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HbA1c水平<7%及≤6.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改善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糖控制欠佳,年龄≥7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共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35、4.64,P均〈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白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50、1.04、0.89,P均〉0.05)。低血糖发生率试验组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均〈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针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经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满意降糖效果的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半年,观察记录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和≤6.5%者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服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改善血脂代谢,同时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艾塞那肽在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较差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30)和门冬胰岛素30组(n=30),其中艾塞那肽组采用艾塞那肽5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4周之后剂量增至10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制定起始剂量,餐前注射,每隔1~2天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情况、胰岛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判定。结果 艾塞那肽组血糖、体质量指数、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功能指数改善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且无低血糖发生,仅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艾塞那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是更好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诺和锐30组(n=60)每日3次诺和锐30皮下注射;诺和灵组(n=60)每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结果 2组相比,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1),胰岛素用量更少(P<0.01),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与诺和灵R+N每日4次注射治疗,比较整体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达标时间和胰岛素使用量等。结果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能有效控制血糖,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2h餐后血糖(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诺和灵R+N每日4次注射比较,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上更优(P<0.05)。结论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能有效、全面控制血糖,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中国全文期刊网(从建库截至2009年12月)所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然后采用RevMan 5.0.2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低血糖发生率和糖尿病缓解率。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59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1个试验外,其他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以胰岛素需要量和糖尿病缓解率为结局指标的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均能控制空腹血糖[WMD=–0.21,95%CI(–0.42,0.00),P=0.05]和餐后血糖[WMD=–0.24,95%CI(–0.57,0.08),P=0.14]。胰岛素泵治疗使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更少,比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大约少2.74天[WMD=–2.74,95%CI(–3.33,–2.16),P〈0.000 01];且所需胰岛素量更少,约少7.78单位[WMD=–7.78,95%CI(–9.25,–6.31),P〈0.000?01]。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胰岛素多次注射组,约减少了69%[OR=0.31,95%CI(0.12,0.80),P=0.01];而糖尿病缓解率比多次胰岛素注射组增加约46%[OR=1.46,95%CI(1.01,2.10),P=0.04]。结论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优于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但因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情况和医生经验,权衡利弊后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64例,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治疗时间8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诺和灵30R组(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效果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试验组)和每日2次(对照组)注射控制血糖,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早餐后2 h血糖[(8.36±4.34)mmol/L与(7.08±2.5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4),午餐后2 h血糖[(11.82±3.93)mmol/L与(7.54±3.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4,P<0.01),午餐后3 h血糖[(12.69±4.01)mmol/L与(8.78±3.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0,P<0.01),晚餐前血糖[(7.18±2.85)mmol/L与(6.85±3.0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3),晚餐后2 h血糖[(9.82±0.15)mmmol/L与(7.82±1.2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P=0.02).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8.23±2.50)mmol/L与(6.65±3.2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6,P<0.01),血糖达标时间[(5.76±2.79)d与(4.55±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0,P=0.047).2组发生低血糖次数(6次与8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6,P=0.545).结论 应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比每日2次注射能更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24 h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80例T2DM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40例(A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40例(B组),均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为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及睡前7个时点血糖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及血糖控制达标所需要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三餐后血糖、HbA1 c、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2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0,30,12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分别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β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状况,以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经过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而HOMA-β、△I30/△G30显著升高(P〈0.001)。结论: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 Med、EMbase、临床试验注册库(Clinical Trials.gov)、CBM、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关于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4 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混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方面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18,95%CI(–0.33,–0.02),P=0.03;交叉试验:WMD=–0.38,95%CI(–0.52,–0.24),P〈0.000 01];2预混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方面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82,95%CI(0.65,0.99),P〈0.000 01;交叉试验:WMD=0.64,95%CI(0.26,1.02),P=0.000 9];3预混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93,95%CI(0.31,1.56),P=0.003;交叉试验:WMD=0.74,95%CI(0.19,1.29),P=0.009];4预混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OR=1.27,95%CI(1.11,1.45),P=0.000 6;交叉试验:OR=2.24,95%CI(1.45,3.46),P=0.000 3]。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使用诺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者,早晨进行腹部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每日注射4次者,早晨和下午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上臂注射,睡前进行臀部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结论 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早日达标.  相似文献   

14.
衡浩  李玉苏  黄效生 《临床医学》2007,27(12):50-51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性对比研究,98例患者被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联合拜糖平50 mg每日中午口服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平均餐后2 h血糖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诺和锐30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 R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晚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拜糖平50 mg,每日中午口服的治疗方案,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 R对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或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组和那格列奈组,每组30例。门冬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那格列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FBG)、餐后2 h(2 h PBG)和夜间(凌晨2∶00)血糖,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组和那格列奈组患者各自治疗后FBG、2 h PBG和夜间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门冬胰岛素组患者FBG、2 h PBG和夜间血糖控制情况优于那格列奈组(P0.05);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那格列奈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控制患者血糖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可能更能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每日2次注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特充)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 68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入选病例在继续服用除胰岛素促泌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比较12周后两组HbA1c、八点血糖及曲线下面积、日均血糖和低血糖发生频率等.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HbA1c均显著下降,提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均有效.②诺和锐30组的早晚餐后2 h、中餐前、睡前血糖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日均血糖和八点血糖曲线下面积也有所改善.③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明显地降低餐后血糖、日均血糖及减少低血糖风险,同时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在出院后改用"一针一药"方案,直至停用胰岛素,随访治疗方案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糖尿病住院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门冬胰岛素每日三餐前联合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B组20例门冬胰岛素每日三餐前注射。2组均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直至血糖控制达标,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PG)、C肽、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出院后改为口服药配合晚间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每日胰岛素总量<20U时停用胰岛素,仅用口服药(非促泌剂)配合运动饮食治疗,观察至复用胰岛素时的持续时间。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下降,C肽水平显著增加,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高。出院随访显示仅使用口服药物仍可在一定时间内良好控制血糖。结论初诊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每日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98例,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并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随访3个月后两组脱落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B组患者的日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38.65±7.77)U、(40.27±11.72)U(P>0.05);A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1例(13.41%),B组发生低血糖10例(10.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A、B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6.91±0.74)%和(6.9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脱落5例(6.10%),B组17例(17.3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均安全、有效,但每日3次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方案更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5年2期)、JBI Library(1980年—2015年)、PubMed(1966年—2015年)、中国知网(CNKI,1978年—2015年)、万方(1980年—2015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2015年)中关于延续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提取资料,对符合治疗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RCT,结果显示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生理功能WMD=5.51,95%CI(2.44,8.58),P0.000 4,生理职能WMD=4.94,95%CI(1.53,8.34),P=0.004,躯体疼痛WMD=4.42,95%CI(0.39,8.46),P=0.03,一般状况WMD=6.46,95%CI(3.54,9.38),P0.000 1,精力WMD=6.98,95%CI(4.59,9.37),P0.000 01,社会功能WMD=6.19,95%CI(3.38,9.01),P0.000 1,情感职能WMD=8.27,95%CI(5.92,10.63),P0.000 01,精神健康WMD=7.28,95%CI(3.95,10.61),P0.000 1],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的HbA1c值[WMD=-1.33,95%CI(-2.10,-0.56),P=0.000 7],延续护理组焦虑水平的改善优于常规护理组[WMD=1.22,95%CI(0.61,1.83),P0.000 1],延续护理组自尊水平的提高优于常规护理组[WMD=5.90,95%CI(5.14,6.66),P0.000 01],此外延续护理还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结论]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每日注射2次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换用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在治疗第0周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事件共发生3人次。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有效并安全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