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苏大附一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87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108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对存活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建立COX模型分析AMI合并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相关。②52例出院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9.0±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0±4.8)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0.8%,1年生存率为73.1%。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PCI时间、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外生存时间相关。结论:①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1.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和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②早期成功的PCI治疗可以延长AMI合并CS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长期预后。AMI合并CS长期预后影响因素有年龄、发病至PCI时间、PCI术后血流TIMI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灌注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介入时间在2h以内的患者手术中室颤的发生率、TIMI血流分级情况、LVEF、ST回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时间大于2h的患者。结论: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尽早的进行灌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0.62±4.53)min、(10.46±1.0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分别为4.7%、9.3%,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中效果确切,可有效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内AMI再发率、院内再PCI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的实施为急性心肌梗死为PCI急诊患者,有效缩短救治时间,优化抢救工作,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由于PCI在临床的广泛开展,为广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并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开展了21例急诊PCI,取得满意效果:患者恢复快、无并发症出现、住院时间缩短.现将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52)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在实验组(n=52)的急救中则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比二组的急救时间、成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所用时间少于参照组,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快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98.08%86.54%),实验组的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行PCI率对比参照组均更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还可降低患者的院内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致死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抗血栓是AM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及时的PCI治疗和规范的抗血栓治疗能大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AMI患者预后,但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浅低温最初被用于减少脑损伤和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AMI动物模型中已经充分证明了浅低温的心脏保护作用,除缺血梗死面积减小外,这种保护作用还与减少再灌注损伤有关。但有关浅低温的临床治疗并未得出一致、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院前救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时诊治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所以对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普及, 18导联心电图的记录,心肌梗死的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规范、必要和合理的急诊治疗,缩短就诊时间早期溶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院前救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及时诊治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所以对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普及,18导联心电图的记录,心肌梗死的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规范、必要和合理的急诊治疗,缩短就诊时间早期溶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安华  谭建兰  彭风云  梁汝忠 《吉林医学》2013,34(11):2131-213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患者(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4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治疗成功率、出血发生率;院内心肌梗死再次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缩短入院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内急性心肌梗死(3小时~24小时)急诊PCI治疗组和溶栓治疗组1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差异.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2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25例接受溶栓治疗.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所有患者到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均在180分钟以内,而接受溶栓治疗的所有患者到医院至用完溶栓药物时间为90分钟.急诊PCI治疗组成功率为96.3%,溶栓治疗组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急诊PCI治疗组发生室颤并发症死亡1例.溶栓治疗组发生并发症共4例,其中心室颤动1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性猝死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采取急诊PCI或溶栓治疗均是安全的,且急诊PCI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探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及预后特点.结果: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临床表现隐匿,出现并发症、心力衰竭及死亡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结论:总结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对于协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做好急救护理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并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药物保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发病5~10日成功行PCI者45例(治疗组),同期常规药物治疗4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随访6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心功能情况、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延迟PCI组患者在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心功能改善,LVEF提高(P<0.05)。结论:AMI后延迟PCI能降低心血管事件,明显改善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转院常导致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延迟。在美国,由于介入治疗中心数量有限,患者常常需要转院处理。本研究比较了转院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并确定入院至介入时间延长是否伴随死亡率增高。从国家心肌梗死注册数据库确认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12h以内就诊并随后接受转院直接PCI的患者(NRM I数据库2、3、4,n=7133)。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趋势评分法比较了早期(≤2h)和延期(>2h)接受直接PCI患者的短期临床效果。早期PCI组和延期PCI组的入院至介入时间分别为99±16m in和264±178m…  相似文献   

15.
罗亚丽  朱贺变  苗晋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78-14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6例,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收治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AMI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原有AMI急救护理流程上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时间指标、预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从接诊至心电图、给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收治入院时间分别为(4.76±1.15)min、(19.03±3.64)min、(39.27±7.85)min、(72.45±13.6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心肌梗死复发率为4.17%,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者72例,术后第5天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2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浆中BNP水平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预后良好,而血浆中BNP水平高者PCI术后预后则较差。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社区急救方法与效果。方法:将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急救护理流程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积极的社区急救。结果:治疗组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社区急救可明显提高患者发病后早期进行临床治疗的比例,最大限度地缩短进-出急诊室时间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冯春微  曾艳 《海南医学》2012,23(18):151-152
目的探讨急救临床路径在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急救;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类患者72例设为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控制模式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的把握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救处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急救临床路径实施抢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已被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所证实.缩短急诊PCI时间可缩小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及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55-258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预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方法:选取PCI治疗的451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后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患者死亡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其中Killip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Ⅱ级者纳入预后良好组(n=364),Killip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级或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n=8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实验室生化指标、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预后不良组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前、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钾、血氮、血肌酐、血尿酸以及空腹血糖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前及术后,预后不良组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预后情况可能会受到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