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色白内障用弓状切核刀劈核的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32例(32眼),用改进后略呈弓状切核刀行劈核后的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劈核效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复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全部32例(32眼)均顺利完成劈核,无劈核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mo,视力≥0.5者,矫正前27眼(84%),矫正后28眼(88%).结论:弓状刀劈核能减少一些并发症.不具备超声乳化时,此术式也能获得较满意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之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我院82例(82眼)采取小切口联合辅助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做为观察组,同时选80例(80眼)无辅助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做为对照组,观察术后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式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而术后视力二者相当,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虹膜脱出,虹膜损伤,术后角膜水肿,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易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唐胜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05-2106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194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视力>0.5者152眼(78.4%),0.5~0.1者37眼(19.0%),<0.1者5眼(2.6%)。结论: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易掌握、切口闭合好一般不需缝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手法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 3 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手术结果与同期 5 0只眼 10~ 12 mm大切口手术相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占 78.9% ,1月矫正视力≥ 0 .5者占 86.8%。术后1周角膜散光为 1.67± 1.0 3 D,术后 1月角膜散光 0 .75± 0 .86D,均小于大切口组 ( P <0 .0 5 )。小切口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能显著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迅速恢复视力。适用于中等硬度核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反眉式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6例(614眼)白内障施行反眉式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89.5%,3月后矫正视力≥0.5者达94.1%。结论反眉式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疗效满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兵  杨建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662-664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手术技巧、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3例199眼采用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a。结果:裸眼视力≥0.5的眼数术后1d;1wk;1mo;1a分别为70眼(35.2%)、93眼(46.7%)、134眼(67.3%)、158眼(79.4%),矫正视力≥0.6的眼数术后1d;1wk;1mo;1a分别为78眼(39.2%)、101眼(50.8%)、145眼(72.9%)、164眼(82.4%)。结论: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防盲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经济的特点,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经巩膜隧道行反眉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老年性白内障96例(96眼),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视力情况。结果术后3天,视力0.5以上者31眼(32.29%),0.3以上者24眼(25.00%)。4周后视力达0.6以上者46眼(47.92%),0.3以上者35眼(37.50%)。术后并发症在1月内消失。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组织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由于费用较低,易在广大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0月58例(63眼)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63眼)仅1例水中出现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术后视力0.4以上者52眼(82.54%)。结论正确术前指导,提高患者合作性,采用小切口和∩式撕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康复。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6例(570眼)白内障进行小切口非乳化手法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患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80%,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60.20%,≥1.0者占21.50%。结论 此项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可靠,适应证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04/2008-12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2例312眼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05者307眼,脱盲率98.4%;≥0.3者285眼,脱残率91.3%。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破裂4眼(1.3%);术后角膜水肿75眼(24.0%);虹膜损伤2眼(0.6%);术后暂时性高眼压5眼(1.6%);瞳孔轻度变形者6眼(1.9%);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0.6%);术后葡萄膜炎12眼(3.8%);人工晶状体未能一期植入者5眼(1.6%);1wk后角膜平均散光1.53±1.32,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易行,特别是对基层医院不失为防盲复明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房注气术在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中的应用。

方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渗血的患者25例,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气,维持暂时高眼压状态,以防止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

结果:患者25例中2例出现前房积血,气泡2~5d完全吸收。

结论:前房注气术能有效防止小切口白内障术后前房积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 138例 (14 2只眼 )采用颞侧隧道式切口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7月。结果 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术后视力≥ 0 .2者占 73.2 % ,眼压平均 (12 .2 3± 3.96 ) mm Hg(1mm Hg=0 .133k 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瘢痕化。结论 熟练掌握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技巧 ,对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颞侧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可有效地提高术后视力 ,同时可保持良好的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采用颞或鼻上象限6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结果术后1后1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术后1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眼压变化以及术中应用卡米可林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 于术后8,24,48,72小时测量眼压,该机术中于98眼前房内注入适量卡米可林。结果 该种术式术后眼压峰值在8小时,但最高眼压仅为31.61mmHg,〉20mmHg者仅占25.6%前房内注射卡米可林和未注射者,术后眼压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的效果。方法在557例(627眼)白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前房,进行截囊、冲洗皮质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等操作。结果术中前房保持稳定,且有足够的前房深度,能顺利完成截囊,容易将晶状体皮质彻底清除,尤其是主切口下方的皮质容易干净吸出;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术中前房稳定,便于截囊、冲洗皮质以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少,能减少黏弹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外滤过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58例外滤过术后白内障(5级核)行非超也化摘出。结果 58例术后视力均得到提高,术前,术后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外滤过术后的白内障,尤其是高龄患者且为5级核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步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ECCE联合IOL植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步环形撕囊术(dis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DCC)在小切口ECCE联合IOL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分步环形撕囊术,并应用于小切口ECCE联合IOL植入术中36例(36眼),观察术中囊袋口放射状撕裂,和由此引发的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发生率,并与信封式撕囊术(envolop capsulorhedexis,EC)30例(30眼)比较。结果:DCC组囊袋口放射状撕裂发生率(10眼,占27.8%)明显低于EC组(25眼,占83.3%)(P<0.01),后囊膜破裂(3眼,占8.3%),玻璃体溢出(2眼,占5.6%)也明显于EC组(9眼,占30%及6眼,占20%)(P<0.01)。结论:小切口ECCE联合IOL植入术中采用DCC技术囊袋口撕裂的机会显著减少,后囊膜的安全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梯形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梯形小切口及两种手法碎核方法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用梯形小切口及穿刺碎核法和圈套碎核法施行白内障手术57例78眼。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5者占60.26%,矫正视力≥0.5者占97.44%,后囊破裂3例。结论 梯形小切口联合手法碎核技术治疗白内障,切口小、娩核容易、角膜损伤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缝合与否对术后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切口缝合与不缝合对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后手术源性散光 (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 ,SIA)的影响。 方法 将 83例拟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二组 :缝线组、无缝线组 ,采用 5 5mm~ 7 0mm的直线型巩膜切口分别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缝线组术中缝合巩膜切口 1针 ,无缝线组切口不缝合。分别观察术后 1周、 2周、 1月、 3月、 6月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SIA、角膜散光轴向分布等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二组病例的裸眼视力≥ 0. 5的百分比分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而SIA则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缝线组术后 1月SIA与术后 6月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缝线组术后 1月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与术前、术后 6月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无缝线组则存在显著差异 (P <0 . 0 5)。结论 对于采用 5 5~ 7 0mm巩膜切口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巩膜切口缝合 1针能减小SIA度数 ,取得较好的屈光稳定性 ,获得与无缝线切口同样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同时增加了切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非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6例40眼白内障,行4.5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植入水凝胶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进行的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0例44眼进行对比.结果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62.5%、67.5%、和70%.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09±0.56)D,与术前比较增加0.30 D;术后1月和3月分别为(0.93±0.58)D和(0.81±0 53)D,与同期进行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此术式具有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和并发症少的优点,而且操作容易、费用较低,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