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娟 《吉林医学》2007,28(16):1784-178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的心身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全部好转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与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健康指导.结果 增加了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和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护理干预效果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和心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疏导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会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71-1072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7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两组均实施一般治疗护理,观察组强化心理疏导。结果:观察组治疗心肌梗死恢复快,减少了治疗日数。结论:心理疏导对治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颖  王桂玲 《大家健康》2013,(1):120-121
目的探讨急诊科加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近年急诊科收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进行强化护理,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教育,以及入院时严格按照急诊护理路径,强化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和治疗护理,与以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强化护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强化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英 《吉林医学》2010,31(16):2511-25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溶栓后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对本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综合护理,81例患者中,显效7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的综合护理,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吉林医学》2014,(6):1341-1341
目的:分析总结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要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对35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心理安抚、健康宣教、病情评估、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脉压容易发生变化,有很大几率会发生其他并发症。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全方位护理,尤其是防止心力衰竭、休克和心脏破裂以及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的护理。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提高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1.
竺正艳  胡敏  李娟 《吉林医学》2014,(21):4796-479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I-74)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评分分别与本组护理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一病一品"护理理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未实施"一病一品"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予实施"一病一品"护理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依从性佳比率、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复发率、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病一品"护理理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朱红玲  张新玲 《吉林医学》2011,(17):3604-360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90例重症监护病房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作用。结论:针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保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两周后的焦虑程度,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结蚤: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频发室早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吕冬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33-13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及护理需求,对西平县中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特殊、饮食、心理、康复等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悉心的护理及合理的健康指导,患者的自主性提高,93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7例死亡,病死率15.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迅速制定执行符合患者需求的综合护理方案,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潘红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55-235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实施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挽救濒死心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结论:正确的护理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并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方法:在入院前急救、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实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放松疗法、进行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救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得到明显的康复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两便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