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后外侧融合基础上,单枚BAKcage斜向置人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27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19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2例,Ⅱ度滑脱7例,分别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A组)或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椎体间植骨融合(B组)两种270。融合方法治疗。结果19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总体满意率为95%,其中A组为100%,B组为91.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9例病人均完全复位,随访复位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人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明显后移沉降和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人术后1年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最终随访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1.2mm,B组较A组明显。结论两种后路270。植骨融合方式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对后柱破坏少,具有较高稳定性,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并能明显降低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复位丢失率,提高脊柱融合率。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弓根固定270°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单侧后外侧融合基础上,单枚BAKcage斜向置入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的270°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对19 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12 例,Ⅱ度滑脱7 例,分别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A组)或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侧后外侧融合并椎体间植骨融合(B组)两种270°融合方法治疗.结果 19 例病人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JOA评分总体满意率为95%,其中A组为100%,B组为91.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9 例病人均完全复位,随访复位无明显丢失.所有病人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明显后移沉降和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人术后1年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最终随访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1.2 mm,B组较A组明显.结论 两种后路270°植骨融合方式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对后柱破坏少,具有较高稳定性,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并能明显降低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复位丢失率,提高脊柱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BAK)融合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椎体间界面固定新技术。我院自2000年1月,采用BAK融合技术治疗12例13节段腰椎滑脱患者,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分别为50~63岁,平均54岁。部位:L5滑脱3例,L4滑脱8例,L4和L5同时滑脱1例。滑脱程度:术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按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9例10节段,Ⅱ度滑脱3例。术前主要症状:全部有反复发作的下腰痛一年以上且经保守治疗无效,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51.8岁,行腰椎后路病变节段附件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间植骨融合。随访1~7年,观察JOA评分、融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3.53、82.35和85.29。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器(AIFC)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32例,Ⅰ~Ⅱ度滑脱20例,Ⅱ~Ⅲ度滑脱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4例。前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27例,其中18例同时行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46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10例,植入1个18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4例。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6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个月部分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有1~2mm的回落丢失,发生椎间隙感染、AIFC破裂、断钉各1例,全部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理想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滑脱病例,采用RF系统对滑脱椎行撑开提拉复位,以恢复体正常序列和椎间高度;彻底减压椎管和神经根管;从椎间后外侧斜放单枚填塞自体骨的BAK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平均9.1个月。原腰腿痛症状消失,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结论: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路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选择11例有严重神经根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观察复位情况、融合率、客观疗效评价、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2例,原位融合1例。全部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8例,良2例,可1例。并发症:术后发生对侧神经根疼痛2例。结论:有严重神经根症状的腰椎滑脱建议充分减压,尽可能复位。椎间植骨融合率高。结合Steffee钢板具有较好的复位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的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中资料齐全的82例,均在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cage行椎间融合固定。58例为1枚cage从后斜向前呈45°置入,24例为2枚cage从后向前垂直置入。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位移、滑脱有否复发,测量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的高度与近心端第二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4~86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79.3%。19例Ⅰ度腰椎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47例Ⅱ度滑脱患者5例留有Ⅰ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患者4例留有Ⅰ度滑脱。至随访时,使用1枚cage或2枚cage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二椎间隙高度的比值较术后2周时的比值减低,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滑脱无复发。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加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折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1枚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6例腰椎滑脱患者,按Meyerding分度: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0例,Ⅲ度滑脱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和神经症状,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36例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根据Ashor的疗效观察项目:优:2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94.4%。结论后路复位固定加360度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2002年21例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5~66岁,平均42岁。合并腰椎间盘脱出7例,腰椎狭窄14例。对神经受压部位针对性的彻底减压,并采用AF椎弓根螺钉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从椎间后外侧置入填充自体骨PROSPACE进行椎间融合。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20例术后原腰腿痛等症状均消失,优良率达95.2%。结论 AF系统加PROSPACE椎间融合器可在有效地解除神经受压的基础上,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脊柱融合,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脊柱滑脱复位内固定系统(spondylolisthesis reduction system,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Cage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6年6月,对5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腰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男47例,女11例;年龄32~66岁,平均45.8岁。病程3个月~7年,中位病程25个月。根据Meyerding分类法,Ⅰ度滑脱38例,Ⅱ度滑脱20例。L4、5滑脱21例,L5、S1滑脱37例。44例为峡部裂性,14例为退行性。椎间高度1.5~10.5mm,平均5.1mm。结果患者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200~500mL,平均250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5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3.6个月。根据Macrab评定标准,优5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8.3%。Ⅰ度滑脱者完全复位;Ⅱ度滑脱19例完全复位,1例复位1/2;完全复位率98.3%。术后3~6个月57例椎间融合,融合率98.3%。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至9.6~12.5mm,平均11.6mm,且随访期内无高度丢失。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SRS复位内固定、单枚斜向Vigor Spacer Cage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稳定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PL D)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经皮穿刺 PL D联合透明质酸钠骶管注射 (治疗组 ) 2 6例 ,单纯经皮穿刺 PL D(对照组 ) 2 2例。术后每 3个月随访一次 ,至术后 2年 ,根据改良的 Macnab标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 16例 ,显效 5例 ,有效 4例 ,无效 1例。显效率为 80 .77%。对照组痊愈 8例 ,显效 7例 ,有效 5例 ,无效 2例。显效率为6 8.18%。两组疗效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切除术与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及安全等优点 ,是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9岁。滑脱部位:L33例,L423例,L511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度滑脱12例,度滑脱20例,度滑脱5例。观察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均获3~36个月随访。术前与术后2周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腰椎生理前凸角、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3个月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邹德威评分标准,优2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4.6%。患者术后3~8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3.9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提供理想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种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14例腰椎滑脱患者。男45例,女6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岁。其中度滑脱85例,度滑脱24例,度滑脱5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自体髂骨椎间融合,42例);B组(自体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C组(BMP人工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比较术后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A、B及C组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1.0%、80.6%及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1.0%、83.3%及97.0%,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好,优于自体髂骨和自体骨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16.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10例,乙3~43例,L5~S12例,L3~4、L4~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8例,椎间孔外型2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6例。L2.3 1例,L3,4 5例,L4,5例,L5、S1 2例。CT扫描显示在相应椎间孔内、椎间孔外、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相同的CT值密度影像。手术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3例。结果术后16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9个月。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3例。术后CT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向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的占位消失,同节段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椎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18.
单纯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单纯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1997年-2001年腰腿痛的143例病例,其中例为单纯黄韧带肥厚所致,年龄65-78岁,均手术行单纯黄韧带切除,达到椎管减压,结果:此类患者均为老年,病程长,可有急性加重过程,疼痛可与椎间盘突出相似,但以下腰疼痛明显,而下肢放射痛相对较轻,临床及影像学均易误诊。结论:退变引起的黄韧带肥厚可造成椎管狭窄及根性疼痛,手术切除后症状明显缓解。长期随访,患者腰痛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21例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4例、2~7天9例、8~14天3例、4周以内5例,均为骨折脱位,其中C6、7 7例,C7 9例,T1 5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6例、C级9例、D级3例。手术行前方入路,骨折椎体大部分切除彻底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并使用前路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全组21例,除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1例外,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A级2例、C级1例、D级9例、E级8例,脊柱序列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前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节段稳定性好,是治疗颈胸椎连接段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应用自身增强一聚乙酯(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 acid,SR—PGA)、自身增强一聚丙酯(self—reinforced 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钉、棒,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35例,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4~62岁。均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h~29d。应用SR—PGA全螺纹钉9枚,SR—PLLA拉力螺钉26枚,SR—PLLA固定棒15枚。术后行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于1~3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积液。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美国骨科协会(AASO)关节功能评价:优2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3%。结论可吸收内固定钉、棒治疗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