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冠心病患者除有胸痛发作外,还有无症状性缺血发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英国约有4~5百万这类患者;国内目前尚缺乏具体统计资料,但一般认为也不少见。SMI发作表现隐匿,易被临床忽视,病程中较易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等心脏意外,因而受到临床重视。一、SMI及分型 SMI是指心肌灌注、功能和电活动的一种可逆性紊乱,引起心电图上ST段下移,而不伴有各种类型心绞痛,冠脉造影或病理检查有明显的冠脉狭窄。了解SMI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理,对发现病人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自觉症状,但有心肌缺血证据,此型在健康中年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英国Rutter报道,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在无冠心病症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中常见,尤其更多见于伴微量白蛋白尿者。在该人群中,低运动负荷时缺血反应发生率高,提示将来发生冠脉事件的可能性增加,也表明了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除有明显的劳力性心绞痛发作外 ,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而且这种心肌缺血与心脏恶性事件发生率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通常的劳力性心绞痛可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 ,一旦未缓解 ,采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症状的缓解是否预示着心肌缺血确实得到改善了呢 ?作者旨在通过以下试验得以证实。1 对象和方法  2 8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5 7± 11岁 ,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 5 0 %~ 80 % ,诊断为冠心病 ,多为单支或两支病变 ,斑块光滑、稳定。既往有劳力型心绞痛病史 ,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收住沧州市中心医院的648例STEMI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冠脉造影结果,相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随访结果。结果 648例STEMI患者中有56例冠脉造影正常,占8.6%。该组患者中年龄较轻、大量吸烟者居多,多无心绞痛、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病史,且多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明确诱因。完成随访的51例患者中,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原性死亡。结论 STEMI可以发生于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中,冠脉内皮受损继而引起冠脉痉挛或急性血栓形成并血栓自溶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既使口服他汀类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来稳定内皮、预防痉挛,仍有心绞痛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1910年,Osler报告了一例反复发作心绞痛的男性青年患者,死后尸检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1951年,Zoll亦报告了大量相似的观察结果。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评估冠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已成为可能,并发现越来越多的冠脉造影正常的心绞痛患者。CASS的研究表明,500例明确的心绞痛患者,其中13%的冠脉血管造影正常,有的报告认为此类患者占冠脉造影的30%。X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心功能改变Kemp于1973年将临床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但无冠脉狭窄和冠脉痉挛证据的命名为X综合征。1987年,Lancet杂志提出了新的概念:活动后出现典型心绞痛,无冠脉狭窄和痉挛,也无其它明显原因(高血压、瓣膜病和明显心肌病),且静息心功能正常,并有心肌缺血的表现,运动试验阳性,TI~(201)显像  相似文献   

6.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近年来,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冠心病患者可在无自觉症状时出现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因而提出了无症状性或静息型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这一新概念。现已明确,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包括以下情况:①冠心病患者生前无自觉症状,猝死后尸解发现冠状动脉有严重硬化及心肌纤维化(提示发生过多次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②急性心肌梗塞中约有30%为无痛性,心肌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以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结果:26例心律失常不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者,冠脉病变阳性率11.5%。34例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者,冠脉病变阳性率91.1%;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病变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很可能是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9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作性胸痛、胸闷为主诉或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疑似心绞痛,并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95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6例;疑似心绞痛的非典型胸痛59例;伴有ST-T改变者87例(缺血型改变25例、非特异性改变62例)。分别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狭窄≥50%为造影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依据。结果:95例患者造影阳性的45例,其中36例典型心绞痛造影者阳性34例(伴ST-T典型缺血型改变23例、非特异性改变者10例、无改者1例),阳性率94.44%;59例非典型胸痛造影阳性11例(伴非特异性ST-T改变),阳性率18.64%。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相关性高,非典型胸痛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9.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对于胸痛的患者,医生必须了解其详细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和评估直接的危险因素,这些资料有助于判断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 心绞痛的定义 心绞痛是一种以发生于胸痛、颌部、肩部、背部或手臂的不适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者可因劳力或情绪激动而加重,因用硝酸甘油而缓解。心绞痛常发生于有1支或以上主支冠脉病变的患者,但亦可发生于瓣膜性心脏、肥厚性心肌病和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正常但由于冠脉痉挛或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而导致心肌缺血的患者也可…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中,有些病情突然加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但无症状。例如,心肌梗塞病例中,仅20%病前有心绞痛;冠心病猝死患者中,半数以上生前并无症状。因而认为,冠心病标志应是心肌缺血(主要是隐性缺血),而不是心绞痛症状。根据这一概念,习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宜改称为“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1.
5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 51例左冠脉主干病变 (狭窄≥ 50 % )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左主干病变 8例 ,左主干合并其它冠脉病变 4 3例。并与非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2 1 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左主干病变组临床上多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易发心梗 ,猝死率较高。但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 ,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左主干病变与非左主干病变者类似 ,但心绞痛发作时其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冠脉搭桥术可改善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定义和发病数安静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无心绞痛及类同症状的一过性心肌缺血。1981年有人将本症按其临床特征分为三型:Ⅰ型为完全无症状;Ⅱ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后又有SMI;Ⅲ型为有心绞痛同时有SMI发作。SMI的发病数很难确定。Ⅰ型者Erikssen 等在挪威检测2014例40—59岁男性办公室工作者,发现86例,其中50例冠脉造影有明显冠脉病变及运动试验阳性。另36例单运动试验阳性。Froelicher等在1390例飞行员中发现34例显著冠状动脉病变者。Langou等报告男性产业工人129例中有12例无症状而冠脉造影有明显病变。Ⅱ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患者405例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冠脉造影,根据检测结果分别对冠脉狭窄不同程度、冠脉病变部位和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405例冠脉狭窄276例(68.1%),无狭窄129(31.9%)。检测出有心肌缺血221例(54.6%),无心肌缺血184例(45.4%)。冠脉病变部位以冠脉左前降支(LAD)病变和右冠脉(RCA)病变为主,其次是左回旋支(LCX)病变。(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高频功率(HF)降低,而低频功率(LF)/HF升高。SDNN、HF在冠脉重度狭窄组较冠脉无狭窄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在冠脉病变部位中,HRV指标变化最显著是LAD病变,其次RCA病变,LCX病变不明显。(4):心肌缺血患者SDNN、HF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患者(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很多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高与显性冠心病密切相关。我们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诱发的隐性心肌缺血(SI)与IMT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患者332例,其籍贯均为河北唐山地区,行冠脉造影术检查判定其是否患有冠心病及其冠脉病变支数。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至少有一支冠脉主支血管狭窄≥50%)233例(稳定型心绞痛亚组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亚组83例)和对照组99例(任一冠脉主支血管狭窄50%)。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包括II型(插入型纯合子)、ID型(插入与缺失型杂合子)、DD型(缺失型纯合子)三组,并分析不同组别间I/D多态性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山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型和D等位基因发生率冠心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增高,但与冠脉病变支数无关。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8月发布的"2019ESC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管理指南"中,首次提出了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慢性冠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CCS)是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而言。1.定义:CCS是指冠心病患者除了急性冠脉血栓形成而发生的临床表现以外的冠心病不同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过去稳定性冠心病的概念将不复存在。2.常见的CCS有6种类型:(1)疑似冠心病并有"稳定"的心绞痛症状,无论有否呼吸困难;(2)怀疑冠心病者,出现心衰或左室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本组回顾性分析100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以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诊断为冠心病,冠脉狭窄50%~75%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者也诊断为冠心病,共48例。冠脉造影结果除外冠心病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二者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胸痛特点。结果显示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增加。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发生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8.
(四)动态心电图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简称SMI),指具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而无心绞痛或其相关症状。它与有症状缺血两者共同组成了心肌缺血总负荷。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SMI。在无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SMI发作远较心绞痛多见。因此,SMI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冠状动脉痉挛(简称冠弥痉挛)的定义:冠脉造影能见到大的心外膜分支出现一时性的、可逆的、次全或完全性狭窄为特征,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的某些表现,后者包括:①胸痛;②S-T 段抬高或压低;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④左心室运动障碍或运动减弱;⑤心肌乳酸产生;⑥一时性的~(201)铊灌注显影缺损。Masen 等报道了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所作血液动力学监测和~(201)铊心肌闪烁扫描或冠脉造影,均证实其起因是冠脉痉挛。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一个特别类型是变异型心绞痛,这类患者会发生与劳力无关的持续和严重的心绞痛并其有特征性的临床标志——S-T 段抬高。应用硝酸甘油后,冠脉造影图完全恢复正常。Oliva 等研究了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6例证实有冠脉痉挛。Masen 等提出,在梗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定义和诊断方法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 mia,SMI)是指存在暂时性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的缺血性ST变化,核医学或超声检查所示的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无临床心绞痛症状。近来应用~(201)铊~(82)铷和体外正电子检测装置(Positron-detecting devices)发现SMI时局部的心肌缺血变化与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之表现相一致。Frishman认为SMI命名不够严谨,他主张痛疼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如以腹痛、肩痛或背痛为表现的心肌梗塞亦属此之列。 SMI的诊断方法主要有:①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和对于已知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