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桂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81-5182
目的 对血浆置换(PE)治疗重症肝炎后检验指标的改变特征及意义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共进行了60次血浆置换.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血常规等检验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时间等检验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后的指标优于治疗前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常规以及血电解质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肝炎患者使用PE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毕小云  杨春  张睿 《重庆医学》2008,37(6):630-63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前后肝功能、凝血指标的变化特征及意义。方法20例重症肝炎患者先后行血浆置换40次,于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电解质(K 、Na 、Cl-)、血常规(RBC、WBC、PLT),比较肝衰竭经PE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PE治疗后肝功能TBIL、DBIL、AS、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明显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解质和血常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好转15例,死亡5例。结论血浆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能改善肝功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术治疗慢性重型病毒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用PE治疗 4 2例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判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血浆置换术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 75 % ,显效率 5 0 % ,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白蛋白浓度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胆固醇增加 ,在早中期治疗后存活率可达 10 0 %和 6 0 % ,晚期只有 33 3% ,另在 4 6例次PE治疗中只有 6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之血浆置换(PE)和血浆灌流(PA)[1]交替联合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之PE+PA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探寻重要依据.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交替联合治疗本院重型肝炎46例,检测ALSS治疗前后及四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脂酶(CHE)、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ALSS之PE+PA联合治疗前后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项目中:ALT、AST、ALP、GGT、ADA、LDH、TBA、明显下降(P<0.05),TB、DB显著下降(P<0.01),PA、CHE、CHOL明显升高(p<0.05),PTA明显延长(P<0.05).ALB无明显变化.四周后ALT、AST、ALP、GGT、ADA、LDH、TBA、TB、DB显著下降(P<0.01),ALB明显升高(P<0.05),PA、CHE、CHOL显著升高(p<0.01),PTA显著延长(P<0.01).结论 重型肝炎经过ALSS之PE+PA联合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尤其是胆红素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得到了大量的清除,同时补充了血浆蛋白、凝血因子等,明显改善了肝细胞的生理环境.因此,ALSS之PE+PA联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重型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其主要机理为清除毒性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为肝细胞的修复及再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较好地恢复了肝脏的各种功能,为进行临床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提高早期、中期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乙型重症肝炎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肝功能、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表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4例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PE治疗,观察组使用PE联合DPMAS治疗.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支持治疗戊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戊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P)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方法治疗戊型肝炎病人39例,评价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胆汁酸(TBA)、尿素氮(BUN)、肌酐(C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 ALSS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ALB、PTA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血清TBIL、TBA水平降低(t=2.61~10.11,P<0.01),而对肾功能影响不大.PE、HP+HD和PP治疗对血清TBIL降低无明显影响.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χ2=1.97,P<0.05).结论 ALSS可显著改善戊型肝炎病人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治愈率,减少重症肝炎的发生率,特别是对老年戊型肝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慢性重型肝炎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常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方法之一血浆置换 (PE)对慢性重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PE方法进行治疗 42人次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血氨 (NH3 ) ] ,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 ,血清总胆红素 (TBiL)明显下降 (P <0 .0 0 1)。PTA显著上升 (P<0 .0 0 1)。结论 :PE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脏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疗法对重症肝炎预后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电解质(K 、Na 、Cl-)等影响。方法PE组在综合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PE疗法。常规消毒后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双腔导管固定,建立血液通路。PE每次交换同型血浆2500~3000ml。每例治疗1~4(2.6±1.4)次。结果PE组82例,存活57例,存活率69.51%;对照组82例,存活33例,存活率40.24%;PE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E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SB)、血氨(NH3)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PT、PTA明显上升(P<0.01)。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5、30d比较,SB、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ALB、PTA明显上升(P<0.01)。而血清电解质(K 、Na 、Cl-)、BUN等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疗法可提高重症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降低SB,提高ALB及PTA,从而为重肝患者肝细胞再生和肝移植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重症肝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1剂/d,分2次空腹温服,疗程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75.0%.结论 以活血化瘀解毒养肝法为主治疗重症肝炎疗效确切,能缩短病程,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急性肝衰竭病人进行PE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效果,并比较PE治疗组(CPE组)与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及生存时间.结果:PE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治愈好转率69.3%,对照组为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PE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性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以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延长急性肝衰竭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4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注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2组婴儿的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即采用地塞米松的婴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的方法相比,地塞米松更有利于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体外培育牛黄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结论应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对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2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5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25例)与观察组(PDCA循环护理干预,25例),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谷丙转氨酶(ALT)、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经PDCA循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肝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间型(血浆置换)和混合型(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5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浆置换(17例)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34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两种治疗方法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中间型、混合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PE治疗45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血浆置换术后重型肝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达87%,血清胆红素平均降低34.3%,PTA上升13%。治疗过程中以血压下降、心慌、恶心、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0%,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和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耐受情况良好。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33-935
目的:探究多烯磷脂酰胆碱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厌食、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脐血输注 (UCBT)合并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 117例慢性重肝病人分为 4组 ,分别应用成人鲜血或冰冻新鲜血浆 (对照组 ) ,UCBT ,PE和UCBT +PE治疗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部分肝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病人降低血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活性T淋巴细胞、CD4细胞、白细胞介素 2及膜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其中UCBT +PE组的效果又优于其它各组。结论 :UCBT合并PE治疗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运用HA型血液灌流器及单泵对于18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血糖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血液灌流后重型肝炎患者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血糖(B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应用单泵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可清除患者体内引起肝细胞损害的有毒代谢物质,从而改善肝功能,特别是提高肝性脑病的清醒率,为肝细胞再生创造条件,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71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血浆置换(PE)治疗17例,共37例次,血浆灌流(PP)治疗16例,共34例次.治疗前后检测胆红素、转氨酶、血氨、白蛋白、凝血时间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经ALSS治疗后,患者食欲增加,腹胀、乏力减轻,精神明显好转,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45.45%.同时对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进行疗效比较发现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有效清除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转氨酶,血浆置换在降低血氨水平和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血浆灌流.结论 ALSS是治疗重型肝炎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方法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单纯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在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转归,评价单纯血浆置换(PE)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PE组22例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单纯血浆置换(PE)术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PE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的疗效、最终治愈好转率、各项生化指标等,并观察单纯血浆置换(PE)术的不良反应。结果:PE组22例患者治2周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INR下降(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也有改善,但不明显(P0.05);PE组治愈好转率(17/22)77.27%,对照组为(10/21)47.62%。单纯血浆置换(PE)术治疗后可能皮疹、颜面、口唇、四肢麻木或抽搐、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单纯血浆置换(PE)术是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