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权兰萍 《甘肃医药》2014,(6):459-461
目的:考察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山丹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2011年1-12月)和干预后(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300份,比较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由100%下降至11.33%;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趋向合理。结论:综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三个不同阶段腹股沟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评价腹股沟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2月间423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2010-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底三个阶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抗菌药的给药时间、使用率、种类、用药时间和切口感染率进行分析,讨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的必要性。结果我院在未开展抗菌药物整治前无菌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明显,造成了卫生资源浪费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专项整治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明显趋于合理,使用率明显下降,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是必要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窦海燕  格日勒 《河北医学》2007,13(3):294-297
目的: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中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按内、外、妇、儿科随机抽样1000例,对病情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58.1%,在手术病例中使用率100%;非感染性疾病抗菌药使用率为2.3%,适应症比率为47.8%;疗程最长者33天;联合用药率75.9%;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喹诺酮类(31.5%)、三代头孢(18.1%)、一代头孢(9.8%);非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三代头孢(20.7%)、大环内酯类(7.4%)、喹诺酮类(7.3%).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使用率均为38.8%.结论:①手术病例抗菌药使用率高;②发热病人或无明确感染病例使用抗菌药;③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偏长;④部分抗菌药物用法不规范;⑤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⑥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本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行政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干预前1052例和干预后648例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从干预前的90.5%下降到干预后的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切皮前30 min~2 h抗菌药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术后48 h、72 h、72 h抗菌药使用率下降。手术时间3 h术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均未使用和追加;干预前后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为0和10.8%。结论:通过各种行政干预,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偏低、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物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作为干预前,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作为干预后,并选择干预前后本院5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本院实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下降、预防性用药例数增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缩短,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40%,明显低于干预前4.40%的不合理使用率(P0.05)。结论针对住院患者,临床医师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通过合理用药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药师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7年7至12月眼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干预前群体,2018年1至3月为药师干预期,通过多种方法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再选取2018年4至6月围手术期患者分别作为干预后的研究群体。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和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前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26,抗菌药物药占比为12.43%,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27%,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为34.84%,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46.77%;经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药占比分别降至2.84和7.16%;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25.66%,且干预前和干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分别提高至100.00%和98.28%,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减少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合理率和疗程合理率,但还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院2010年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防范抗菌药物滥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 083份出院病例,按照"手术病例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表"及"非手术病例用药合理性评价意见表"逐项填写,对抗菌药物用法用量、药物选择、品种更换等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另对所用抗菌药物的日用药金额(DDC)、用药频数(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64.6%,其中预防性用药占55.6%,治疗用药占44.4%;住院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66例,不合理使用率为24.6%;手术患者与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单联使用分别占71.7%和77.1%;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10位中8位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且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存在的问题应制订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寻求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6个外科300例手术出院患者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00%,有6例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不合理比例为88.67%。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及时程上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和药物使用超量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以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赵致臻 《甘肃医药》2011,(6):375-377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表现,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抽查医院2010年1月至6月的处方,统计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4%,其中一种抗生素使用率为74.8%,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使用率为24.3%,三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使用率为0.9%;涉及90个品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2%,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结论: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门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呼吸内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探索实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07年11月的133例住院病例为非干预组,2008年11月的75例为干预组,应用我院制定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进行干预。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平均抗菌药费、平均住院天数及患者正确用药知晓率。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从干预前的84.21%,70.68%分别下降至干预后的72.00%,52.00%(P〈0.05,P〈0.01);干预组抗菌药费为(1068.81±97.41)元,显著低于非干预组抗菌药费(1867.43±113.53)元(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2.33±1.35)d、(18.57±1.31)d;患者正确用药知晓率从88.72%上升到干预后的98.67%,2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干预临床用药,对改善合理用药实践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张力(Tension-Free)腹股沟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法)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次腹股沟疝Lichtenstein法修补术后的近期临床结果。结果:Lichtenstein法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后病人能早期下床活动;手术后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人术后的疼痛较轻,仅1例需要用度冷丁止痛,其余病例均仅口服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镇痛;术后一例发生手术区血肿,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3-18个月,尚无复发病例。结论:Lichtenstein法修补腹股沟疝是目前最理想的术式之一,复发性腹股沟疝和老年高危患者应首选Lichtenstein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tLP)同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TURP治疗,同时行腹股沟疝修补,1次性手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病人50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拔尿管后排尿顺畅,伤口愈合好,随访4个月-3a,无疝复发、手术切口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TURP同时行腹股沟疝修补术,1次性完成手术,方法简单,疗效肯定,避免2次手术的痛苦。对高龄并有其它内科疾患的病人,有其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入路Kugel法(64例)修补术和前入路Lichtenstein法(70例)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前入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57.80±5.32)min,平均住院天数(5.64±0.59)d,阴囊血肿1例,髂腹股沟神经痛5例,术区异物感10例,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4~36月,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率8.57%。64例后入路单侧手术时间(41.59±6.81)min,平均住院天数(4.83±0.72)d,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术区异物感和髂腹股沟神经痛病例,术后随访4~36月,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后入路Kugel法疝修补术较前入路Lichtenstein法疝修补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Modified Kugel(M-K)术和Lichtenstein术修补成人原发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145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M-K术和Lichtenstein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治疗费用以及近、远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M-K组和Li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治疗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收集25例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加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修补治疗,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6±5.8)min;并发阴囊血肿2例;随访1个月~3年,随访率92%,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髂耻束与凹间韧带缝合缩窄内环口修补治疗小儿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具有安全性佳、创伤小、不易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显祥 《吉林医学》2010,31(10):1305-1306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首治病例320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75例,传统的术式方法分为巴西尼(Bassini)法和弗格森(Fergusson)法,其中巴西尼法80例,弗格森法65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为5例,复发率为0.5%。传统术式治疗后出现术后并发症为15例,复发率为8%。结论:无张力疝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和手术指征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选择、网片的大小及网片是否需要钉合等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为212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中腹腔内网片覆盖法(IPOM)18例,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TAPP)20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174例,术后随访1~50个月。结果IPOM手术时间38~162min,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2例,膀胱损伤1例,复发2例;TAPP手术时间52~136min,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1例,腹股沟区疼痛1例,无复发;钉合网片的TEP手术时间36~187min,免钉合网片TEP手术时间30~62min,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阴囊血清肿或血肿,共19例,腹股沟区疼痛4例,膀胱损伤1例,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是安全可靠的手术,对腹股沟区解剖结构清楚的认识、熟练的操作和经验的总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文雪华 《当代医学》2011,17(34):159-160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月~7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其中甲状腺次全切术37份;乳腺手术41份;腹股沟疝修补术72份),将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情况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存在无适应证用药情况;抗菌药使用共11种,以档次高、价格贵为常见;预防用药存在术后给药或者术前大于两小时用药,并且术后使用时间过长现象;存在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用抗厌氧菌药物问题.结论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给予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随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切口异物感、尿潴留、切口血肿、阴囊血肿及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均确切,临床可以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嵌顿性腹股沟疝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0月间32例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疝修补手术的方式。结果32例病人中1例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前16例病人有合并症,术后6例病人出现并发症。21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无1例复发,7例行Bassini术后有3例复发。经统计学检验,无张力性疝修补组与张力性疝修补组在嵌顿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而复发率接近于有统计学差异。4例病人在切除坏死小肠后行单纯内环修补术。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可行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普理灵疝装置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根据疝的不同分型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