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王枫  陈端颖  雷尚兵  张仲华  况成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37-2137,2140
目的:探讨贫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SCI- 90对3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比非贫困大学生差,在抑郁、恐怖、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强迫等方面均显著差于与非贫困大学生.结论:医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做好贫困生各项心理工作,以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施春华  张琳  王青 《医学与社会》2021,(2):109-112,117
目的:探讨农村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效能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南京市某高校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机会,对1250名来自全国各省的农村籍大学新生进行整群抽样,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常用测量工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并同时采用了应对效能问卷(CEQ).结果:农村籍大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宁夏大学生中抽取回族贫困生220人,用90项症状自评量、个人评价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汉族贫困生和回族贫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其它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偏执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职回族贫困生与本科回族贫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PEI总分、消极应对是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宁夏回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大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生江  王艳  谢嵘 《农垦医学》2009,31(3):250-253
目的:了解我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规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CCSMHS)和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中国大学生常模和非贫困生要差,在多个因子得分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呈现不同人群的分布规律.结论:需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实行全面系统的干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程坤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48-549,552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其中有170名贫困大学生,230名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特质焦虑水平不显著,而状态焦虑水平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t=2.386,P<0.05)。贫困大学生焦虑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问题解决和退避两种应对方式对焦虑有较高的预测力。结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和应对方式有密切相关,所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焦虑心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71名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并对其结果与512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结果:贫困女生与非贫困女生各因子分测评结果除恐怖因子、妄想症外,贫困生的其余各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P<0.05或P<0.01)。结论:大学贫困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女生,需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比例也较高。研究结果对贫困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97-200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吉林省3所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有网络成瘾问题的人数为89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为66人;网络成瘾总分为56.94±13.78,心理健康总分为153.57±50.14.性别对网络成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与网络成瘾分组对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晋  龙兴跃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25-625,640
目的探明贫困大学生进行学业自救对心理健康潜在的影响。方法对成都医学院249名不同成绩的贫困大学生用SCL-90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成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成绩相对落后的贫困大学生比,各项因子P<0.05或P<0.01,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导贫困大学生努力学习,进行学业自救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5所高校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在性别、地域来源等有差异。结论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情感引导,尤其不能忽视对女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简称CCSMHS),采用整群团体施测的方式,对223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问题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结论: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差别,根据城乡不同生源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CSMHS对2 232名沈阳医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沈阳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来源城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源农村学生。结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大学生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颖华  吴均林 《医学与社会》2009,22(8):66-67,71
目的:了解大学生利用心理卫生服务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方法:采用,自拟的大学生利用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对5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41.8%的人曾经有接受心理卫生服务的需要,但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只占14.5%;大学生选择的服务人员、机构和形式分别为心理治疗师、网络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的大学生所考虑的问题有显著差别。结论:有心理困扰而未及时寻求心理卫生服务者占大多数;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机构的种类、形式、经济性、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影响大学生选择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异同.方法 使用SCL-90、16-PF测验、安全感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其中139名独生子女大学生为研究组,139名在性别、居住地等方面与独生子女相匹配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为对照组.结果 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分及总均分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在16-PF中稳定性、恃强性和兴奋性3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而忧虑性因子的得分则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P<0.05),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安全和确定控制因子及安全感总分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得分(P<0.01).结论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留守经历为切入口,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以期从实证角度帮助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安庆市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调查学生留守经历状况,并综合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父母外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与父母团聚频率的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双方均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超过1年、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小学及以前、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上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父母其中一人外出、父母外出打工年限在1年以下、学生开始留守年龄段在初中以上、与父母团聚频率在半年以内的学生(P < 0.01)。结论曾经的留守经历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作为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新生开展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调查,综合了解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针对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所反映出来的多方面心理问题,结合国情、校情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要求,提出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社会及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对单亲大学生开展心理干预,以多元系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省某侗族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侗族地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指导和干预.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侗族地区两所初中6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各年级学生之间、男女学生之间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结果: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初三年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初一年级差.结论:贵州省某侗族地区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引起足够重视,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校护理专业的实习生350人,对其进行4个不同时点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实习后4个月(T4)调查对象SCL-90总分比实习前2周(T0)、实习后1个月(T1)和实习后7个月(T7)高(P<0.05);不同时点高职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生在实习不同时点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心理问题在实习前期尤为明显;对不同实习时期护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倾向与心理状况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土家族大学生心理状况与人际间暴力倾向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土家族大学生944名,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调查其在近期内的心理状况与人际间暴力的发生情况,使用Epi Data 3.1软件和SPSS16.0 for window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土家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的发生率为41.1%,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人际间暴力倾向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心理状况的整体水平较好。SCL-90因子得分越高,对他人施与暴力的倾向性就越大。结论土家族大学生人际间暴力发生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大学生好;心理异常与人际问暴力倾向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自评症状量表对某校中医、药学和医学影像专业一年级大专生153人进行测量,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全国青年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U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查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6.41%,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总和(14.67)大于全国成人常模(12.96)及全国青年常模(13.49),但小于全国大学生常模(15.59)。中医专业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是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危群体,并提示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为提高大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高校1 645名大学生进行入学健康体检和心理健康测量,其中大一贫困生234名,大一非贫困生684名,大三贫困生232名,大三非贫困生495名。心理健康测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①在大一年级健康体检中,贫困生心电图异常一项检出率高于非贫困生(P<0.05)。②大三贫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4项得分高于大一贫困生(P<0.05)。结论: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针对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干预措施,以维护贫困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