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正常人及失语症患者弓状束结构特点,探讨弓状束功能解剖学结构基础及其在语言功能障碍康复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于2003-11/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完成。选择正常人20例,失语症患者48例,其中Broca失语30例,Wernicke失语13例,传导性失语5例。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Trio 2003T磁共振仪及工作站完成全脑的数据收集和后处理,观察弓状纤维束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纤维束的数量。结果:6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弓状束左右侧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的纤维束数量有差异;纤维束平均向异性值左侧高于右侧(P<0.05)。②Broca失语者:弓状束左侧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右侧减少(P<0.05),左侧弓状束的平均FA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改变主要是前端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移位。③Wernicke失语者: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及纤维束平均FA均较正常人组减少(P<0.05),其弓状束有不同程度损伤,主要是中后部的损伤明显。④传导性失语者:弓状束的损伤主要以功能偏利侧的中部为主,其前、中和后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结论:①弓状束是联系Broca区及Wernicke区间重要联合纤维束,在语言功能的完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个体间存在左右侧的数量及结构的差异。②失语症弓状束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损伤部位与失语类型有关,同时弓状束损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提供语言功能相关的纤维结构信息,探讨旋律语调疗法(melody intonation therapy,MIT)治疗Broca失语症脑纤维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卒中后Broca失语症3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取常规语言疗法,实验组18例,在常规语言疗法基础上再行旋律语调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以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的FA值。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显示,双侧Broca区、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弓状纤维束区及左侧Broca区P<0.001,右侧Broca区P=0.008);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双侧Broca区及弓状纤维束区FA值无统计学差异(右侧Broca区P=0.154,左侧Broca区P=0.228,右侧弓状纤维束区P=0.361,左侧弓状纤维束区P=0.13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侧弓状纤维束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侧弓状纤维束及双侧Broca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Broca区P=0.138,左侧Broca区P=0.093,左侧弓状纤维束P=0.259)。结论旋律语调疗法对Broca失语患者的强化康复治疗后,右侧弓状纤维束区FA值增加,提示MIT的治疗机制与右侧弓状纤维的结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传导性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的特点。方法选择传导性失语患者5例(试验组)及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进行利手评定及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两组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与弓状纤维束之间的关系。结果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传导性失语患者的Broca区、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引起非流利型口语,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结论传导性失语的患者病变部位不仅累及弓状纤维束,Broca区、Wernicke区也可受累,弓状纤维束损伤的部位不同,传导性失语言语障碍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4-02/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且第1次发病、有明确的失语征候群、神志清晰、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8例,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评定结果为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对病变可能波及的Broca区、Wernicke区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主要测量Broca区或Wern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纳入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中,经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12例,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21例,其他失语症类型25例。②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Broca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roca区的达峰时间与对侧镜像区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Wernicke失语患者左侧Wern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对侧镜像区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Wernicke失语患者左侧Wernicke区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的现象。结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提示失语症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处于低灌注的状态。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DTI及Tractography对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症的语言功能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DTI及纤维追踪技术对语言功能区神经纤维分析,试图揭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主要白质结构的改变.方法男,56岁,语言能力进行性下降3年.SIEMENS Trio 200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常规MRI额叶、颞叶轻度萎缩.DTI左Broca区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减少,三角区与Wernicke区无纤维联络.左侧Wernicke通过弓状纤维到达额叶岛盖部的纤维减少.Broca及Wernicke区平均FA及纤维束较正常人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的纤维减少,脑内语言功能区纤维结构及其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是语言功能完成的结构基础,尤其是前后语言功能区之间的弓状纤维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脑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例确诊感觉性失语的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进行常规MRI及fMRI检查,即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分析、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明确患者脑内血流量、代谢及联系纤维的特点。结果常规MRI显示左侧额叶及颞叶萎缩;MRS显示左侧颞叶和额叶前部代谢较对侧明显减低;PWI显示左侧颞极及额前部的血流量较对侧减低;DTI显示左Broca区与其他脑区间纤维联系减少,三角区与Wernicke区无纤维联络;左侧Wernicke区通过弓状纤维到达额叶岛盖部的纤维减少;Broca及Wernicke区平均各向异性(FA)值及纤维束较正常人减少。结论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病变部位主要在左侧颞叶、额叶,与对侧相应区域对比呈现低灌注、低代谢状态,Broca区与Wernicke区联系纤维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分析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功能区白质的改变。方法Broca失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7例,均为右利手,运用DTI对比研究Broca区白质纤维及FA值、DCavg值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纤维数大于右侧镜像区,左右半球FA值及DCavg值无显著差异。病例组左侧Broca区FA值及纤维数小于正常对照组左侧Broca区,但DCavg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右利手Broca区白质纤维有左半球优势,但弥散参数无左半球优势。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FA值降低,纤维数减少,但DCavg值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背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纤维素成像技术是惟一能在活体上进行白质纤维结构分析的方法.目的: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观察Broca失语症时语言功能区及其纤维结构的变化.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临床实验,于2003-11/2005-0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完成.对象:选择不同程度Broca失语症患者30例,女9例,男21例,年龄17~63岁.经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心理研究室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确诊失语症,以不同亚项测试作出失语症分类诊断.方法:应用3T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及工作站对患者完成全脑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选定Brodmann 45、44区和22区、39区及右侧半球相应脑区为语言功能区,脑内与语言功能区密切相关的主要联合、连合纤维束为纤维追踪的兴趣区,分别进行神经纤维束的追踪显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从语言功能区发出的神经纤维束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其它脑区间的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改变,并与文献资料中的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30例Broca失语症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Broca失语症患者的左侧45区和44区纤维束及其平均各向异性阈值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83 65,-5.300 55,P<0.05).②Broca区向下穿行的纤维束中断或移位,与弓状纤维束前部的联系松散或分离,到中央前回及额叶内侧面的纤维减少.③Broca失语症的弓状纤维束的改变主要是前端的纤维束完整性破坏和纤维束移位所致Broca区与弓状纤维束的分离,左侧弓状束的纤维束数量和平均各向异性阈值也均少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Broca区皮质及其纤维环路结构的损伤均可导致Broca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揭示运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区血流量变化,探讨失语症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对2004-02/2005-02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且第1次发病、有明确的失语征候群、神志清晰、无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8冽,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标准判断失语症类型。评定结果为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的患者,对病变町能波及的Broca区、Wemicke区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分析,主要测量Broca区或Wem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并与对侧镜像区进行对比。 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纳入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中,经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评定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12例,Wem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21例,其他失语症类型25例。②Broca失语患者左侧Broca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Broca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roca区的达峰时间与对侧镜像区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Wemicke失语患者左侧Wemicke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较对侧镜像区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较对侧镜像区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O.01);提示Wemicke失语患者左侧Wemicke区与对侧镜像区相比存在低灌注的现象。 结论: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结果提示失语症患者受累语言功能区的处于低灌注的状态。这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及15例正常中老年志愿者行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fMRI检查。采用SPM2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经组内和组间分析获得两组激活图及组问的差异图,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所在的脑区。结果最终10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纳入研究,选取10if0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词语联想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包括Broca区及其镜像区、辅助运动区、左侧岛叶前部等脑区。患者组脑激活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左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等脑区。对照组激活高于患者组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后部;未见患者组激活高于对照组的脑区。结论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激活程度减低或消失,运动性语言中枢的损伤导致了失语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评价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脑语言功能区脑微观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 收集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病例15例纳入病例组,并收集正常健康志愿者1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行头颅平扫及DTI扫描,将所获图像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部分各向异性值(FA)均值的影响。方法将48 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 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不进行电针刺激。实验组采用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并结合局部电刺激。实验组又分为实验1 组和实验2组。实验1 组3 d 时开始电针刺激,实验2 组2 周时开始电针刺激。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 周、2 周和4 周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于造模后2~4 h、3 d 及治疗后4 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测量脊髓损伤区域及正常区域的FA均值,分析比较电针治疗不同时间间BBB评分及FA均值的变化。并通过DTT观察不同时间电针刺激后纤维束的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 周各组间BBB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4 周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第2 周和第4周,实验1 组显著高于实验2 组(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2~4 h 和3 d 各组间FA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4 周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1 组优于实验2 组(P<0.05)。各组在伤后2~4 h 和治疗后4 周的DTT清晰显示,实验组纤维束修复程度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脊髓损伤后电针刺激介入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DTIfibertractography对正常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健康成人运动语言功能区研究,揭示Broca区与其他脑功能区间联系.方法健康成人10名, SIEMENS Trio 2003T-3T及工作站行数据收集和后处理, 测量Brodmann's 44和45区FA值和纤维追踪.结果三角区、额叶盖部追踪纤维束数量左利手及右利手不一致,右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是以额叶盖部占优势,左利手Broca区纤维束数比较均匀.三角区与额叶盖部之间有U形纤维联系. Broca与Wernicke纤维联系有个体差异.结论 Broca区与其他脑区纤维联系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the clinical findings of a 40-year-old woman with recurrent migraine presenting with Wernicke's aphasi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a standardized battery for language assessment (Boston Aphasia Diagnostic Examination). The patient had no evidence of parenchymal or vascular lesions on MRI and showed delta and theta slowing over the left posterior temporal leads on the EEG. Although the acute onset of a fluent aphasia suggested stroke as a likely etiology, the recurrence of aphasia as the initial symptom of migraine was related to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and not to stroke.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特征和皮质脊髓束(CST)受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4 例中老年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依年龄段分为A组(45~59 岁)、B 组(60~74 岁)和C 组(75 岁以上),每组各8 例。患者于发病3 d 内行3.0 T 常规磁共振(MRI)和DTI 检查。于入院时和发病后6 周,分别测量梗死灶和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评价脑梗死区周边纤维束的情况,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梗死侧FA值均较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降低(P<0.05),康复治疗6 周后梗死侧的FA值均比入院时增加(P<0.05)。各年龄组患者CST 2 级的NISHH评分均高于CST 1 级(P<0.05)。在同组同一CST 级别的患者发病后6 周NIHSS 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 评分(P<0.05)。结论DTT 可直观显示纤维束走行及与病灶之间的关系,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即可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判定,同时也可提示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死皮质脊髓束(CST)损伤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中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54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7)和针刺组(n = 27),每组再根据CST受损分级分为1、2、3级亚组,每亚组各9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纤维束成像获取梗死灶区CST损伤分级、DTI获取各向异性分数(FA)和健患侧FA比(rFA)。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FA和rFA均增加(t > 2.841, P < 0.05);针刺组各亚组FMA和MBI评分差值,FA和rF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对应亚组(t > 2.140, P < 0.05)。结论 调任通督针法可促进脑梗死患者CST损伤恢复,从而促进运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