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疾病及化疗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家属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化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罗德连 《大家健康》2013,(22):20-21
目的:在了解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评价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焦虑改善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在我院ICU住院的210例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及焦虑程度的比较,评价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在焦虑发生的原因中,主要为患者病情危重(57.1%)、不了解病情(51.4%)、经济负担(31.0%)。患者家属的SAS标准分由干预前的51.89+1.07分降至干预后的36.58+0.54分(t=10.204,P0.001);焦虑发生比例由干预前的44.3%降低至干预后19.5%(χ2=19.189,P0.001),且焦虑发生程度较干预前明显下降(Z=10.062,P0.001)。结论:ICU患者家属是焦虑的高发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马喜云 《中外医疗》2013,32(15):134-134,136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疾病及化疗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及家属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及化疗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下的家庭支持对减轻首次住院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家长焦虑程度是否有影响.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关护理干预:帮助患儿获得家庭的支持,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消除了消极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坚持治疗,遵指导做好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结论 患儿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及时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帮助他们获得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消除消极心理,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MECT患者家属焦虑的程度,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家属焦虑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焦虑量表(SAS)对80例首次行MECT患者家属进行测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在MECT护理干预前焦虑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ECT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家属的焦虑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治疗方法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度评分、疾病了解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和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M E C T患者家属焦虑的程度,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家属焦虑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焦虑量表(SAS)对80例首次行MECT患者家属进行测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在MECT护理干预前焦虑反应(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ECT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家属的焦虑反应.  相似文献   

8.
朱林洁 《当代医学》2021,27(30):67-69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联合健康教育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进行人文关怀联合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基本情况及干预后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不了解DSA知识、担心治疗方法、担心手术过程、担心后遗症、担心疼痛问题占比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联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患者中,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原因,并分析护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20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作SAS评分,200例家属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并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结果担心手术、麻醉与预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担心医疗费用,医院的环境因素等是引起家属焦虑的主要因素;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分别为(47.43士3.12)分和(42.17士2.5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54,P〈0.05)。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通过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关健红  郭翠娇 《中外医疗》2008,27(30):90-91
目的 通过对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与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Zung自评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0名骨伤科手术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150名家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所得标准分为(43.08±10.27)分;担心手术、麻醉和预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医疗费用,环境因素等四项是导致家属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角色家属焦虑状况不同,配偶平均焦虑分为(56.43±5.64)分,子女平均焦虑分为(51.48±5.15)分,兄弟姐妹平均焦虑分为(50.49±5.05)分,其他角色平均焦虑分为(39.60±3.96)分.结论 通过我们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家属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1.
段梅欣  李薛红  陈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64-25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采取专人与患者交谈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为:焦虑和抑郁;患者对疾病疗效的忧虑,对经济状况的担忧,对疾病预后的顾虑和担心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危害而且精神上造成了心理压力,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160位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60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担心医务人员水平及责任心、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缺乏、预后不良、围手术期疼痛、医疗费用过高、环境因素等六项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紧张烦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160位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60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担心医务人员水平及责任心、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缺乏、预后不良、围手术期疼痛、医疗费用过高、环境因素等六项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创伤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紧张烦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在住加床过程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600例加床患者舒适度调查表,在实施舒适护理前随机调查300例加床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实行舒适护理后随机调查300例加床患者作为舒适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转入病房需求度、睡眠质量以及不舒适原因。结果:舒适护理组对环境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转入病房需求度低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加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ICU患者家属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临床患者70例,将其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根据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对家属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家属的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7.14%,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5.4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家属焦虑情绪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 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行为学在老年口腔修复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1月-2011年2月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80例老年松动牙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心理类型运用相应的口腔行为学知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焦虑程度、复诊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复诊率、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了解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口腔行为,采用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度和复诊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AB 目的:探讨癌手术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程度和原因。方法:采用Zung自评焦虑量表对130例癌手术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调查组。对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因不同的焦虑原因产生不同的焦虑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给予支持性护理干预,提供缓解压力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可以强化和改善患者家属支持系统,确保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手术。  相似文献   

18.
祝全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75-1577,1581
目的:探讨解释性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实施解释性语言干预,出院时,采用调查表评定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可否存在纠纷预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存在纠纷预警。结论:解释性语言的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理解和配合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对133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结果:133例白内障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疾病认知和行为态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提高术中配合良好,术后无并发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方法:选取20例儿科护士及20例患儿的家属作为观察对象,采取调查方式进行,包括:患儿家属无法沟通原因及护士无法沟通原因,分析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针对无效沟通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患儿家属无效沟通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解释不到位,分别占82.50%(33/40)、80.00%(32/40)和60.00%(24/40)。结论:住院患儿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是造成儿科护理中无效沟通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加强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提高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