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从1980年至1990年收治的残胃再发癌24例,平均52岁,首次手术诊断(?)门癌5例,胃体癌4例,胃(?)部癌15例。24例均经手术证实,两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10个月,平均59.8个月。手术方式:切除残胃者10例,其中1例行残胃大部切除,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肠造瘘5例,胃肠道短路手术6例次,剖腹探查+腹腔内5-Fu灌洗4例。本文对残胃再发癌的手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手术适应证提出了6个应注意的问题,对于残胃再发癌的手术方式,原则上行残胃全切术,根据情况可行联合脏器切除和残胃的大部切除。在无法切除的情况下,视具体病情作相应的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残胃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5年来收治的28例残胃癌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残胃癌根治性切除率为53.57%,姑息性切除率为17.86%,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a,53.33%,33.33%.[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是残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影响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做完手术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不然。残胃是一种癌前状态,其癌变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目前通常将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生的第1个原发癌肿,或胃癌切除术后10年以上发生的第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中9例(60.0%)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施行姑息性手术、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施行姑息性手术者均在4个月以内死亡、根治性手术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41.7%和16.7%。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先生68岁,10年前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身体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近一年上腹饱胀时有剑突下隐痛,曾在院外按“胃病”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门诊胃镜检查见胃小弯侧有一溃疡面,经活组织检查及病理报告为胃低分化腺癌,入院后开腹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对话残胃癌     
张禹 《健康世界》2011,(4):28-29
胃部手术能不做就不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残胃癌的发病率,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7.
朱新兵 《工企医刊》2000,13(1):39-39
笔者自1989年3月~1998年3月,共诊治残胃癌7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48岁~74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首次手术因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均行毕Ⅱ式;残胃癌发生时间距首次手术时间最短7年,最长25年,平均19年;本次就诊主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消瘦,其中贫血7例,黑便3例,上腹部包块2  相似文献   

8.
胡世民 《现代保健》2011,(8):173-174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5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残胃癌患者中,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65.5岁.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5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48例为Billro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由胃镜发现50例(92.6%),钡餐造影发现4例(7.4%).4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手术后;胃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复发是影响病人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我院自2000年12月~2004年9月为17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先就胃癌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再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并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6年至1992年共收治残胃癌1例,残胃再发癌4例和华东医院收治的残胃癌10例,残胃再发癌4例共19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等加以讨论,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资料 1性别和年龄 19例中男18例,女1例,其中残胃癌11例,中位年龄为63.6岁,残胃再发癌8例,中位年龄为63.1岁,两者无显著差异。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53岁,中位年龄63.4岁,其中57~67岁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对胃癌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和普通护理会对其治疗产生怎样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3年1月到本院进行胃癌治疗中的5例胃癌病患作为本次实验案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第一组空白组27例胃癌病患进行普通护理,对第二组实验组27例胃癌病患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优质护理和普通护理对的身体、心理病患的照顾产生怎样影响.结果 空白组的护理有效率为22%(P>0.05).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9%(P﹤0.05).结论对胃癌病患进行优质护理更有利于提高胃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郑豪 《中国校医》2020,34(2):F0002-F0002,F0003,99
目的 探讨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96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226.31±36.34)min、淋巴结清扫数量(12.97±4.01)个,与对照组相比(220.48±29.89,13.19±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失血量(114.49±20.27)mL、术后排气时间(3.18±0.42)d、切口长度(4.35±0.56)cm等其他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168.29±39.78,5.39±0.66,16.34±2.04),(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9.17%),高于观察组(12.50%,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可以达到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具有切口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短期PN对残胃排空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短期肠外营养(PN)对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的影响。 方法: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40例病人,随机分为PN支持和常规补液治疗两组,术后分别予以短期PN支持和常规补液治疗,并于术后第5天用核素标记法检测病人残胃排空速度,同时监测手术前、擗氮平衡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5天残胃排空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PN支持组的负氮平衡改善较常规补液组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91例)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开腹组,107例)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进食时间快[(260.08±26.28) min比(231.74±17.33) min、(152.13±51.05) ml比(348.00± 110.36) ml、(5.02±0.82) cm比(19.13±1.57) cm、(2.79±0.75)d比(4.49± 1.09)d、(9.97±2.08)d比(12.15±2.46)d、(6.91±1.44)d比(7.45±1.08)d,P<0.05],而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胃癌及早期胃癌的筛查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某县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24014例患者的胃癌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检出胃癌341例,胃癌检出率1.41%,经活检病理及手术巨体病理共检出早期胃癌3例,检出率0.012%。结论:基层医院也能检出早期胃癌,并有望今后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间61例65岁以上胃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高龄胃癌病人初次就诊时间晚,平均7.2个月,并存病多(73.4%),肿瘤切除率为88.5%,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3%。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胃癌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有助于提高高龄胃癌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3.32±33.12)mL,对照组为(266.53±41.64)mL,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时间、镇痛药使用例数、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procedure for eradicative brachytherapy that can deliver a curative boost dose to bulky (>4 cm) vaginal stump recurrence of uterine cancer without risk of damaging surrounding organs. We separated risk organs (the rectum and sigmoid) from the target during brachytherapy, with a hyaluronate gel injection into the pararectal space via the percutaneous paraperineal approach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he rectum anchored to the sacrum by native ligament was expected to shift posteriorly. We encountered a patient with bulky stump recurrence of uterine cancer, approximately 8 cm in maximum diameter. She was complaining of abdominal pain and constipation due to bowel encasement. Following 50 Gy of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we applied a single fraction of brachytherapy under gel separation and delivered 14.5 Gy (50.8 GyE: equivalent dose in 2-Gy fraction calculated with linear quadratic model at α/β = 3) to the target. The gel injection procedure was completed in 30 min without complications. A total irradiation dose of 100.8 GyE was delivered to the target and the cumulative minimum dose to the most irradiated rectosigmoidal volume of 2 cc (cumulative D2cc) was calculated as 58.5 GyE with gel injection, and was estimated to be 96 GyE without. Over three years, the local stump tumor ha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with no complications. Brachytherapy with a pararectal gel injection can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eradicative option for bulky vaginal stump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诊断延迟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诊断延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衢州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收治的胃癌患者232例。分析其诊断延迟及影响因素。结果:胃癌患者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是3.6月(o.5月~36月),其中短期延迟119例,中期延迟57例,长期延迟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8)、居住地(P=0.000)、文化程度(P=0.026)、症状多少(P=0.000)是影响胃癌患者诊断延迟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65岁以上、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既往无就医史、多发症状患者发生长期延迟的危险性高(P〈0.05)。结论:低文化程度、老年、既往无就医史等三类人群胃癌的诊断延迟情况较严重,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胃癌早期诊断的宣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对阴道微生态影响及其与阴道残端感染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术后化疗(观察组)及术后未化疗(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各64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6个月阴道微生态和阴道残端感染状况,记录两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血清CA125、CA199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28.1%)、病原体感染率(20.3%)及阴道残端感染发生率(17.2%)均高于对照组(12.5%、7.8%、4.7%)(P<0.05)。术后5年时,观察组总生存率(90.6%)及无瘤生存率(81.3%)均高于对照组(76.6%、65.6%)(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初次手术后化疗可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并增加阴道残端感染风险,但化疗能控制远期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于患者远期预后有利。提示临床化疗后应注意防控患者阴道微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