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龙峥嵘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22-4124
目的:分析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90例肝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总胆汁酸(TBA)测定,同时用CoaDATA4001半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随疾病进展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及血浆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Sysmex CA-50血凝仪分别检测380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肝病患者按病情不同进程分为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肝病的病情进展,都存在PT、APTT、TT时间延长,FIB含量及ChE活性降低,各指标异常率上升(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ChE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10例,重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12例,观察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病的加重,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IB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FIB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PT、APTT、TT、FIB在肝脏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凝血四项检测在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尚亚娟  樊维 《吉林医学》1999,20(6):331-332
为了解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机制障碍和凝血因子损害程度,以及与肝脏损害严重性之关系.采用CA-530到日本东亚全自动血凝仪对141例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了凝血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APTT)、凝血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自动检测。结果:PT、APTT、TT及FIB在急性肝炎组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而在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FIB在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系病例数量少,伴有或不伴有肝硬变的肝癌病例混淆在一起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从肝功能变化上看,肝脏损害程度越严重,凝血指标测定值越高,两者成正比.本结果说明:患病毒性肝炎时PT、APTT、TT、FIB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联合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各类型病毒性肝炎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出血以及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四项在不同病情程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3例,重症肝炎15例,肝硬化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结果。结果两组TT、APTT、P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患者PT、TT依次长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PTT依次长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FIB水平依次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白酶时间(TT)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T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肝炎和肝硬化的PT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P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TT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TT,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和重型肝炎的APTT、FIB、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上结果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血浆凝血机制在肝脏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文  史耐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63-416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结果: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5或P<0.01),FIB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在慢性轻度、中度肝炎中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浆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的凝血功能,其血浆FIB的含量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30-131+135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水平在妊娠合并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此种变化对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65例妊娠合并肝病诊疗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肝炎组(21例)和慢性肝炎组(34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妊娠的正常孕妇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孕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较急性肝炎组PT、APTT、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TT和FIB则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较健康对照组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凝血功能则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LT、AST水平与TT、PT和APTT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FBI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妊娠伴慢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凝血功能对妊娠合并肝病患者可进行初步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测定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产COATAON1800型自动血凝仪对52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炎组PT、APTT、TT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结果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及时发现肝病患者低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受损,对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轻、中度肝炎与肝坏死、肝硬化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含量 ,探讨其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PT、APTT、TT和Fg用血凝仪自动检测 ,D -二聚体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 :在一般肝病 (轻中度肝炎 )中 ,除PT外 ,APTT、TT、Fg和D -二聚体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在重症肝病 (肝坏死、肝硬化 )组中 ,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的检测对轻中度肝病的诊断意义不大 ,但可预计重症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动态观察以上凝血指标 ,可判断病情的预后及发展方向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COATRONMI型单通道血凝仪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9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明显,其血浆PT、APTT、TT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FIB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微血管病变者(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PT、APTT、TT三项指标亦缩短,FIB增高,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了解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凝血状态,为糖尿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各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四项凝血像指标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1.除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组PT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及肝癌组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四项凝血指标均有显著差异。2.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指标发生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症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和肝癌。结论:在肝脏疾病时PT、FIB、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凝血像检查可视为肝功能指标之一,特别是对有明显出血倾向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均应作凝血像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肝脏疾病患者的PT、APTT、TT、FIB、D-D五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系列指标变化.方法 对104例慢性肝炎、95例重症肝炎、102例肝硬化、97例原发性肝癌和110例正常对照组的凝血五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四项检测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而纤维蛋白原显著减低(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APTT、TT、D-D四项检测结果均明显增高(P< 0.05),而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P<0.05).结论 动态观察凝血系列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疾病各病程凝血因子的损害程度,对进一步防治出血、防止DIC、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