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循证药学原理,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应用信息,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用三线表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ADR涉及抗感染药品种类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对我院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2.54:1),诱发ADR药物有20类,6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7.62%,位居首位,其次是营养药,导致ADR占12.38%,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1.43%,位居第三;ADR发病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曲松钠(6.66%),其次为阿糖胞苷(5.71%),第三为肝素钠(3.81%);ADR临床症状主要以全身性损害(34.59﹪)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附件(16.54%);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83.81%。结论临床上导致ADR因素众多,ADR发生几率以及临床症状均因人而异,因此临床用药结合患者病情,具体分析须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静脉输液引起的13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药物共有48个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抗菌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多;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29.41%),其次是10岁以下儿童(23.53%)。结论在临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要谨慎用药,加强对输液过程的监测,及时整理分析不良反应报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类药物,54个品种,其次是抗感染药物74例(59.2%);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16例(9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损害(53例),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226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4.69%),中药制剂居第二位(9.29%)。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导,尤其是为老年人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并提高对中药引起ADR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5年某季度收集到的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86.95%;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占34%,其次为肿瘤及镇痛药物和其他类药物,均占22%。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上报的5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ADR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4例),占总例数的93.1%;以药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6.2%;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8.2%;ADR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和心血管系统及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药物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共12种,占75.00%,其次为中药制剂、抗肿瘤药、抗病毒药。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6.15%,其次为口服。ADR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系统及胃肠系统受累为主。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药物不良反应102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102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ADR中涉及ADR的药物共有59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48.0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78%;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强调合理用药,就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漳州市中医院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72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上报9例(12.5%)。中医妇科最多(47.2%),其次为内1科(13.9%)、骨1科(11.1%)。中成药制剂占首位,最常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女性略高于男性;治愈72例(94.7%),好转4例(5.3%),死亡0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18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8年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0.96%);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97.33%);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对2008-2009年100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中涉及药物75种,以抗生素类所致的ADR居多,占5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累及的系统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占7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我院2008~2010年临床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分析381例ADR报告。结果 381例不良反应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有330例,占86.6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31例,占8.1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253例。结论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应加强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崔岩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637-640
目的:分析19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并研究应对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发生ADR的患者192例,分析不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ADR的性别和年龄,不同给药方式ADR发生情况以及ADR累及器官情况并研究应对方法。结果:1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ADR发生例数最多,其次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入选患者中,>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女性占59.90%,男性占40.10%。给予静脉滴注的患者发生ADR者多于使用口服剂型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首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造成的ADR要有效控制,有ADR出现时要及时停止用药,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ADR报告中女性稍多于男性,年龄大于60岁者,共111例(32.6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316例(92.94%);ADR主要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附属器官,共197例(57.94%),其次是消化系统,共83例(24.41%);ADR涉及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居首位,共47例(45.63%),其次是喹诺酮类,共19例(18.45%)。结论加强临床ADR上报和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79 例 ADR 中男性 271 例, 女性 308 例.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 313 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 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6.
靳蓉  赵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70-5171
目的 了解妇幼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上报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纳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 17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79种药物,其中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1.41%);其次为妇产科用药(占14.65%).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为107例,占61.14%;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其附件损害(67例,占总数的36.6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占34.97%).结论 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便保障妇女儿童的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上报的271份抗菌药物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10类41种药品。在不同种类抗菌药中,喹诺酮类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62例(22.88%),其次是头孢菌素类44例(16.23%)和硝咪唑类41例(15.13%)。在不同品种抗菌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ADR的例数最多,为43例(15.87%),其次是奥硝唑和阿奇霉素,分别为40例(14.76%)和30例(11.0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27例ADR报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7例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49︰1,>60岁的ADR占29.13%(37/12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66.14%(84/127);其次口服给药占28.35%(36/127);共涉及86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38.37%(33/86),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6.28%)和循环系统用药(占11.63%),而抗菌药物中排名前两位的为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上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35.43%(45/127),其次为消化系统、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崔秀娟  崔玉红 《中外医疗》2009,28(30):76-76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216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总结及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以以老年人最多(50.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52.3%%)占第一位,其次为中药制剂(22.1%)、抗肿瘤药物(1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5%;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5.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报告、监测及合理用药,以预防和降低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尤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