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了解北京郊区乳母的营养状况、奶量分泌的多少、母乳的营养成分及其与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曾用询问法测查了大兴县红星公社58名乳母的膳食,并用婴儿吃奶前后体重的差别测量了这些乳母的1~6个月婴儿24小时的食乳量(磅秤感量为1克),并取中午一次乳样作了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营养成分的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一、产后1~6个月58名乳母摄入的蛋白平均为75.5±21.1克。热量2649±548千卡,分别占供给量标准的77.3%和77.5%。34名全部母乳喂养儿的母亲摄入的蛋白质为  相似文献   

2.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为了了解婴幼儿一日的食母乳量,曾在江西省农村对两岁以下婴幼儿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称量食乳量和膳食调查。调查对象包括1岁—1岁10个月幼儿20人;6—12个月婴儿17人;6个月以内婴儿22人。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对母乳量和蛋白质热量摄入量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爱婴医院的推广,母乳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室对母乳成份,乳量,乳母营养状态及与婴儿生长发育关系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报道。但有关剖宫产后母乳成份有无变化则报道较少。而目前医院孕妇剖宫产率比较高,在我们医院妇产科约占50%,...  相似文献   

4.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其营养成分优于任何代乳品,影响母乳质量的因素很多,乳母的孕前、孕期及哺乳期营养状况,哺乳期健康水平、精神状态、生活环境、食欲、婴儿活力等皆可对乳汁质量有影响,不同的分娩方式是否影响母乳质量尚未见报导。本文探讨了不同分娩方式对乳汁成分和生后一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免疫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乳不仅可以为新生动物提供营养,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s)。新生动物在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可以依靠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除了母乳中天然含有的抗体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抗原免疫哺乳动物,使母乳中含有抗这些特定抗原的抗体,这种通过人为免疫得到的含特定抗体的乳称之为免疫乳(immunemilk)。免疫乳不仅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状况增进健康,而且近来大量临床研究对免疫乳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了肯定,在许多国家,免疫乳已经作为商品大量生产。本文就免疫乳生产和其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母乳对早产儿的益处众所周知,但是挤奶技术却有待提高。我们将一种新式手动吸乳器MP(MP;Avent)和英国94%新生儿中心使用的标准电吸乳器(EP;Egell)进行比较。方法我们选择了145例35w前早产产妇,随意化分配使用MP或EP,测量每一产妇在婴儿住院期间使用吸乳器后总泌乳量,第2周试验一段时间内乳汁输出模式和乳脂比率,对孕妇问卷调查了解吸乳器的特点。结果使用EP的产妇频繁双侧挤奶,较之使用MP的产妇,挤乳时间短但泌乳量却并不多。连续使用吸乳器20m in以上,MP组产妇的泌乳总量及流速远远大于EP组产妇。MP在各方面优于EP。乳脂比率不受吸奶器种类影响。结论相同参数条件(连续抽吸)下,使用MP的产妇泌乳量更大,这显示其设计更符合生理标准。使用EP的产妇即使双侧吸乳也不能给她们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母乳。这种新型有效的吸乳器MP受到广大产妇的欢迎,而价格也较便宜,它体现了高危婴儿母乳哺育技术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开展创爱婴医院,提倡纯母乳喂养以来,对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最常见的因素:剖宫产,乳房异常,母婴分离产妇早期泌乳量明显减少,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通过加强护理,促进了早期母乳分泌量,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剖宫产产妇早期母乳量分泌明显减少,因剖宫产的新生儿在出生30分钟内不能吸吮乳头,延缓建立生乳反射和射乳反射,产后饮食受控制,早  相似文献   

8.
1982年在天津市调查了产后2~6月城市乳母33人,农村乳母40人的营养状况与乳汁成分。膳食调查表明:除铁及硫胺素外,主要营养素含量稍低于供给量标准。热能摄入为供给量标准的82.7%(城)、与77.3%(乡),蛋白质摄入为供给量标准的80.6%(城)与73.1%(乡),核黄素摄入分别为96.7%与41.1%,钙摄入分别为21.9%与25.2%。城、乡比较,城市乳母动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与脂肪热比显著高于农村组。城,乡乳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  相似文献   

9.
成年人需要丰富的脂肪食品以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新生儿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脂肪以弥补他们身体激增的需要。那么当母乳的脂肪量较低时将会出现什么样情况。美国达拉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Tyson和其同事对一些第1胎母乳喂养的婴儿进行研究。他们首先开始采集了一些母乳样本,再通过离心分析,对每个母亲乳汁脂肪层,脂肪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在所检查的20例低脂乳母亲中,大多数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我院一年时间(1984年3月~1985年3月)在儿保门诊及产婴室对城市、农村共1000例一岁内的婴儿进行了母乳喂养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为28.8%(城市25.5%,农村54.9%,有显著性差异)。生后四个月完全食母乳者,城市23.7%,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合作,对全国8个地区的3782名孕妇,乳母进行了膳食调查,及锌、铜营养状况评价。调查结果表明,8地区的孕妇、乳母都普遍存在锌摄入量严重不足,其60~70%人锌的日摄入量仅为RDA的1/3~2/3(6.3~13mg)。(正常孕妇日摄入锌量为20mg)。从本文的调查结果可见,孕妇血清锌呈进行性下降,而羊水锌浓度,产期比孕中期增高3倍,说明了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锌。本次调查血清铜/锌比值随孕期逐渐增高(孕妇组为1.12±0.61,产妇组为2.61±0.02)。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中铜/锌比值皆高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母乳轮状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母乳中RV研究乳母感染RV与婴幼儿RV肠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RV肠炎婴幼儿母亲母乳测定RV抗原;另收集健康婴幼儿母亲母乳测定RV抗原。RV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共进行检查RV性肠炎婴幼儿及其母亲共213对,婴幼儿年龄1个月~2岁。其中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162例,占76.06%。同时设对照组:婴幼儿年龄1个月~2岁,无消化道症状,母乳喂养,查母亲乳汁RV抗原共50例,母亲乳汁RV抗原阳性者2例,占4%。|u|=9.36>2.58,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1]。结论母亲感染RV可能通过乳汁传染给自己的婴幼儿使其患RV肠炎。  相似文献   

13.
人奶、牛奶和新生儿配方奶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新生儿用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以及母乳EGF含量与新生儿成熟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7份人初乳、4种新鲜牛奶和8种基于牛奶的新生儿配方奶的EGF含量。结果:早产儿乳中EGF含量最高,其次是足月儿乳,母乳EGF含量与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新鲜牛奶的EGF水平(16.6±3.8) nmol/L与足月儿乳相当;非水解蛋白质配方奶中EGF含量较低,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的EGF浓度在可测范围之下。结论:早产儿乳中EGF的高含量可能代表着一种与早产儿加速生长发育相适应的代偿机制。配方奶中的EGF不足甚至缺乏,不宜应用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胃肠道受损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妇住院期间采用乳旁加奶器(空针)对提高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7月出生的新生儿及其母亲4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以母乳喂养为基础,同时配合乳旁加奶器(空针)的应用,对照组则采用母乳喂养为基础,同时配合奶瓶添加配方奶,分别观察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母乳达充盈的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在产妇乳房胀痛,母乳达充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住院期间,以母乳喂养为基础,配合乳旁加奶器(空针)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产妇乳房胀痛情况,产奶时间较快并有效的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5.
朝阳地区孕妇和乳母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辽宁省西部山区-朝阳地区孕妇和乳母的营养状况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作者等合作于1989-1990年对朝阳地区孕妇、乳母的营养素摄入量、血清锌及发锌的含量和有关锌生化指标、乳母乳汁中的微量元素以及羊水、母婴血清中锌含量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可看出除热能和铁以外,大多数营养素仍不程度低于供给量标准。从膳食调查中发现膳食结构不够合理,从锌的摄入来源来看,植物性食品占85%,而动物性食品仅占9%,血清锌随孕周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新生儿脐血锌水平高于产妇组。随孕周增加,羊水锌含量逐渐增加,母体血清锌水平略有下降、产妇组血清锌水平与婴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表明与胎儿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产妇母乳含量与母血、脐血铅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南京地区170例产妇抽取母乳与母血、脐血中铅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母血铅含量为14.87-121μg/L,均值为69μg/L;铅含量为15.42-114.32均值为48.74;母乳铅含量为12.42-99.36μg/L,均值为50.23μg/L。母血铅/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r=0.398,P〈0.05);母血铅/初乳铅含量呈正相关(r=0.571,P〈0.01);乳铅/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r=0.489,P〈0.05)。结论脐血铅含量呈正相关,血铅可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母血铅含量与脐血铅水平及母乳铅水平受母血铅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学的进展,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母乳进行研究,对促进母乳喂养、建立爱婴医院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石家庄市40名产妇的169份初乳和29份成熟乳进行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瘦素和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鼠脂肪生长与分解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离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1组)和高脂喂养组,分别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7周后,高脂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分为正常量喂养组(C2组),80%量限食喂养组(HR组),80%量限食喂养同时注射瘦素组(HRL组)和正常量喂养同时注射瘦素组(HL组)。分别在10周、17周、18周和23周末期测量各组大鼠的体重,取大鼠血液检测瘦素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结果高脂喂养阶段,大鼠的体重,血液瘦素水平和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都较C1组显著增高。限食喂养阶段,限食使大鼠血液瘦素值显著降低(P0.05);限食或注射瘦素都使大鼠的体重、脂肪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限食同时注射瘦素时减少更加显著(P0.05)。结论限食同时注射瘦素共同发挥增强脂肪分解代谢的作用,与抑制PPARγ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因病理原因短期断母乳的新生儿再恢复母乳喂养的可能性以及一些影响因素。方法:对71例因患病而住院,短期与母亲隔离,病愈后出院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上门调查,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结果:2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 67.6%,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为 54.9%,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只有 31%,4月内时的纯母乳喂养率为 8.5%。影响母乳再喂养的原因主要是母乳缺乏,其次是母亲、家庭对母乳喂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其他原因有母婴患病、母亲白天上班有时间冲突等。结论:病理新生儿短期断母乳后仍可恢复母乳喂养。出院后继续哺乳宣教、采取促进乳汁分泌的措施是提高母乳喂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沙淑慧 《医学信息》2019,(22):52-54
当前我国对母乳捐赠的认知及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育龄女性对母乳捐献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母乳库的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本文首先介绍捐赠母乳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国内外捐赠母乳的研究现状,对影响母乳捐赠的社会学因素进行归纳,并对母乳库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