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引导作用及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方法:对30例开胸手术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并在术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30min时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30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正确,不影响患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全身麻醉下的胸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听诊法插管,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导管定位的成功率(90.00%)与对照组患者(5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气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07±0.21)min、6.67%,与对照组患者的(5.12±0.53)min、16.67%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效果较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袁宏勋  岳云 《中国病案》2008,9(12):45-45,M0002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支气管双腔管插管定位中的作用。方法77例行择期手术需支气管双腔管插管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20~77岁、ASA1~3级),静脉诱导行支气管插管,传统听诊定位调整双腔管位置,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调整。结果以传统听诊方法进行左主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率为52.17%,其余定位不准占33.33%,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使插管成功率提高;另有14.49%因反复误插入另一侧支气管,需纤支镜引导下正确插入。8例右主支气管插管病例中4例传统插管方法成功,有1例术前插管成功在术中体位变动后导管位置改变时,以及其余4例因传统插管方法失败病例需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调整位置,调整成功。结论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支气管插管和插管后调整体位时,约有半数的病人需要再次调整导管位置。因此,行支气管插管和调整体位时宜常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  相似文献   

4.
李桂华 《吉林医学》2013,34(5):916-917
目的:总结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中的体会。方法:36例开胸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先采用听诊法定位再用纤支镜定位判断DLT是否到位。结果:经听诊法确认导管已正确到位94%,但用纤支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仅占56%。结论:与临床常用的听诊法定位相比,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插管方法,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事、管端对位的准确率,以及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的对位准确率都高于A组,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事与管端对位准确率,并可减少插管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正确定位,是将左右总支气管分别通气,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吸入麻醉气体实行单肺麻醉和通气。SMITH等认为^[1],仅靠听诊法判断导管管端正确位置主观性强,盲目性强,准确性低.但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已正确到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仍发现有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为防止双腔支气管导管错位引起单肺通气导致有效肺泡面积的缺氧,麻醉意外的发生,我们选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方法:选择20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均以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并管端定位。普通组100例以Robertshaw双管支气管导管并以手法提转结全胸部听诊定位。结果及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端位置,正确率达100%,提高一次插管率,减少气道粘膜的损伤,确保手术过程导管位置最佳。克服普通组置管过深、置管过浅、导管发生旋转、左支气管管端进入右支气管、改变体位和手术牵拉引起管端错位。给临床麻醉制定了正确合理操作方法和麻醉安全,有效提供了循证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支气管插管常用于开胸手术的麻醉,其优点是避免分泌物阻塞健侧支气管和肺,便于控制通气和手术操作。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长,尖端左右方向不一,进声门后需转动导管方向,因此,插管不易准确到位。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插管,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择期胸外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1.1.1试验组男41例,女9例。年龄22-80岁,贲门癌,食管癌根治术11例,肺叶及全肺切除术24例,脓胸8例,肺大泡切除、纵隔肿瘤7例。1.1.2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19-77岁,贲门及食管癌根…  相似文献   

8.
黄萍  魏闯 《重庆医学》2012,41(7):661-662,66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支气管插管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听诊组(n=30)及纤维支气管镜组(n=30),传统听诊组患者使用传统听诊法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病例数以及定位所需时间;观察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传统听诊组患者准确定位17例(56.7%),13例(43.3%)需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进一步调整位置。纤维支气管镜组29例患者准确定位。传统听诊组、纤维支气管镜组患者的平均定位所需时间分别为(82.2±31.9)s、(63.5±19.4)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各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可提高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的成功率,减少定位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听诊引导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时的价值。方法:选择开胸手术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40)听诊引导法组AL和传统组T,均采用左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完毕后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确定位置,记录结果。结果:与传统法相比,听诊引导法明显增高导管开口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定位次数,减少导管定位时间,减轻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结论:听诊引导法可以明显提高左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循序渐退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序渐退法用于双腔导管行支气管插管及导管插入深度的定位问题。方法对52例开胸手术患者行支气管双腔导管插入时,采用适度地循序渐退法,每次退出1-2cm,套囊再充气,分别钳夹一侧双腔导管,听诊双肺呼吸音,寻找导管前端插入的最佳位置。结果全部病例均达到满意的双侧总支气管封堵效果。术中思侧肺无漏气现象,健侧肺呼吸音清晰,SpO2 100%。结论开胸手术行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插管,采用循序渐退法确定导管插入的最佳位置,不需要辅助设备,简便易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总结双腔管在国人中应用的规律,以指导临床.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胸部肿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由一位麻醉医师选择并插入一次性PVC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先用听诊法确定导管的位置,再由另一位麻醉医师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结果.当病人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时,再进行听诊和FOB检查,记录结果.当导管位置偏离正确位置0.5cm以上时认为是导管错位.同时记录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Paw)、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FOB检查时有71.3%和45.0%的导管位置需要重新定位.平卧位导管错位时,插入过深和插入过浅发生率相似,侧卧位以插入过浅为主.右侧双腔管较左侧双腔管更易出现错位.结论:使用Robertshaw导管行肺隔离时,在病人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导管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陈杰  黄河  李洪  杜智勇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6,(20):2780-2781
目的:总结分析41例全肺灌洗术中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患者41例,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后使用听诊定位法与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法进行探讨。结果41例患者利用听诊定位等辅助定位成功39例,2例患者反复听诊定位无法进行双肺隔离,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成功。其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调整导管深度19例,调整后均隔离良好,灌洗顺利。结论全肺灌洗术成功的前提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及精确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定位已成为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Univent管应用于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ASA Ⅰ/Ⅱ级年龄在18-65岁需行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双腔支气管组(A组)和Univent管组(B组),每组5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操作。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声门暴露时间;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麻醉诱导前后及单肺通气(OLV)后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化;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术中OLV时肺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结果①Univent管组插管时间较双腔支气管组明显缩短;②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Univent管组明显低于双腔支气管组(P〈0.05);③麻醉诱导前后二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相似(P〉0.05);④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时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相似(P〉0.05),而气道压力Univent管组较双腔支气管导管组明显更低(P〈0.05);⑤二组术中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率及手术视野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及Univent管应用于OLV时均安全有效,同样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术,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而气管插管并发症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30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气管插管后分别采用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听诊 吸痰管法、纤维支气管镜法定位准确率分别为64%、81%、100%,纤维支气管镜法明显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听诊 吸痰管法高于听诊法(P<0.05)。结论:听诊 吸痰管法能提高准确率,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管插管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气管内肿瘤病人需急诊手术时,通过对其麻醉安全性的评估,进一步探讨气管内插管的位置及管径大小选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几年来典型气管内肿物手术麻醉病例共85例,其中急诊14例,本文旨在对14例急诊手术麻醉病例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供大家参考.结果 14例手术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成功插管,6例从CT、胸片看气管被阻塞1/2~2/3,插管顺利通过肿瘤,8例气管被阻塞2/3~3/4,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看到气管腔较窄,其中5例导管顺利通过狭窄管腔,另3例未敢插入.所选择的支气管导管为6.5~7.0的单腔管.结论 气管内肿瘤的急诊病人,需要急诊手术时,除了准确评估手术麻醉的风险性外,选择合适的气管内导管非常重要,在光导纤维镜引导下,插管尽量通过肿物,是保障术中充分供氧,顺利完成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对于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开胸手术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40),Ⅰ组为右侧开胸左侧双腔支气管组,Ⅱ组为左侧开胸右侧双腔支气管组.插管完毕后记录导管位置和导管开口对位情况,并在翻身后、手术探查前再次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导管开口位置,记录结果.结果:翻身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管开口对位不良发生率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肺切除前导管移位的发生率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翻身后、手术探查前对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作用大于左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103-106
目的研究和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的听诊法插管;研究组62例,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术后48 h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为98.4%,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59.7%。研究组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对照组插管定位时间为(84.1±29.4)s,研究组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3例,占比为4.8%;对照组48 h并发症发生10例,占比为16.1%;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定位时间及48 h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可有效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48 h并发症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110例行肺癌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完全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采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判断双腔管的就位情况.在双腔管就位满意后,再以纤支镜下的准确定位判定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 63例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46例(73%)仍有17例(27%)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47例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32例(68%),仍有15例(32%)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经纤支镜调整均达到准确定位.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病人,听诊法定位准确的病人中,仍有35%(左)和44%(右)假阳性,需要纤支镜确诊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诊法进行插管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情况,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48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少于对照组的(84.1±29.4)s(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采用可视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  相似文献   

20.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