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行MHD的ESRF患者所用降压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组:r-HuEPO+ACEI组15例,r-HuEPO+ARB组15例,对照组15例(r-HuEPO+钙离子拮抗药);检测用药第0、4、8、16周时的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b)。结果 r-HuEPO+ACEI组与r-HuEPO+ARB组在治疗0、4、8、16周时的RBC、Hb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的RBC、Hb均明显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r-HuEPO+ACEI组、r-HuEPO+ARB组治疗16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及ACEI均可影响r-HuEPO治疗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联合用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差别。方法将132例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9例、糖尿病肾病13例)患者分A、B、C三个组,分别用ACEI、ARB及联合治疗,观察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钾。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血肌酐、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蛋白降幅在50%-75%时用药剂量C组〉A组和B组(P〈0.01),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和血钾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用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强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1例作为MHD组,搜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反应蛋自(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α),与对照组LL较:检测MHD组血清肌配(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碳酸氢根离子(HCO_3)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MHD组患者有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Ⅱ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药物,将MHD组分为ACEI/ARB服用组和未服用组,比较2组之间CRP、IL-6,TNF-α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MHD组与对照组比较,血CRP升高,分别为(8.88±8.46) mg/L和(0.80±0.20) mg/L;IL-6升高,分别为(10.57±5.25)pg/ml和(1.70±0.43)pg/ml;TNF-α升高,分别为(30.55±12.84)pg/ml和(11.36±3.1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MHD组患者CRP与IL-6,TNF-α,BUN,SCr、透析龄呈现著正相关(r=0.526,P<0.01;r=0.511,P< 0.01;r=0.279,P<0.05;r=0.287,P<0.05;r-0.298,P<0.05),与Alb,TRF,HCO,呈明显负相关(r=0.573,P<0.05;r=-0.46,P<0.01;r=0.479,P<0.01),与Hb,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ACEI/ARB服用组与未服用组比较,血CRP降低,分别为(0.55±0.32) mg/L和(10.07±9.34)mg/L;IL-6降低,分别为(9.66±4.53)pg/ml和(14.24±6.69)pg/ml;TNF-α降低,分别为(26.36±11.25)pg/ml和(38.35±16.4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作为描述MHD患者微炎症状态比较好的生化指标CRP,与患者透析龄、血HCO,有一定的相关性.微炎症状态对MHD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影响.ACEI/ARB药物能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钾血症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即血清钾〉5.mmol/L.临床上根据血钾升高程度分为轻(5.5—6.0mmol/L)、中(6.0—7.Ommol/L)、重度(〉7.Ommol/L),通常可由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为调查高钾血症常见病因及临床症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笔者选取近年来我院治疗的53例高钾血症患者,分别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的变化.以比较两种方法对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比较血管紧张素ⅡⅠ型(ATI)受体拮抗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RB代文组(口服代文80todd)、ACEI洛丁新组(口服洛丁新10mg/d)和常规对照组,各组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心功能按NSHA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内径(LV)、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舒张末期(E/A);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测定心/胸比。结果 代文组和洛丁新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E/A无显著性差异(P〉0.05)。代文组和洛丁新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代文组与洛丁新组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代文和洛丁新对CHF均有效,以代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7例高钾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集体小讲课、个别指导、健康处方、病友交流、饮食记录等.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透析前血钾的情况.结果:教育前有47例高钾透析患者,血钾为(5.84±0.30) mmol/L;教育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患者血清钾均逐渐下降,且低于教育钱,并且3个月时有9例(19.14%)患者血钾升高,教育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对高钾的认知,采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进食钾摄入量,增加透析频率等方式,及时有效清除血钾,从而减少高钾血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CEI组(n=30)、ARB组(n=29)和ACEI+ARB组(n=31),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清蛋白、血压、血肌酐及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联合治疗组尿微量清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与ARB联合用药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较分别单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种透析液钾离子浓度(dialysate potassium,KD)对透析前血钾、高钾血症和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个单中心、开放、自身对照试验,以一定标准纳入患者.于2010年5月某周在用KD=2.0mmol/L(简称KD2.0,以下类同)时为所有入组患者查透析前血钾(此时间点定义为0点),之后调整至KD 2.5,分别于2周、4周、8周和12周查透析前血钾.收集0点前后12周内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对比调整KD前后的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和严重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结果 入组158例患者,2例退出,156例纳入分析.对比KD2.0,使用KD2.5虽然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8%比0.47%,P=0.054).在上调KD 2周后,患者透析前平均血钾、高钾血症及严重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0点,分别为4.78±0.80比4.51±0.79 mmol/L、26.9%比15.4%、9.6%比3.2%,P均<0.05.加予临床干预10周后,透析前平均血钾仍高于0点,但高钾血症发生率可下降至0点水平.结论 使用KD2.5比KD2.0可使透析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可导致透析前高钾血症增多,后者可通过临床干预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单独或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对血钾的影响。方法 4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透析前血钾6.0mmol/L。随机分为A、B两组,于观察起始及1月后A组患者依次加用贝那普利(10mg qd)和氯沙坦(50mg qd),B组患者依次加用氯沙坦和贝那普利,其他用药不变,观察3个月。检测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透析前血钾水平,用药前和用药后3个月清晨透析前平卧位血清醛固酮水平。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方检验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用药前、单独应用贝那普利或氯沙坦以及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血钾水平及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6)。结论 MHD患者单独或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及氯沙坦对血钾水平及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钙、磷代谢的关系,为临床能更好控制钙、磷代谢紊乱,保护残存肾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0例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透析龄≥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透析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年龄(≤45岁组和〉45岁组)、透析龄(〈3年组和≥3年组)、透析频率(每周≤2次组和〉2次组)、残余尿量(无尿组:尿量〈100mL/d和有尿组:尿量≥100mL/d)进行分组,对各组间钙、磷、钙磷乘积与iPTH等进行t检验比较;血清iPTH与透析龄、透析频率、钙、磷、钙磷乘积和残余尿量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根据透析患者年龄和透析频率分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根据透析龄和残余尿量分组,i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残余尿量和透析龄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对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肖蕾  周凌云  付平  陶冶  钟慧 《华西医学》2011,(8):1125-1127
目的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可对肾脏的排钾功能产生影响.研究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RB类药物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7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18例,常规血液透析(HD)每周二次,其中一次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HDF+HD)组20例,每周常规HD治疗两次,HDF治疗一次,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钙(Ca^2+)、磷(P^3-)、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数值变化以及患者皮肤瘙痒缓解情况。结果HP+HD组患者皮肤瘙痒的缓解率为89%,高于HDF+HD组(6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HP+HD组血P^3-、PTH较HDF组下降明显(P〈0.05);但BUN、SCr的下降程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HD能有效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且优于HDF+HD。  相似文献   

13.
刘志康  李列平 《华西医学》2009,(10):2583-258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55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低分子肝素),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Scr、BUN、血浆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4h尿蛋白、Scr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BUN均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治疗后两组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hypertension,RH)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尿毒症RH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间均为16周,观察两组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肌酐、尿素氮)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肌酐、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治疗尿毒症患者RH压方面各有优势,但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抵抗素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rrH)的清除及意义。方法选择MHD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hration,OL—HDF)组31例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抵抗素水平,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血磷、PTH浓度,计算清除率。结果OL—HDF组和HD+HP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L—HDF组和HD+HP组患者治疗后BUN、Cr、UA、血磷、阳H及抵抗素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笨砰均育统计学意义(P均〈0.01)。OL-HDF组患者抵抗素、PTH、BUN、Cr、UA、血磷清除率均高于HP+HD组,且除PT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L—HDF和HP+HD均能清除抵抗素和PTH前者对抵抗素清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树脂吸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S)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MHD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人,即血液透析(HD)组:每例患者每周2~3次HD治疗(每次4h);HD+血液灌流(HP)组:每例患者在HD治疗基础上,每周1次HD+HP治疗(每次2hHP+2hH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血压、血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TI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D组治疗前后血压、PRA、ATII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tsw=-0.615、tDBP==0.660,tPPA=-473,tATⅡ=-0.644,tpTH=-0.170,P值均〉0.05);②HD+HP组治疗后血压、血清PRA、ATII及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sBp:--ii.018,tDBP------25.773,P值均〈0.01:tpRA=-8.267,tAII=-26.593,tPTH=3.061,P值均〈0.05),且各指标均较HD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RP=-8.566、tDBP=-24.257,P值均〈0.01;tm=-8.406,tATⅡ=-25.967,tpTH=-2.383,P值均〈0.05)。结论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MHD患者血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MHD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透析不除水(no water removal,NWR)对于新的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6名日尿量≥1000ml的新透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NWR组和除水(water removal,WR)组,随访6个月。如果透析前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给予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首要终点包括死亡,心脑血管事件,顽固性高血压,浮肿或辅助检查提示明显液体潴留。次要终点为少尿。记录尿量,24h尿肌酐清除率,降压药限定日剂量(the defined daily dose,DDD)指数,计算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心胸比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 NWR组8名患者到达首要终点,WR组9名患者到达次要终点。与WR组相比,随访结束时NWR组患者收缩压(9.0±8.3mmHgvs-2.4±2.0mmHg,P<0.001),DDD指数(1.2±1.02vs-0.9±0.51,P<0.001),尿量(164±351mlvs-726±342ml,P<0.001),心胸比(0.02±0.04vs-0.03±0.03,P<0.001)和LVMI(9.6±17.0g/m2vs-12.0±21.4g/m2,P<0.001)增加更明显,肌酐清除率下降更缓慢(-1.0±0.4ml/min1.73m2vs-2.0±1.0,P<0.001)。结论 NWR对新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但NWR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FKN)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变化,探讨FKN、TIMP-1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期规律血液透析(HD)的患者30例,应用ELISA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FKN、TIMP-1血清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透析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检测其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透析前后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MHD患者HD后的血清FKN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后的TIMP-1水平比HD前升高(P〈0.01)。HD前血清FKN水平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387,P〈0.05),HD前血清FKN与HD前TIMP-1、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TIMP-1水平与HD前Hs-CRP、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HD前后FKN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91,P〈0.05),与HD前后TIMP-1差值及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透析前后TIMP-1差值与HD前Hs-CRP呈正相关(r=0.226,P〈0.05),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FKN及TIMP-1水平增高。HD前后FKN及TIMP-1水平的瞬时变化可能与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