部淋巴管瘤的发生学、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1~3]。对于手术处理,文献均...  相似文献   

16.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 ,OCH)是一种常见的眶内良性肿瘤 ,由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大体形态与身体其他部位海绵状血管瘤不尽相同 ,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说法不一。本文从包膜假说、细胞外基质假说、血管形成因子假说、雌激素调控假说、瘤腔缺氧假说等 5个方面分析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CT、核磁共振扫描等成像新技术的进展,眼眶疾病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作者在本文中,着重论述了泪腺肿瘤(多形性泪腺瘤和泪腺癌)、血管畸形(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血管畸形)、和原发性视神经肿瘤等眶部疾患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在眼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天津市眼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117例(117侧眼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眼眶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117例眼眶肿瘤中,良性肿瘤96例:28例海绵状血管瘤,其中6例(21.4%)显示内部少量点状m流信号,2例可见动脉频谱;13例淋巴管瘤,其中6例(46.2%)肿瘤内部可见血流信号(4例为血管淋巴管瘤),5例显示动脉频谱;13例泪腺多形性腺瘤,其中9例(69.2%)肿瘤内部可见血流信号;14例神经鞘瘤,其中10例(71.4%)肿瘤内部可见血流信号;21例眼眶囊肿肿瘤内部则未见血流信号.恶性肿瘤21例:其中淋巴瘤1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肿瘤内部均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且为动脉频谱.余5例恶性肿瘤中4例内部均见丰富血流信号,仅1例低分化腺癌未见血流信号.在良性、恶性肿瘤中肿瘤内部显示血流信号比例分别占39.6%和95.2%.统计学分析表明良、恶性肿瘤内部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具有显著差异(P=0.000),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成像对于某些眼眶肿瘤有特征性表现,在眼眶肿瘤的诊断,尤其是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在头、面、颈部,约占40%,其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皮肤,位置比较表浅,也有不少发生在黏膜、肌肉骨骼组织及内脏[1]。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主要发生于眼睑和结膜,少量发生于眼眶,多表现为局限隆起的红色肿物,发病年龄较小。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复杂眼眶良性肿瘤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杂眼眶良性肿瘤手术方法的探讨。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2年6月7例复杂眼眶良性肿瘤病人,视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2例,泪腺混合瘤1例。广泛静脉蔓状血管瘤1例,眶顶巨大血管瘤1例,眶尖肌锥内侧海绵状血管瘤1例,采用外眦延长切口、结膜切口或二者联合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1例肌锥内血管瘤紧密包绕视神经为保存视力而大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均消失,部分有短暂性复视、上脸下垂、眼球运动受限.3~6月恢复,6例视力不变,1例因脑膜瘤包绕视神经与神经一并切除而视力丧失。结论:复杂眼眶良性肿瘤采用外眦延长切口、结膜切口或二者联合切口进行手术切除,创伤小、外观影响少、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取的满意的临缶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