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近15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心脏病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对各种心律失常现象的解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的判断等都离不开电生理检查。本文结合我院的工作,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学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从希氏束电图记录开始(1969年),发展成现在多导管电极的心腔内记录,包括:(1)右房上部电图(HRA)——记录窦房结区电位;(2)希氏束电图(HBE)——记录希氏束电位H波及右房下部电图(LRA)。根据电极不同位置也可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8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进行诊断。结果 87例患者中42例房室结双径路,15例房室旁路,9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2∶1房扑,6例房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差异传导,共检出82例,检出率为94.25%。结论采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较高检出率,能够对心律失常做出有效分型,可将其作为快速心律失常诊断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这60例患者给予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探究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经过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可以发现在这60例患者中,2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9例为房室旁路,9例为室内心动过速,7例为2:1房扑,5例为房性心动过速,6例为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本次研究中检出快速心率失常患者57例,检出率达到95.0%.结论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能够有效诊断出快速心率失常症状,并做出科学分型,检出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心率失常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体表心电图检查方法,研究组在应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房室结双经路检出16例,房室旁路8例,室内心动过速5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及房室扑动4例,心率失常检出率为95.6%,对照组房室结双经路检出13例,房室旁路4例,室内心动过速6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及房室扑动2例,心率失常检出率为66.7%,研究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心率失常患者应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该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的体表心电图检查方法,应当在临床诊断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近十几年发展的一门新医学。我所自1986年起开展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共检查66例次,介绍如下。一、窦房结电图(SNE)和窦房结功能检查共13例次。检查方法是将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送至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窦房结解剖位置,以高增益、低频滤波,记录纸速100~200mm/s,可记录到SNE。SNE特征:在心房除极波(A波)前出现的向上斜行波,并与A波的起始部相融合,振幅约为A波的10~30%,相当于动  相似文献   

6.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评价心脏电功能的精确方法。它允许医生在可控制的条件下确诊心律紊乱(即异常的心脏节律)。在检查中,医生通过静脉插入一至几根特制的电极导管(直径2mm左右)沿静脉送入心脏内,这些导管可探查到心脏不同部位的电脉冲或电活动,这些导管可以被用来刺激不同部位的心脏。在这些导管的帮助下,医生可以确定在心脏内引起严重心律紊乱的异常部位。  相似文献   

7.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ies 简称 EPS),是近十年来临床在深入研究心律失常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在心腔内心电图记录的基础上,在病人自身窦性心律或心房起搏心律时,对心房或心室进行递增起搏(Incremental Pacing)或程序电刺激(Programmed Stimulation)以观察心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治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结果:306例心动过速患者均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示房室结双径路156例,房室旁路115例,室性心动过速18例,预激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旁路前传)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2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2∶1下传9例。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发作。结论: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心律失常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有效、费用低、操作简便,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心脏电生理的特征与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而阐述了新兴标测系统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预测了治疗心律失常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0.
<正>心悸指由于人们主观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所致。心悸原因很多,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即能明确心悸原因;而对于部分功能性心脏病患者发作性心悸,门诊或住院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版了很多专著可供医务人员参考,本文仅就与心律失常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脏电生理知识作简要复习。为了说明心脏生理特性与心电图特别是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还将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有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霍晶 《河北医药》2004,26(2):133-134
目的 探讨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挫伤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6月至2003年5月无屈光问质障碍的眼挫伤患者49例54眼,全部做了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流图(ERG),视诱发电位(VEP)。结果 用其他临床检查方法无法解释的视力下降,其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者,视觉电生理检查均有异常。结论 视觉电生理对眼挫伤患者的视功能检测,临床治疗,随诊观察和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在心悸人群检查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差异。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心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先后接受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心悸及其诱因的检出情况。结果 160例受检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悸检出率为64.38%,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心悸检出率为68.75%,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下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房扑房颤、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的检出率低于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高于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心悸的检出率相当,用于心悸筛查中均有应用价值,两种方法关于心悸病因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临床应该在详细了解受检者病史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两种方法,以获得更满意的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冠心痛患者85例,均行DCG及ECG检查,分析DCG与ECG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情况、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结果、DCG检查正常窦性R-R期间总体标准差(SDNN)评估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舒适度.结果 DCG检查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7.65%高于ECG检查48.24%(P<0.05);DCG检查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高于ECG检查(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DN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DCG检查舒适度评分低于ECG检查(P<0.05).结论 与ECG检查相比,DCG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且对心绞痛发作类型有更好辨别能力,具有更高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脊柱骨科经CT、MRI诊断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行双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L4-5节段病变48例,电生理检出异常28例,比例58.3%,15-S1节段病变32例,电生理检出异常28例,比例87.5%,L4~S4节段病变2例,电生理检出异常1例,比例50%。H反射检查异常率72.5%,EMG检查肌肉共240块,发现220块异常,异常率91.67%。共检查运动神经320条,运动传导检查异常率70%;感觉神经160例,感觉传导检查异常率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压迫和周围神经损伤情况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指导手术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室上速是婴幼儿常见的心律失常。静注腺营引起房室传导迟缓或阻滞,可终止成人和小儿室上速。24例腺耷治疗的小儿(年龄中位数4岁)窄gRS波快速心律失常。快速静注腺着0.4~12mg后,双例(88辩)出现居室传导阻滞;21例中11例(52辩)室上速被终止,10例(48领)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但快速心律失常未被终止(心房扑动4例、异位性房速}例、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静注腺背后,全组共3例未诱出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2例和异位性房速1例)。未见严重副作用,一过性轻微副作用有胸痛、头晕和恶心,持续数秒钟。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研究心脏电活动规律、分析心律失常的机理和部位,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我所于1986年起开展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现总结如下。一、改良式Cooper氏插管技术穿刺股静脉导入电极导管的方法一是习用的Seldinger氏法,即每穿刺一针导入一根电极导管;另一方法是1982年Cooper氏首创的方法,即穿刺一针,经外套管送入多根导引钢丝,再沿每根钢丝导入一根导管。前者股静脉穿刺点多,股静脉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较大;后者优点在于只需穿刺一针,但穿刺口大,容易出血或形成血肿,特别是几根电极导管紧束在一个穿刺口,移动电极不方便且常牵动其他电极移位为其不足之处。我们多采用改良式的Cooper氏法,即每穿刺一针采用Cooper氏法导入两根电极导管,其中一根电极的外套管保留在股静脉  相似文献   

18.
杨梅  陈惠德 《安徽医药》2013,17(9):1601-1603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病分型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颈髓受压导致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CSM起病隐袭、症状和体征多变[1-3],病程变化不定[4],有些患者的病情长而始终保持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有些则可能在几个月内急剧恶化.因此,临床医生很难早期诊断以及对这种病程发展做出预后评估.影像学检查能作出定性和解剖学定位诊断,是CSM的常规检查手段,但无法对脊髓的功能状态进行定量分析,不能准确进行预后评价[5].CSM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较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心脏电生理诊断预激综合征(预激)可充分了解旁路引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并可用于确诊隐匿型预激。本文对70例预激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并对其中45例进行了手术根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