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藜芦醇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于内皮祖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鉴定;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对照)、1、5、15、60μmol/L]干预72 h,观察其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测定药物干预后,内皮祖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 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白藜芦醇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同时上调e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60μmol/L白藜芦醇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并且下调e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低浓度白藜芦醇可改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并上调eNOS表达,而高浓度白藜芦醇则抑制上述细胞功能和eNOS表达。  相似文献   

2.
端粒随着每个细胞分裂而缩短,白细胞端粒长度(LTL)和端粒酶在多种疾病中被广泛研究,如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代谢危险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端粒长度的变化可能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出生时,男性和女性的端粒长度差异不明确,而成年女性的端粒普遍比男性长,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内源性雌激素暴露或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干细胞采集对外周血细胞成分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连续采集的耐受性。方法 :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连续检测外周血细胞计数、CD3 4+ 细胞及其亚群 ,造血干细胞培养。结果 :采集后 6例患者出现贫血 ,2 1例原有贫血加重 ,血红蛋白由 (10 7.6± 11.7)g/L降至 (10 0 .3± 11.7)g/L (P <0 .0 1) ;9例出现血小板减少 ,17例原有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 ,血小板由采集前的 (96 .46± 5 5 .45 )× 10 9/L降至 (84.71± 14.97)× 10 9/L(P <0 .0 1)。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采集产品中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含量显著相关 (P <0 .0 1)。造血干细胞采集后血中的CD3 4+ /CD3 8-细胞以及CD3 4+ /HLA DR-细胞显著增加 ,而BFU E和CFU GM无明显变化。结论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可使外周血中多能干细胞水平增加 ,但连续采集可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危险性增加 ,但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11,他引:58  
目的:研究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内皮衍生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9例重症急性肾衰(ARF)患者在明确诊断之后行CRRT,每天持续10~12h.采用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AK-10血泵建立体外循环,血滤器采用FH66D型(聚酰胺膜,0.6m2).治疗前和治疗1h,2h,3h,6h,9h和12h(或结束时)取血和超滤液检测TNF,IL-1β,IL-8和NO的浓度.结果:9例患者均存活且脱离肾脏替代治疗.四种细胞因子在超滤液中均未能检出.CRRT开始1h后外周血中TNF浓度轻度升高,但在治疗过程中缓慢降低,6h时达到最低水平,与治疗前和治疗1h相比差异显著(1064±522 ng/L比1678±789 ng/L和1722±735 ng/L,P值分别<0.05和<0.01),随后直到12h时,其浓度基本稳定无显著变化;IL-1β水在治疗后有下降趋势,6h降至最低值,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6~12h间有所回升,IL-8浓度也呈同样变化趋势.NO水平在CRRT开始后亦缓慢降低,9h时达到最低值,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FH66D型血滤器行CRRT对各种细胞因子的清除效能不同:治疗6h时TNF水平显著降低,IL-1β、IL-8和NO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显著变化;适时更换血滤器可能有助于这些介质的清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外周动脉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4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外周血管成形术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25μmol/kg硫氢化钠溶液,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组持续给药7 w。在给药期间的第3、7周,切取颈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血管腔面积和中膜面积变化;ELISA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表达,并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管腔面积均有显著增加(P<0.01),血管中膜面积显著降低(P<0.01),MMP-8含量明显降低(P<0.01),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硫化氢通过下调MMP-8的表达,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而改善外周血管成形术后出现的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功能的动态变化,为病毒免疫实验提供参考。方法:分离健康人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干预组。空白对照组PBMC正常培养,病毒干预组PBMC加入HepG 2.2.15培养上清液中浓缩的HBV共培养。分别在培养4 h、8 h、12 h、24 h、36 h、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进行细胞因子(CK)检测。观察细胞因子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病毒刺激对PBMC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病毒干预后IL-2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因子含量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IL-4、IL-17A、IFN-γ、TNF-ɑ分泌高峰在8 h, IL-6分泌高峰在36 h, IL-10分泌高峰在24 h;空白对照组PBMC中IL-4、IFN-γ各时间点含量高于病毒干预组(P<0.05),IL-6、TNF-ɑ各时间点含量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IL-2、IL-10、IL-17A、含量除个别时间点均低于病毒干预组(P<0.05)。结论:病毒刺激后各细胞因子的分泌高峰不同,可根据各自分泌特点选择恰当的研究时间点;HB...  相似文献   

7.
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程度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s,第一部分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预处理24 h,依次分为他汀1摩组、他汀5摩组、他汀10摩组和他汀15摩组;第二部分不同时间给予10 μmol/L瑞舒伐他汀预处理依次为他汀1 h组、他汀12 h组、他汀24 h组、他汀36 h组;第三部分选用10 μmol/L瑞舒伐他汀作用36 h为预处理组;各组均用TNF-α诱导DCs成熟的方式,三部分实验中,PBS预处理为空白组,仅加TNF-α处理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s表面分子CD86、CD83、CD40、HLA DR、CD80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DCs分泌的趋化因子,~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DCs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DCs细胞质NF-κB抑制蛋白(IκBα)、NF-κ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作用组CD86表达均有下降趋势;经终浓度10μmol/L瑞舒伐他汀处理36 h后DCs表面分子CD83、CD40、CD86、HLA-DR、CD80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上清液中MCP-1浓度以及DCs促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后各组,IκB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加,NF-κB含量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并表现一定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但当剂量达到10μmol/L,作用时间为24 h时,作用达到一个平台期。结论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可以抑制外周血单核来源的DCs成熟,并影响DCs的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s)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 (10 -3 mol/L、10 -5mol/L、10 -7mol/L、10 -9mol/L)干预一定时间 (6、12、2 4h和 4 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并观察缬沙坦的影响。结果 AngⅡ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 ,10 3 mol/LAngⅡ作用 2 4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P <0 0 1)。AngⅡ也显著增强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这些作用。结论 AngⅡ可通过血管紧张素 1受体介导增加EPCs数量、改善其功能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血行感染对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01~2016-12收治的328例金葡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行感染(SAB)81例,呼吸道感染(SAR)103例,伤口局部感染(SAW)94例以及泌尿道感染(SAU)50例。分析不同感染情况下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情况,以及SAB组感染控制后PLT变化情况与其他临床及实验室参数的关联性。结果感染控制后,SAB组、SAR组及SAW组的PLT水平均高于感染控制前,MPV水平均低于感染控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U组的PLT和MPV水平在金葡菌感染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后,SAB组PLT变化情况与感染控制所需时间和MPV变化率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控制后PLT变化率与MPV变化率呈负相关(P0.05),感染控制后PLT变化率与感染控制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金葡菌血行感染会导致患者外周血PLT减少,感染控制后PLT变化率与MPV变化率呈负相关,这种变化与PLT的活化和聚集具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LDL(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的时间(6 h,12 h,24h以及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Ox-LDL显著减少外周血EPC数量,200μg/ml Ox-LDL作用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减少了近70%,P<0.001).另外,100μg/ml Ox-LDL呈时间依赖关系减少EPC数量,于24h达到高峰(P<0.01).Ox-LDL也显著损害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Ox-LDL可减少EPC数量并损害EPC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ox LDL(分别为25,50,100,200μg/ml)和LDL(100μg/m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和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EPC,分别观察EPC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Ox LDL显著减少外周血EPC数量,200μg/mlox LDL作用24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减少了近70%,P<0.01)。另外,100μg/mlox LDL呈时间依赖关系减少EPC数量,于24h达到高峰(P<0.01)。Ox LDL也显著损害了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Ox LDL可减少EPC数量并损害EPC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肥胖者外周血白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肥胖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ABCA1、ABCG1和ApoA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肥胖组ABCG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536±0.271 vs 6.243±1.511,p<0.05), ApoA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0.385±0.188 vs 0.206±0.062,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BCG1mRNA表达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403, p=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BCG1mRNA表达与体重指数BMI呈独立相关性(β=-0.488,p=0.004)。结论 肥胖者外周血白细胞ABCG1 mRNA表达下调,且ABCG1 mRNA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这可能是肥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等的影响。方法PBMC及JurkatT淋巴细胞用含不同浓度(1000、100和10μg/ml)囊液的DMEM培养基培养5d后,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用含植物血凝素(PHA)的DMEM培养基培养PBMC,以MTT法观察PBMC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数量及CD4+/CD8+值,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BMC细胞凋亡。结果各浓度囊液对PBMC和JurkatT淋巴细胞未显示出毒性作用。囊液不影响PHA对PBMC的增殖功能。在1000μg/ml囊液组CD4+、CD8+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CD4+72.08±4.10,CD8+29.32±2.62)相比,CD4+(49.32±8.32)显著减少(P<0.05),CD8+数量(32.02±6.57)略增加(P>0.05),CD4+/CD8+比值减少。未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细粒棘球蚴囊液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以使CD4+、CD8+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改变,向Th2免疫抑制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肝炎病毒对宿主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致畸变以及染色体畸变与肝脏病变、病原复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抽取各临床期病毒性肝炎患者64例外周血,肝素抗凝,培养,分离淋巴细胞,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片,做肝功能及病原学指标检验。观察染色体畸变率及畸变类型分析。50例标本有染色体畸变,15例染色体畸变率≥3%,16例染色体畸变率高达4%-6.5%。肝炎病毒感染可致较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肝脏损伤程度及病毒复制指标与染色体畸变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C反应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mg/L、2.5mg/L和5.0mg/L)作用不同时间(24h、48h和72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I]r)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氯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押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 mg/L、2.5 mg/L和5.0 mg/L)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霉酚酸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表达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eng W  Huang H  Xu C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5):329-332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 (MPA)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以植物血凝素 (PHA)作为刺激剂 ,加或不加免疫抑制剂MPA和环孢素A(CSA) ,分组体外培养。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 ;T细胞活化抗原CD69/CD3 、CD2 5/CD3 、溴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 (BrdU)掺入率及细胞周期。结果  (1)MPA、CSA均能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 的表达 ,96h时 ,MPA浓度 1组、CSA浓度 1组分别为(37 6 0± 7 89) %、(5 5 85± 13 6 4 ) % ,与对照组 (74 2 0± 7 5 1)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值分别为0 0 0 0、0 0 0 4 ) ;(2 )对预先活化 72h的T淋巴细胞 ,MPA能显著抑制CD3 的表达 ,继续培养 96h时 ,MPA组、CSA组分别为 (5 2 90± 7 35 ) %、(6 5 0 5± 10 82 ) % ,与对照组 (78 80± 5 0 9)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 0 0 4 9、0 188) ;(3)MPA、CSA均不影响 2 4h时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 ,MPA组、CSA组分别为 (5 5 0 3± 13 98) %、(38 30± 17 38) % ,与对照组 (5 0 11± 19 2 8)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 ) ;(4)MPA、CSA均能抑制T细胞表面CD2 5的表达 ,72h时 ,MPA浓度 1组、CSA浓度 1组分别为(37 15± 7 15 ) %、(6 2  相似文献   

19.
张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20-102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青霉素静注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静注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4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与ABO血型不合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评价ABO血型不合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的影响。方法:使用关键词检索PubMed,筛选出与本研究目的相符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初筛65篇文献,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计884例,其中血型不合417例,血型相合467例。血型不合组(包括主侧不合、次侧不合和主次侧均不合)发生aGVHD的OR=1.53(P=0.004),仅计算次侧不合组OR=1.40(P=0.14),cGVHD在血型相合与不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eta分析支持ABO血型不合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的风险,但对cGVHD无影响。清髓方案可能促进ABO血型不合移植受者发生aGV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