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 对病灶直径>3 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肿块浸润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9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77例,其中浸润到耻骨后间隙16例。术后病检,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2例有不明显团块分布在腹壁局部,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子宫切口有一定相关性,需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的种植率,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谢珊莉  杨晋蓉 《中外医疗》2010,29(33):53-5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10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0例累及腹直肌,5例累及腹膜,对于腹直肌及腹膜受累、直径〉3cm或多发者,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随访1例术后8年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降低其发生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曾玲慧 《当代医学》2011,17(12):57-5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32例,24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6例病灶向下浸及腹直肌,2例病灶累及腹直肌后鞘及腹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切除范围达病灶外1~1.5cm正常组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筋膜8例,位于腹直肌2例,无累及腹膜及盆腔脏器,均手术治疗,2例行聚丙烯网片修补。结论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19例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病灶位于腹壁者中,术后明确6例位于皮下,8例侵入腹直肌筋膜前鞘,2例侵入腹膜;3例位于会阴部者中,2例位于皮下,1例多发病灶累及肛提肌.术后随诊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 腹壁及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伴进行性增大肿块.诊断以症状、体征为主,B超可协助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预防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子宫内膜组织遗留在手术切口上.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32例,24例(75.00%)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6例(18.75%)病灶向下浸及腹直肌,2例(6.25%)病灶累及腹直肌后鞘及腹膜....  相似文献   

8.
魏艳 《四川医学》2012,(9):1648-164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4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病灶位于皮下脂肪累及筋膜层10例,向下浸及腹直肌28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4例。42例患者均行肿块及病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切除术,切缘达肿块外1.0~1.5cm的正常组织,对于包块>3cm者于术前米非司酮口服,连续口服1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彻底性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2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及8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史、症状、诊断、治疗、术后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36例病例诊断正确,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口部位的主要症状是经前及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根据临床特点,可作出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资料.结果:病灶位于瘢痕上段9例,中段14例,下段9例.术中见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累及腹膜3例;病理检查见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四周组织纤维化,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组织及间质细胞、红细胞、炎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12例;患者住院5~10天,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均未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愈的妇科疾病,若术中异位病灶切除彻底,术后不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超声的诊断。结果超声诊断2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分腹直肌型和腹壁脂肪型,其中腹直肌型17例,以弱回声夹杂液暗区多见;腹壁脂肪型6例低回声伴后方回声衰减多见;彩色多谱勒显示肿块内部血流及边缘性血流以腹直肌型多见,腹壁脂肪型多见于边缘性血流,病理诊断2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腹壁纤维瘤。结论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选择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及治疗后随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诊断,对超声声像图特征给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在腹壁切口部位发现肿块,16例在皮下脂肪层内,13例累及到腹直肌前筋膜,7例累及到腹直肌,1例累及到膀胱浅筋膜,5例累及到大网膜。最大的肿块为:(48×26)mm,最小的肿块为:(13×9)mm。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方便快捷,无痛苦,而且重复性较强,可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为最佳的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巢夏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52-455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1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辅助运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切口肿块出现及经期切口疼痛,随访6个月~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疾病,可通过降低剖宫产率及规范剖宫产手术操作预防其发生。手术治疗是惟一彻底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术后使用孕三烯酮等药物治疗可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治疗后皆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超声检查可确诊。腹壁病灶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要严格操作,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5.
姜丽艳 《大家健康》2016,(3):202-2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行腹壁病灶切除术,治疗后皆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超声检查可确诊.腹壁病灶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要严格操作,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100%符合;临床症状主要为腹壁切口瘢痕附近发现渐进性增大的触痛肿块,26例中80.77%(21/26)发生于横切口,19.23%(5/26)发生于纵切口;好发部位:横切口的76.19%(16/21)位于脂肪层,23.81%(5/21)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或膀胱间隙,纵切口的80%(4/5)位于脂肪层,20%(1/5)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两者均易发生在脂肪层;2次手术切除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与手术切口的选择密切相关,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降低剖宫产率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海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58-5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术前均作出正确诊断,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全部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手术治疗效果好,只要病灶切除彻底,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2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口瘢痕肿块并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者25例,占86.21%;痛经者6例,占20.69%;血CA-125水平异常者2例,占6.90%.所有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术中均切除病灶外1~1.5 cm正常组织,术后随访0.5~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处肿块伴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可作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诊断依据,痛经和血CA-125水平不作为重要诊断依据.手术治疗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章兴凤 《河北医学》2010,16(8):965-96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7例,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结果: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 对我院1986年~2005年问收治的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及辅助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吻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3.54%,发病潜伏期1.0~6.5年。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