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图成像系统是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和脑功能研究的医用成像设备。该系统能定量分析局部大脑血流量(rCBF)并成像,同时还可以记录,定量分析脑电图(EEG)并构成地形图。实现了小脑-脑干区及大脑皮层rCBF地形图的测量。该系统首次把核医学成像技术与电生理技术结合起来,以彩色rEBF地形图,EEG地形图方式及其定量数据给医务人员提供有关脑血流量,脑功能的综合信息。这对脑部疾病诊断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尤…  相似文献   

2.
CGEM 2 0 0 0脑图成像系统是我所研制的一种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断和脑功能研究的医用成像设备 ,其功能 :①测定大脑皮层灰、白质血流量 ,测定较深部位的小脑—脑干区血流量 ;②能定量分析局部大脑血流量 (rCBF)并重构rCBF图像 ;③在同一系统中实现同时测定、定量分析rCBF地形图和脑电地形图。该系统为脑血管疾病诊断与研究提供更全面、直观、定量有效的诊断手段。下面将着重讨论系统中的再呼吸装置的结构、特性以及改进设计。1 系统结构与电路原理( 1)脑图成像系统有头部控制装置、电极、数据获取单元、生物放大滤波器、控制…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多通道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系统主要由脑电电极连接座、信号调理电路、脑电采集部分、主控MCU与电源部分组成,采用低功耗脑电采集前端ADS1299和STM32组成信号采集和数据通信部分,所采集的脑电信号可传输至PC端进行实时显示。经过相关测试、该系统体积小、功耗低、信噪比高,可满足便携式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18例脑静脉畸形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对经CT扫描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结果:CT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脑静脉畸形的部位与病变形态;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血管的构成、引流静脉的方向和数目;并且能有效显示血管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CT血管成像操作经济、快速、简单、无创伤性,是诊断脑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对脑静脉畸形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平板DSA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先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DSA造影检查,再实施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结果:在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出血1例。结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血管解剖结构,病变处动脉血管的起源、分布、长度、数目、轮廓,以及动脉瘤瘘口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瘤体载瘤动脉关系[1],畸形血管的数目、走行及血液动力学关系,为脑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获得的图像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有32例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1.43%,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脑血管成像共检测出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A2段动脉瘤7例、前后交通动脉瘤10例以及椎动脉瘤6例。结论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获得良好的诊断结果,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9.
刘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8-18,2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判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80例,均在入院后12 h内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 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常规CT表现多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块影多.CT灌注成像显示肿瘤区的CBF、CBV、MTT值与健侧对称脑组织区CBF、CBV、MTT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有比较好的效果,能提供更加准确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正常人手握拳反应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点,为脑血管意外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12例健康志愿者,行实时动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每例分别接受以下3个任务:(1)左手握拳.(2)右手握拳.(3)左右手同时握拳.脑功能图像资料采用脑功能成像AFNI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F值(6,1121),P=0.005条件下,左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右中央前回、左顶叶、右颞上回、右顶叶、右海马回、右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左楔前叶、右顶上小叶、右额中回、左额上回;右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顶叶、右额内侧回;双手同时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中央前回、右中央后回.结论 手运动(握拳)在脑内有特定的功能区激活;双手同时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集中于双侧运动区;单手握拳激活的脑功能区除运动区外,还有辅助运动区参与;与右利手相比,左手运动激活的脑功能区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1.
洪悦  邱勇 《现代保健》2012,(30):159-161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精神疾患成为人类的第2大常见疾病。传统上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通过主观评定的方法,包括系统的观察分析、标准化心理量表测验、多轴诊断系统等常用手段。近些年,精神医疗的客观诊断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基因检测、脑部成像技术等方法手段。本文引见了精神医疗领域客观诊断的新方法-脑象图技术。该技术是在脑电图研究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目前该技术的医疗检测设备脑象图检测仪(津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10001号)已应用于临床抑郁症诊断。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特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该项国内原创的脑象图技术(国家专利号ZL89104320.9)将在精神领域客观诊断领域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孤独障碍的脑结构异常可以阐明脑的神经解剖学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孤独障碍脑结构像的研究报道越来越深入,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该文不仅综述了近几年来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孤独障碍脑体积和灰白质的结果,而且分别从胼胝体、杏仁核、海马、基底节等与孤独障碍密切相关的皮层下结构的角度综述了其与孤独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实时监控采集病人脑部信号活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便携式脑电采集报警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详细结构框架.该系统主要通过FPGA来实现对脑电信号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发送.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在不影响病人正常活动下采集脑电数据,而且当病人出现突发性脑部疾病时能够起到报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脂肪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和总结3例脑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外伤患者中1例出院时呼唤偶能睁眼,另1例留有轻度神经症状,智力下降.1例吸脂术后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晰,运动性失语,左额颞顶留有颅骨缺损.结论 脑脂肪栓塞是严重创伤性、多发性骨折以及大手术的早期并发症,诊断困难,随着MRI的发展,MR弥散成像(DWI)的临床应用,提高了对该病的诊断敏感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前后的影像特征,及其影像特征的改变与患儿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 分析2020年3月-2021年4月医院确诊的53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其中包括痉挛型26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7例及混合型脑性瘫痪15例。康复治疗1年后,有41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了MRI随访,对比分析病灶改善与否对患儿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患儿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53例脑性瘫痪患儿中,29例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4例为脑先天畸形,10例为脑萎缩。41例患儿康复治疗1年后,18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患儿的脑白质髓鞘发育进程有明显改善,5例脑先天畸形患儿的影像征象有明显改善,4例脑萎缩患儿的影像征象有明显改善,14例患儿的影像表现显示其病灶形态无明显变化。脑部影像表现改善的患儿,肢体运动康复情况优于脑部影像无变化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中多种成像方法的相互补充,可为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损伤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18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为复发组,20例脑胶质瘤放射性损伤患者为损伤组,均接受灌注加权成像?、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及弥散加权成像?,析检查结果。结果:复发组平均标准化脑血容量?为(4.01±0.62)优于损伤组的(1.36±0.36),t=16.3155,P=0.0000;复发组最大标准化CBV(3.35±0.55)高于损伤组的(1.19±0.33),t=14.8541,P=0.0000;复发组?表观弥散系数、胆碱/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与损伤组数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功能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的术后复发和放射性损伤有意义,1H-磁共振波谱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只起辅助作用,不能直接作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增强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增强前后T1WI及FLAIR序列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结果3例增强后FLAIR序列脑实质病灶数目显示较增强T1WI多,在11例脑膜转移者中,7例病灶强化程度优于增强后T1序列。结论增强FLAIR序列是增强后T1序列的有效补充,尤其是对位于皮层表面和脑膜病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由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的,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和研究大脑功能的医用脑图成像设备系统,日前在上海通过了由海军后勤部卫生部主持的技术鉴定。该设备系统经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天津第三医院等单位临床试用3000多例,效果理想。试用单位一致认为,该设备系统性能稳定可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以核磁共振现象为理论基础的成像技术,正迅速发展成为不同领域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工具。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fMRI技术不仅可以显示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不同大脑区域活动的变化,还可以客观地对脑功能区准确定位。目前,在现代神经科学,特别是神经外科学中,使用fMRI技术对脑结构和脑功能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为此,本研究将阐述fMR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神经外科学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儿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对儿童的社会认知造成了质的损害,破坏了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特性。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倾向认为孤独症的认知功能损害应该在大脑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神经环路,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使深入研究孤独症社会认知的神经心理特征成为可能,本文就孤独症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