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中药丹参、川芎,对健康人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粘附实验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参与川芎对男女性别组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白细胞粘附性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对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川芎的作用男女均良好;而丹参对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仅见于男性;川芎对红细胞粘附的影响仅见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川芎胶囊对颈动脉硬化性眩晕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川芎组,每组40例,空白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川芎组在空白组的前提下给于复方川芎胶囊药物治疗。4个月后,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月川芎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川芎胶囊能够有效地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改善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孟宪国作者单位:250400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中药学记载,川芎有镇静、缓痉、镇痛、促进循环和抑菌制腐之功效。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4甲基吡嗪,药理研究证明,它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扩张小动脉和...  相似文献   

4.
《新医学》1978,(3)
本文报告应用川芎嗪(川芎Ⅰ号硷)静滴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31例。其中21例每日静滴川芎Ⅰ号硷4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250~500毫升;10例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牡丹皮、川芎和石菖蒲挥发油最适宜的提取工艺方法。方法用共水回流冷凝法研究了三种药材混合提取及分开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重量为指标来评价提取工艺。结果混合提取茂分开提取所获得的挥发油的重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共水回流冷凝法混合提取牡丹皮、川芎和石菖蒲挥发油的工艺可行、简便,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探讨丹参、川芎联合用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选择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使用丹参、川芎联合用药+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红细胞变形性等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表现为红细胞流变性异常,联合丹参、川芎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明显降低患者的MCV及RDW值,降低了红细胞电泳时间,增加了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提高了红细胞变形性。结论联合丹参、川芎治疗对冠心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红细胞流变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川芎及川芎嗪在急、慢性肾衰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急性肾衰,还是慢性肾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微循环的障碍,微血栓的形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病机理与中医的瘀血阻滞病机,有极相似之处.因此活血化瘀法,在防治急、慢性肾衰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治法之一。川芎及其提取物川芎嗪作为活血化瘀法的代表药物之一,在急、慢性肾衰中广泛应用。现将川芎及川芎嗪防治急、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川芎素片治疗高血粘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川芎素片治疗高血粘症5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治疗前、后相比,血小板聚集率由 43.1%降到40.3%(P<0.01),全血比粘度由 6.02降到5.42(P<0.01),纤维蛋白原由 4.46g/L到 4.11g/L(P<0.05)、胆固醇由 6.12mmol/L降到 4.96mmol/L(P<0.01),甘油三脂由 1.39mmol/L 降到 1.18mmol/L(P<0.01)。 川芎为古老的活血化淤中草药。本文表明:经加工提取后的川芎素片仍有很好的活血化淤之作用,是治疗高血粘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联合高渗盐水外敷促进软组织损伤愈合的疗效。方法:于2007-07/2008-07对8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106处损伤面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组常规清创消毒后外敷川芎联合高渗盐水,对照组清创消毒后进行传统干燥疗法。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能快速消肿且疼痛减轻,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结论:川芎联合高渗盐水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式,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减轻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将近10年来有关盐酸川芎嗪的临床应用和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综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心内科选用补气的人参与活血化瘀的川芎制成冲剂,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川芎-天麻对硝酸甘油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每组各9只。模型组、妥泰组、川芎-天麻组大鼠在第7天灌胃后于玻璃箱中适应,0.5 h后进行腹腔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0.2 mL/100 g)建立偏头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0.2 mL/100 g)。大鼠麻醉后经颈外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5 mg/100 g,0.25 mL/100 g)。1 h后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心脏灌注300~350 mL,然后小心分离硬脑膜。封片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100倍镜下拍摄双侧硬脑膜血浆蛋白渗出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妥泰组(P=0.031)和川芎-天麻组(P<0.001)硬脑膜血浆蛋白外渗明显降低,且川芎-天麻组优于妥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天麻可能通过降低血浆蛋白渗出缓解偏头痛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挖掘川芎-丹参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和对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川芎和丹参为关键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检索川芎和丹参的活性成分、靶点和对应疾病数据,构建多层次多靶点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川芎-丹参药对的作用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检测川芎-丹参药对的活性成分。结果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中包括2种药物、15个成分、72个靶点、187种疾病。川芎-丹参药对的关键靶点包括醛糖还原酶(AKR1B1)、碳酸酐酶2(CA2)、碳酸酐酶1(CA1)、乙醛脱氢酶2(ALDH2)、前列腺素G/H合成酶1(PTGS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SLC6A2)和腺苷受体A1(ADORA1),涉及疼痛、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前列腺癌、脑损伤等多种疾病。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223条,包括生物过程165条、分子功能30条、细胞组成28条;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78条通路,包括癌症通...  相似文献   

14.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介绍:全面康复的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清华 《现代康复》1999,3(2):191-191
推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远期效果不满意。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了川芎酊离子导入加超短波电疗法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川芎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LID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川芎有效成分,并查询其相对应的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LIDD的靶点,将其与川芎预测的靶点进行映射以获得川芎潜在治疗LIDD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v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及其临床安全用药效果。方法:根据川芎产地与有效成分含量及采集日期分类鉴定,并选择我院接诊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西药维生素口服治疗,而研究组以中药川芎治疗,比较两组效果,评价安全用药效果。结果:中药川芎主要有四川、东北、东部及云贵等产地,在采集日期、有效成分含量上有一定差异,结合二者可进行一定的鉴定;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川芎根据产地、性状等不同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也不同,其中四川"川芎"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月经不调采取中药川芎治疗有不错效果,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成功抢救1例川芎合并蒿本急性中毒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老中医张先伍用古方佛手散加味治疗死胎不下及用于过期妊娠引产。现介绍如下: 方剂: 当归30克,川芎15克,败龟板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据张老中医在临床应用的经验,要将古方佛手散(当归三两,川芎二两研末,每服二钱)药量加大并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更好的控制盆炎净颗粒的质量,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狗脊、蒲公英、川芎的鉴别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方法,芍药苷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薄层色谱法能检出狗脊、蒲公英、川芎;芍药苷进样量在0.1588~0.79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9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为该制剂的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用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和川芎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对照组76例单用桂利嗪片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中药配方颗粒天麻2 g,当归3 g,川芎1.3 g,每日2次,早晚饭后冲服,总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的81.6%,经颅多谱勒超声明显改善。结论:中药天麻、当归和川芎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症安全有效,与桂利嗪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