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观察组,91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85例)。结果: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术毕时对照组FPP为(29.8±5.1)cm H2O,观察组为(26.4±5.2)cm H2O(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使入肝血量与降低门静脉压力这对矛盾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理想的断流术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联合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断流术28例(断流组),选择性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18例(联合组)。 结果 两组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下降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消失率为联合组94.4%(17/18)和断流组64.3%(18/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断流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较高,但术后近期再出血率与选择性断流术相差不大,我们认为临床上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适合选择联合断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对比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单纯门奇断流术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将1984~2004年入院的门静脉高压症3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断流联合术(250例)和门奇断流术(110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DCFI)检查、术中动态观察自由门静脉压(FP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术后出血:分断流联合术组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0%,断流术组近期再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17.6%(P〈0.05),(2)肝性脑病发生率:分断流组为5.6%,断流组为4.4%(P〉0.05)。(3)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断流术后的FPP降低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直径(DPV)缩小较断流术后明显(P〈0.05);分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与断流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断流联合术降低FPP,较断流术明显,可较为有效的缓解了门静脉学高动力血流状态,且其临床疗效优于断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90例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FPP平均下降6±7 cmH2O;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肝功能Child C级血胆固醇<3.0 mmol/L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死亡率3.1%,主要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获得随访1年、3年及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3.3%、5.6%及4.8%。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既保证入肝血量又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断流术式。注重围手术期处理,肝功能较差、反复出血的患者尤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近13年来用门奇断流术治疗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示,全组无手术死亡;除急症手术组有2例分别在术后16个月和28个月出现再出血外,其余均治愈,生存质量提高。笔者的体会是:门奇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简便而合理的术式。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对患者应定期行胃镜检查,争取在出血前期及时手术;同时规范手术操作,以实现门奇静脉的完全断流。  相似文献   

6.
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限制性分流与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加肠腔静脉限制性分流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水平下降8cm H2O,且皆保持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术后随访6~24个月,39例患者有18例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在围手术期有短暂的肝性脑病发作,38例患者腹水消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好转率82.1%,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断流限制性分流联合应用,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压力及门静脉肝脏血供,又能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两种比较认可的手术方式:分流术和断流术。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有自身的缺陷,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提出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笔者就分流和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选择性断流术(保留食管旁静脉)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门静脉高压症97例,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50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47例),比较病人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术后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9—2008年笔者对住院治疗的3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壁内外双重断流术,择期手术309例,急诊手术58例;随访1~19年,平均随访16年。结果急诊手术止血率100%,术中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4.3 cm H2O,术后6~19年再出血共8例,再出血率2.5%。存活率1~5年,6~10年,11~19年分别为83.05%,91.85%,92.80%。结论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再出血率低、长期生存率高,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3,他引:33  
目的 评价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2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76例(83% )施行Hassab术,36例(17% )施行改良Sugiura术。断流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40±6 )cmH2 O和(36±7)cmH2 O。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6 % ,其中急诊手术后为2 9 2 % ,择期手术后为3 2 % (P <0 0 1)。手术死亡15例,总手术死亡率为7% ,急诊手术死亡率为33% ,择期手术死亡率为4 % (P <0 0 1)。术后3、5、10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 %、6 %、11% ,生存率分别为97%、92 %和89%。结论 断流术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急诊手术死亡率高,应尽量避免。断流术引起的门静脉压力下降可能对肝功能造成负面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恶化以及合并原发性肝癌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1 300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PVT形成情况,并对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后PVT发生率为30.15%(392/1 300);PVT形成与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D-二聚体、脾脏大小、是否抗凝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关(均P>0.05)。结论:年龄、肝脏功能、门静脉压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糖尿病、巨脾等是脾切断流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应用抗凝治疗可降低术后P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封闭剂(FS)在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年内收治的92例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方式后分成2组:断流术加纤维蛋白封闭剂组(FS组,64例);单纯性断流术未用FS组(NSF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4周内发热、脾窝渗液和手术4周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胃黏膜损伤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FS组手术近期脾窝渗液和发热率明显低于NFS组(P〈0.05);FS组和NFS组随访期间上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1.6%和14.3%(P〈0.05),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97%和64.3%(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FS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晚期血吸虫病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断流术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监测25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病人术前,术后1、3、7、14、30天血液变学指标,并与20例普通腹部手术病人比较。结果表明断流术前全血粘度降低,但术后第1天即开始升高,第7天时已高于对照组水平,术后30天时仍呈升高状态。该变化可能有利于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胃粘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断流术后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全血细胞数量增多,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及变形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与改良Sugiura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3年行改良Sugiura手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单纯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均无术中、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中出血、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远期消化道大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改良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明显多于断流组(P〈0.05)。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后的食管静脉消失率明显好于传统断流术,但两者的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o YJ  Xie M  Bao SH  Pan YM  Xu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18-20
目的探讨影响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断流术的1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并将其作为因变量,将32个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高危组和低危组中,黄疸史、Child-Turcotte-Pugh分级、术前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切脾前自由门静脉压、腹水量、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和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由门静脉压的降幅、术前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腹水量、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7,P〈0.01)。结论影响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预后的因素为自由门静脉压的降幅、术前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值、腹水量、术后1周白细胞计数和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6.
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吻合器食管横断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联合断流组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对照组仅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对比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1)联合断流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1.7%,对照组为30.0%(P>0.05);(2)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联合断流组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再出血率联合断流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联合断流组长期(4~7年)生存率(98.3%)高于对照组(90.0% )(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吻合器食管横断吻合术能更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降低再出血率,进一步提高了断流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及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量,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联合手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5%,远期再出血率8.3%,肝性脑病发生率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1.2%、76.0%、64.3%;断流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3%,远期再出血率13.0%,肝性脑病发生率4.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71.8%、56.3%。联合手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8±4)cmH2O和(511±152)ml/min,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接近和保持正常高限及一定向肝血流;断流术组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血流量虽有一定降低与减少,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具有血流动力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