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结局和分娩后糖脂代谢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GDM组)和产检正常的孕妇100例(对照组),GDM组在产前检查期间确诊后常规进行饮食、运动等干预,观察两组分娩结局、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GDM组患者在妊娠晚期54例血糖控制有效,46例血糖控制不佳。GDM组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病率、大于胎龄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低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糖控制有效患者以上指标发生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DM组分娩前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前,HDL-C低于对照组分娩前,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娩后,HDL-C低于对照组分娩后,GDM组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分娩前,HDL-C高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有效患者分娩前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前,HDL-C高于对照组分娩前,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后,HDL-C高于对照组分娩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分娩后FPG、2hPG、HbA1c、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分娩前,HDL-C高于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分娩期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会明显增高,同时会影响到分娩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家庭支持为焦点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自我管理现状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家庭支持为焦点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家庭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及HbA1c水平[(4.86±0.51)mmol/L、(6.24±0.62)mmol/L及(5.31±0.54)%]均低于对照组[(6.23±0.65)mmol/L、(8.37±0.87)mmol/L及(6.0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25、14.098及6.053,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合理运动、合理饮食及按时复诊比例(100.00%、90.00%、92.00%及98.00%)均高于对照组(62.00%、56.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进行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人体测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总有效率为(93.14%),对照组为(81.37%),观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4.568、10.497、10.210,对照组:t=14.331、15.196、18.919);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t=17.670、15.030、16.636);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以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均下降(观察组:t=22.211、22.492、17.391、7.322,对照组:t=12.576、13.441、6.902、2.526),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t=11.489、11.026、9.615、7.080)(P0.05)。结论基于膳食结构和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法干预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更佳,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腰围、体质量指数,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适,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017年2-12月期间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观察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6.41±1.05)mmol/L、(8.08±1.02)mmol/L和(5.75±0.61)%,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8.58±1.18)mmol/L、(9.76±1.24)mmol/L和(6.9 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西乡社康中心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开展常规的糖尿病教育,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比较其血糖达标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参考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在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复查、合理饮食及适度运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及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FPG、2 h PG及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而观察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坚持用药依从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在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正确用药及自我管理的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重庆大学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综合管理,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方式及其收益。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大学医院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管理干预。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比较2组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研究对象的FPG,2hPG,HbA1c及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FPG,2hPG,HbA1c及mALB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管理,既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又可改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2例T2DM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将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空腹和餐后2 h SO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和餐后2h 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中SOD与FPG2、hPG、HbA1c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63、0.631,P=0.000、0.000、0.003),MDA与FPG2、hPG、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672、0.583、0.471,P=0.000、0.000、0.00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相关性,FPG2、hPG及HbA1c的改变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江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保健依从性,并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坚持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hPG)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bAlc、2hPG和F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利于减轻疾病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娩前)血糖指标、机体代谢指标,并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及干预前空腹血糖(FPG)、2hPBG、HbA1c、LDL-C及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胰岛素使用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开展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改善机体代谢情况,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妊娠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证实饮食和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妊娠现状,本研究探讨优化饮食和运动方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接诊的10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增加优化饮食和运动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h、治疗后1 h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空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1c)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 A1c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Hb A1c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饮食和运动方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1年后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的情况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生物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糖尿病的认知、遵医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性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及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社区管理,观察组采取社区管理联合综合干预,观察所有患者疾病认知情况、自我健康管理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及血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疾病认知情况以及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执行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使患者重视疾病,掌握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有效控制血糖,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 1 9年1—1 2月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20 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0 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搭配、运动指导等干预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理想率。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7 9.0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5.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控制理想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据SDSCA得分将其分为自我管理较好组及自我管理较差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130例T2DM患者SDSCA得分为(38.59±2.31)分,得分指标为62.36%,处于自我管理能力中等水平;其中SDSCA得分≥38.59分者63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好组;SDSCA得分<38.59分者67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差组。自我管理较好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自我管理较差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DSCA评分与FPG、2hPG、HbA1c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375、-0.398、-0.388,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其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DM)者妊娠期间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5例确诊为GDM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性护理组(对照组)42例以及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妊娠期间的血糖水平及分娩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糖蛋白(HbA1C)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胎儿及新生儿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更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减少分娩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60例患者为A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6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血糖指标,胰岛素使用情况及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 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2hPG和Hb A1c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A组FINS水平明显高于B组,HOMA-IR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组FPG、2hPG和FPG+2hPG达标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治疗和控制GDM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尿微量蛋白(mAlb)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BG,2h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B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FB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C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水平低于治疗前,TBil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水平低于对照组,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UA及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UA,mAl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UA,m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黄疸、呼吸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TC,UA,mAlb水平,升高TBil水平,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2hPG、F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肝功能、血糖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本院治疗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肝功能、血糖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肝功能、血糖指标以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维生素辅助双C方案治疗高龄二胎妊娠期糖尿病(GDM)对相关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龄二胎GDM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双盲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实施复合维生素辅助双C方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糖波动幅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脂素(visfatin)、脂联素(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2hPG、FPG、HbA1c、FINS、血糖波动幅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及黎明现象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visfatin、RBP4水平降低,APN水平升高,且观察组TNF-α、visfatin、RBP4水平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合维生素辅助双C方案应用于高龄二胎GDM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调控血清生化指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