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科收治的10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UL4B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UL4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UL4B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88%(57/102),CUL4B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0)、肿瘤远处转移(P=0.009)、pTNM分期(P=0.001)、Duke's分期(P=0.002)、肝转移(P=0.015)和腹膜转移(P=0.025)有明显相关性。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差(P<0.001)。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P<0.001)、血管侵犯(P=0.038)和CUL4B高表达(P<0.001)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UL4B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PEB4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CPEB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PEB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34%(80/142),其表达与肿瘤直径(P=0.037)、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P=0.013)、淋巴结转移(P=0.011)、pTNM分期(P=0.001)和Duke’s分期(P<0.001)等临床病理参数有显著的相关性。CPEB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uke’s分期(HR=3.216,95%CI 2.21~4.68,P<0.001)和CPEB4表达(HR=6.264,95%CI 3.048~12.875,P<0.001)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PEB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 B 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 PBEF 的表达水平,分析 PBEF 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 PBEF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9%(55/68)和29.4%(20/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1,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PBEF 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0.11,P >0.05)、性别(χ2=0.39,P >0.05)、组织学类型(χ2=0.54,P >0.05)、是否穿透浆膜(χ2=1.55,P >0.05)无关,但与分化程度(χ2=6.29,P <0.05)、淋巴结转移(χ2=4.32,P <0.05)、远处转移(χ2=4.16,P <0.05)及临床分期(χ2=7.58,P <0.05)有关。PBEF 蛋白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8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 >0.05)。结论PBEF 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 Oct-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Oct-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1%(60/101),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P=0.020)、肿瘤 T 分期(P=0.030)、N分期(P=0.001)、TNM 分期(P<0.001)和 Duke 分期(P<0.001)显著相关。 Oct-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1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体 5年生存率56.1%(P<0.001)。 Oct-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51.22%,显著高于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27.72%(P=0.001)。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HR=0.433,95% CI:0.243~0.772,P=0.005)、TNM分期(HR=3.49,95% CI:2.352~5.181,P<0.001)和 Oct-4阳性表达(HR=0.432,95% CI:0.248~0.754,P=0.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Oct-4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L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胰腺癌组织中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并以44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Livin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4.5%;Livin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7,P<0.001);VEGF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和13.6%;VEGF在44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47,P<0.001)。Livin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χ2=6.061,P=0.014;χ2=6.592,P=0.010)、临床TNM分期(χ2=4.175,P=0.041;χ2=9.992, P=0.002)、区域淋巴结转移(χ2=11.731,P=0.001;χ2=12.002,P=0.001)及神经浸润(χ2=9.950, P=0.002;χ2=7.433,P=0.006)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0,P=0.008)。生存分析表明,Livin及VEGF 均是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Livin及VEGF参与了胰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推测Livin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影响保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保肛的相关因素并比较39例患者行新辅助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4.521,P=0.033)、肿瘤距肛缘的距离(t=36.131,P<0.001)、肿瘤直径(t=7.235,P=0.007)、局部浸润深度(χ2=17.531,P<0.001)和是否行新辅助治疗(χ2=4.366,P=0.037)是影响保肛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 47.59,95%CI 2.262~1001.326,P=0.013)、肿瘤距肛缘的距离(OR 539.28,95%CI 15.165~19177.534,P=0.001)、局部浸润深度(OR 0.005,95%CI 0.000~0.124,P=0.001)和是否行新辅助治疗(OR 0.019,95%CI 0.001~0.601,P=0.024)是影响保肛的关键因素。低位直肠癌行新辅助治疗后对比治疗前:肿瘤直径缩小(P<0.001)、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增大(P<0.001)、局部浸润深度降低(P<0.001)、淋巴结阳性率下降(P=0.020)。结论性别、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是否行新辅助治疗是影响腹腔镜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因素。新辅助治疗能够使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 MMP-13、抑癌基因 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MMP-13、抑癌基因 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 MMP-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13%∶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 =0.000);p73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7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P =0.000)。胃腺癌中 MMP-1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835,P =0.001)、浸润深度(χ2=5.177,P =0.032)、临床分期(χ2=11.107,P =0.00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113,P =0.853)、肿瘤大小(χ2=0.338,P =0.59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628,P =0.072)无关。胃腺癌中 p7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440,P =0.00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5.407,P =0.025)及临床分期有关(χ2=9.497,P =0.003),而与患者年龄(χ2=1.567,P =0.222)、肿瘤大小(χ2=0.841,P =0.392)及浸润深度(χ2=0.554,P =0.498)无关,二者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684,P =0.000)。结论MMP-13和 p73可能共同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胃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Luminal 型乳腺癌 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283例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 P53表达。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和 Log-rank 检验比较,并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 P53表达与肿瘤最大径(χ2=6.285,P =0.043)、淋巴结转移(χ2=15.881,P =0.000)、组织分级(χ2=8.132,P =0.043)、Ki-67(χ2=6.476,P =0.039)有关;而与年龄(χ2=0.955,P =0.328)、月经状态(χ2=3.808,P =0.051)、病理类型(χ2=0.847,P =0.655)、雌激素受体(χ2=1.867,P =0.172)、孕激素受体(χ2=0.937, P =0.333)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χ2=0.110,P =0.741)无关。在283例患者中,P53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7%、66.7%(χ2=12.609,P =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84.4%(χ2=4.153,P =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 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HR =2.484,95%CI 为1.393~4.431,χ2=9.497,P =0.002)和 P53阳性(HR =3.627,95%CI 为1.061~12.401;χ2=4.220,P =0.040)是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HR =3.451,95%CI为1.891~6.297;χ2=16.290,P =0.000)和高组织学分级(HR =2.806,95%CI 为1.091~7.219;χ2=4.582,P =0.032)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uminal 型乳腺癌患者 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等预后因素相关,且 P53过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且年龄≤35岁的标本145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 AR 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 AR 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新疆早发性乳腺癌中 AR 阳性表达率为69.0%(100/1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AR 表达与神经脉管侵犯(χ2=5.309,P =0.021)及淋巴结转移(χ2=6.073,P =0.014)有关,而与民族(χ2=0.097,P =0.755)、年龄(χ2=0.045,P =0.831)、哺育史(χ2=0.066,P =0.797)、肿瘤家族史(P =0.556)、组织学分级(P =0.469)、肿瘤最大径(χ2=1.006,P =0.605)和临床分期(χ2=4.381,P =0.223)无关。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AR 表达与新疆早发性乳腺癌的无瘤生存时间无关(χ2=1.972,P =0.160)。结论 AR 阳性的早发性乳腺癌更易出现神经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可能对临床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4例胃癌组织中HIF-1α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IF-1α、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102/184)、62.4%(116/184);HIF-1α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CD44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4和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71,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HIF-1α阳性表达、CD44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5)。结论 HIF-1α、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01—2011-08-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根治术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早期复发组(62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应用Cox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分析Ki-67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时间关系。结果:128例患者中,早期复发组与对照组肿瘤病理分级(χ^2=11.170,P=0.004)、大体分型(χ^2=7.049,P=0.008)、浆膜浸透(χ^2=9.372,P=0.009)、淋巴结转移(χ^2=16.516,P〈0.001)、pTNM分期(χ^2=40.911,P〈0.001)、脉管癌栓(χ^2=23.944,P〈0.001)以及Ki-67表达(χ^2=18.0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χ^2=10.383,P=0.016)、浸润深度(χ^2=12.674,P=0.049)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P〈0.001)存在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分级(χ^2=10.013,P=0.007)、浆膜浸润(χ^2=11.632,P=0.003)、是否有淋巴结转移(χ^2=14.197,P〈0.001)、脉管癌栓(χ^2=37.532,P〈0.001)、pTNM分期(χ^2=58.200,P〈0.001)、大体分型(χ^2=6.251,P=0.012)以及Ki-67表达(χ^2=18.961,P〈0.001)对肿瘤术后复发时间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增加,其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01;当Ki-67阳性表达〉50%时,患者预后差。结论:脉管癌栓浸润、肿瘤pTNM分期和Ki-67表达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及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i-67对于判断胃癌肿瘤生物学行为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肌动蛋白凝胶蛋白(transgelin,TAGLN)及肌动蛋白凝胶蛋白2(transgelin2,TAGLN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9例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GLN和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GLN、TAGLN2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AGL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7%(54/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8.2%(3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GL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均<0.05);TAGLN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7%(62/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1.5%(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GL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 TAGLN蛋白表达与TAGLN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TAGLN和TAGLN2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AGLN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TAGL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远处转移有关。TAGLN表达、TNM分期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浸润程度相关及能否为胃癌浸润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对应转移淋巴结、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β-catenin检测,分析β-catenin在胃腺癌及对应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明确β-catenin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β-catenin表达有无差异性。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组织细胞膜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2/12),在胃腺癌组织细胞膜的表达率为29.5%(46/156),在转移淋巴结细胞膜的表达率为10.0%(4/40)。β-caten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2=2.160,P=0.142)、性别(χ2=1.229,P=0.268)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4.032,P=0.045)、肿瘤分化程度(χ2=6.093,P=0.048)、肿瘤分期(χ2=4.591,P=0.032)、淋巴结转移(χ2=4.485,P=0.034)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在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灶组织(χ2=6.362,P=0.012)。结论β-catenin可帮助判断胃腺癌恶性程度、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 结合蛋白3(IMP3)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SIL)及放化疗前后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IMP3蛋白在80例 CSCC 组织、90例 SIL(60例高级别、30例低级别)以及30例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IMP3表达与 CSCC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P3在 CSCC 组织、高级别 SIL、低级别 SIL、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6.3%(69/80)、78.3%(47/60)、33.3%(10/30)、0(0/3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1,P <0.01)。放化疗后 IMP3的表达率较放化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0%∶85.0%;χ2=5.79,P =0.013)。IMP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3.97,P =0.046)、分化程度(χ2=5.95,P =0.018)、临床分期(χ2=5.82,P =0.016)、浸润深度(χ2=5.73,P =0.017)相关,而与患病年龄无关(χ2=0.11,P =0.745)。结论 IMP3在 CSCC 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进展相关,放化疗可降低其表达。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中mdm2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dm2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93例大肠癌组织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P21蛋白表达的临床相关性。结果:我们观察到MDM2表达在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异(P〈0.05)。MDM2蛋白表达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X^2=15.977,P=-0.000)。MDM2表达与P21表达成正相关(P=0.023。r=0.210)。单因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MDM2蛋白表达、P21蛋白表达、治疗等单项均可以作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子。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MDM2蛋白表达、治疗4项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结论:mdm2基因的表达与癌症的恶性演进呈正相关;mdm2基因的表达与P21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和埃兹蛋白(Ezrin)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光波/微波(lightwave/microwave,LW/MW)-EliVisionTM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30例正常黏膜中PI3K和Ez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及意义。结果:PI3K和Ezrin蛋白在正常黏膜及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I3K蛋白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有差异(P<0.05),Ezrin蛋白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6,P>0.05)。结论:PI3K和Ez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及判断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7.
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尽国  李昊  张洪福  杨枫 《肿瘤》2008,28(6):498-501
目的:研究S100A4基因差异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并分析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3种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细胞Caco-2、HT29、HCT116的S100A4蛋白表达,RT-PCR检测该3种细胞的S100A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癌旁结直肠组织腺上皮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64.4%(56/87);与癌旁结直肠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3种结直肠癌细胞均表达S100A4蛋白;S100A4 mRNA表达水平的顺序依次为:HCT116最高,HT29次之,Caco-2最低;三者S100A4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100A4基因表达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S100A4蛋白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潜在靶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Bcl-2和 Bax 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 BLBC、57例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LBC)、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 Bcl-2和Bax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生理病理的关系。结果Bcl-2在 BLBC 中的表达率为69.77%,高于non-BLBC 的43.86%(χ2=6.647,P =0.01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21.67%(χ2=23.831,P =0.001);Bax在 BLBC 中的表达率为20.93%,低于 non-BLBC 的45.61%(χ2=6.564,P =0.01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76.67%(χ2=31.270,P =0.001)。Bcl-2和 Bax 在 BLBC 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χ2=6.927,P =0.008;χ2=6.203,P =0.013)及 pTNM分期(χ2=6.331,P =0.012;χ2=5.972,P =0.015)相关。Bcl-2与 Bax 在 BLBC 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408,P <0.010)。结论Bcl-2和 Bax 分别在 BLBC 中高表达和低表达,两者可能共同作用使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从而促进了 BLBC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基因 m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确诊为 NSCLC 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术前治疗。采用分支-DNA 液相芯片技术对获取的肿瘤组织中 MET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 MET 基因 mRNA 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ET 基因 mRNA 以中度表达为主,低度、中度和高度表达的比例分别为22.9%、50.0%和27.1%。MET 基因 mRNA 表达与患者病理类型(χ2=7.183,P =0.020)和 TNM分期(χ2=24.566,P =0.017)有关,与性别(χ2=0.566,P =0.754)、年龄(χ2=1.857,P =0.395)、吸烟史(χ2=4.959,P =0.084)、分化程度(χ2=5.749,P =0.067)、淋巴结转移(χ2=1.631,P =0.442)和远处转移(χ2=4.261,P =0.119)均无关。结论 MET 基因 mRNA 在 NSCLC 中更易呈现中、高度表达,而且 MET 基因可以作为判断肿瘤病理类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GA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GAL在8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GA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4%,明显高于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1),NGAL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P〈0.05)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形态、病理类型、癌性肠梗阻无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GAL阳性表达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NGAL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预后不良有关,NGAL可能是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潜在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