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7例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表现以侧脑室、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或消失为特征。临床预后差。提出CT诊断标准为:(1)脑室/颅腔比率<20%;(2)三脑室部分受压或消失;(3)基底池部分受压或消失。具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根据脑室脑地受压及中线移位程度将CT表现分为3型,6个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前后的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39例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34例经CT证明实,5例经手术证实,并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血肿破入脑室后是否凝固,有否占位效应,是否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等,将其分成六型。结果Ⅰ~Ⅲ型患者预后不良,Ⅳ~Ⅵ型预后良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1)有无脑实质内血肿扩大和血肿破溃过程造成的破坏;(2)有无血肿破入脑室形成血块(占位)效应;(3)有无发生阻塞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临床一直沿用的分型方法为内侧型(背侧丘脑出血)和外侧型(豆状核出血)。自CT应用临床后不少专家提出有进一步分型的必要,并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将我院340例自发性脑出血经CT检查确诊随访作一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讨论CT检查所见,探讨CT检查分型,血肿对脑中线结构的影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治疗Ⅲ、Ⅳ型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踝关节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治疗Ⅲ、Ⅳ型距骨颈骨折12例(14足),男8例(9足),女4例(5足),年龄20~52岁,平均41.5岁,Ⅲ型10足、Ⅳ型4足,均是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1例。结果:本组病例获1~3年的随访,平均2.5年,对比随访的X线片,按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9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85.7%,患足功能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踝关节的内侧和前外侧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采用局部麻醉,头皮3 cm长直切口,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硅胶管穿刺血肿并抽吸,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便于术后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并引流,合并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结果25例术前未脑疝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11例术前出现脑疝者5例死亡,死亡原因:3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例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微创技术是一创伤小,效果好,安全简便的治疗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 (HICH)是常见急诊之一 ,病死率、致残率极高 ,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死亡率为46 7%~ 90 %和 67 9% [1 ] 。高血压脑出血以豆状核最多见 ,约占脑出血 80 %左右 ,豆状核以壳核出血最多见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 5 0 %~ 75 % ,其次是丘脑出血占 2 0 %~ 35 % ,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豆状核位于内囊外侧 ,也称“外侧型”出血 ,分为 1 局限型 2 壳核内囊型 3 壳核脑室型 ,出血常沿胼胝体与尾状核间或经尾状核与丘脑交界处破入脑室 ,有少数病例是血肿穿破丘脑侵入第三脑室。丘脑、尾状核出血称为“内侧型”出血 ,丘脑出血多见 ,靠近…  相似文献   

7.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对大鼠杏仁体及丘脑背内侧核至额前皮质各区的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将HRP分别导入右侧额前皮质各区,同侧丘脑背内侧核可见密集的标记细胞,并有局部定位关系;杏仁体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同侧基底外侧核和外侧核,其次见于同侧基底内侧核及皮质核,少量见于前杏仁核区和皮质杏仁移行区,间介核和中央核中未见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在杏仁体的分布随导药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常见急诊之一,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死亡率为46.7%~90%和67.9%[1].高血压脑出血以豆状核最多见,约占脑出血80%左右,豆状核以壳核出血最多见,约占全部脑出血的50%~75%,其次是丘脑出血占20%~35%,原发性脑室出血少见.豆状核位于内囊外侧,也称"外侧型"出血,分为1.局限型2.壳核内囊型3.壳核脑室型,出血常沿胼胝体与尾状核间或经尾状核与丘脑交界处破入脑室,有少数病例是血肿穿破丘脑侵入第三脑室.丘脑、尾状核出血称为"内侧型"出血,丘脑出血多见,靠近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故破入脑室多见,纮山一郎统计: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占31.3~37.5%,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占67%~87.3%,混合型破入脑室占77.4~81.3%[2].  相似文献   

9.
谢文标 《广东医学》2000,21(10):875-876
目的 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小腿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小腿双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钢板置于胫骨内侧(68例)及钢板置于胫骨外侧(34例) 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内侧固定组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6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外侧固定组骨的临床愈合平均时间11周,其中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胫骨钢板固定内侧较外侧骨折愈合时间较快,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红霞  刘欣  王丽娟  吕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19-332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86例,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8)和非糖尿病组(n=48)。比较两组影像学特征,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史〔OR(95%CI)=7.139(2.069,24.641),P=0.002〕与基底动脉狭窄〔OR(95%CI)=5.730(1.017,32.289),P=0.048〕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脑桥前内侧梗死、梗死灶由脑桥深部延伸至脑桥腹侧表面、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高;脑卒中史与基底动脉狭窄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