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产前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期保健的364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和焦虑抑郁可能的相关混杂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各孕期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各阶段睡眠时间/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00±1.50)h、(8.67±1.40)h和(8.56±1.49)h,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2.57%、17.41%和21.04%,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5.64%、24.23%和26.24%。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睡眠时长均与SDS(早期:β=-0.28,P=0.0007;中期:β=-0.27,P=0.0100;晚期:β=-0.38,P=0.0007)和SAS(早期:β=-0.33,P<0.0001;中期:β=-0.41,P=0.0004;晚期:β=-0.26,P=0.0050)得分呈负相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SDS(一般:β=2.40,P<0.0001;差:β=5.70,P<0.0001)和SAS(一般:β=3.02,P<0.0001;差:β=7.09,P<0.0001)得分均越高;孕中期和孕晚期睡眠质量与SDS、SAS得分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分别以是否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为结局指标,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孕期睡眠时间≥8 h的孕妇相比,睡眠时间不足8 h的孕妇与抑郁状态(早期:OR=1.72,95%CI:1.37~2.17;中期:OR=1.50,95%CI:1.11~2.03;晚期:OR=1.54,95%CI:1.17~2.04)和焦虑状态(早期:OR=1.97,95%CI:1.54~2.51;中期:OR=1.89,95%CI:1.39~2.58;晚期:OR=1.35,95%CI:1.00~1.81)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抑郁状态(一般:OR=1.56,95%CI:1.33~1.83;差:OR=3.23,95%CI:2.45~4.26)和焦虑状态(一般:OR=2.50,95%CI:2.04~3.06;差:OR=7.83,95%CI:5.82~10.53)的发生风险均越高;孕中期、孕晚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特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相关。建议产前检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及早发现这些妇女,并及时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60-364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各阶段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孕妇358名,检测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素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早、中、晚孕阶段分别发现甲状腺异常孕妇116、104、81例。早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11.212,95%CI:5.965~19.232))、孕前饮酒(OR=2.151,95%CI:1.132~5.131)、孕前丈夫吸烟(OR=3.555,95%CI:2.216~6.325)、孕期中丈夫吸烟(OR=4.151,95%CI:1.350~8.254)、中度抑郁(OR=3.588,95%CI:1.059~7.233)、中度焦虑(OR=4.566,95%CI:2.128~8.612)(P0.05);中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4.123,95%CI:3.313~5.489)、孕前丈夫吸烟(OR=3.512,95%CI:1.247~6.220)、轻度焦虑(OR=5.335,95%CI:3.254~9.363)、中度焦虑(OR=7.151,95%CI:4.259~12.362)(P0.05);晚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2.251,95%CI:1.741~3.369)、轻度抑郁(OR=4.251,95%CI:2.699~7.984)、中度抑郁(OR=5.714,95%CI:2.364~10.284)、轻度焦虑(OR=7.596,95%CI:2.636~13.585)、中度焦虑(OR=5.151,95%CI:1.154~9.541)(P0.05)。结论孕妇和丈夫戒烟、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助于防范和减少舟山本地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早期午睡和夜间睡眠对孕早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舟山孕妇队列(ZPWC),孕妇焦虑抑郁状况于孕早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和叉生分析探讨孕期午睡、夜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具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的孕妇约占45. 22%。调整混杂因素后,夜间睡眠质量差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相关;相同睡眠时长下,午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 (95%CI)=0. 57 (0. 38~0. 85),P=0. 007];睡眠质量差时午睡是抑郁的保护因素[OR (95%CI)=0. 53(0. 31~0. 88),P=0. 017]。结论孕早期焦虑抑郁状态在孕妇中较为普遍,睡眠质量是影响其焦虑抑郁状态的主要因素,而午睡可以与抑郁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各阶段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孕妇358例,检测各孕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并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素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早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孕前吸烟[OR 11.212(95%CI:5.965~19.232)]、中度焦虑等[OR 4.566(95%CI:2.128~8.612)](P0.01或P0.05);中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孕前吸烟[OR 4.123(95%CI:3.313~5.489)]、轻度焦虑[OR 5.335(95%CI:3.254~9.363)]、中度焦虑等[OR 7.151(95%CI:4.259~12.362)](P0.01或P0.05);晚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轻度焦虑[OR 7.596(95%CI:2.636~13.585)]、中度焦虑等[OR 5.151(95%CI:1.154~9.541)](P0.01或P0.05)。结论孕妇和丈夫戒烟、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助于防范和减少本地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孕妇孕期抑郁和运动现状,探讨孕期体育运动模式对孕期抑郁的影响,为推荐孕期适宜运动模式,促进孕妇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作为队列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自编孕期体力活动量表,分别在孕早、中和晚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在孕早、中和晚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6. 22%、23. 91%和25. 41%。随着孕程进展,孕早、中和晚期一直运动率分别为12. 20%,9. 06%,8. 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孕前运动模式与孕妇孕中、晚期抑郁负相关(OR=0. 648、OR=0. 686)。全孕期运动模式和孕妇在孕早、中、晚期抑郁均负相关(OR=0. 502、OR=0. 455和OR=0. 480)。结论舟山地区孕妇在各孕期抑郁发生率较高,尤其要关注孕早期的抑郁和体力活动变化情况,孕前和全孕程的体育活动模式是孕妇孕期健康心理的保护因素,应在孕妇保健中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性建立十堰地区妊娠期女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孕周时期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的常模,为进一步研究十堰地区妊娠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12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进行孕检,年龄20~40岁的9 603例健康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样本、分层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评。结果 9 603例十堰地区孕期女性SAS与CES-D常模均低于全国常模,孕早期和孕晚期SAS评分高于孕中期,孕晚期CES-D评分高于孕早中期,20~24岁及35岁以上年龄组的SAS及CES-D评分均高于25~34岁年龄组(P0.05)。结论十堰地区孕妇整体心理健康状态优于国内平均水平,孕妇焦虑状态持续存在,孕早期与孕晚期较明显;孕晚期女性抑郁状态比孕早中期明显;年龄偏大或偏小的孕妇焦虑、抑郁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不同孕期抑郁和焦虑共患(CAD)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2019年8月21日至2020年6月28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两所综合性医院连续纳入641名孕早期孕妇。通过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对孕妇进行首次调查,并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跟踪随访,最终有609名孕妇完成了所有调查且数据有效。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整个怀孕期CAD的检出率分别为11.66%、9.03%、9.85%和19.70%。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职业类型为个体或农民(OR=2.307,95%CI:1.011~5.260)、对饮食状况不满意(OR=3.184,95%CI:1.577~6.429)和近期发生负性事件(OR=7.987,95%CI:4.356~14.646)是孕早期CAD的危险因素;对社会支持不满意(OR=2.416,95%CI:1.271~4.592)和近期发生负性事件(OR=6.331,95%CI:3.255~12.312)是孕中期CAD的危险因素;职业类型为个体或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膳食铁及维生素A日均摄入水平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某省级三甲医疗机构建卡就诊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分别在孕早、孕中、孕晚期对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并随访至胎儿分娩。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孕期膳食维生素A与铁摄入量对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风险的影响,用相乘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 8 469例单胎孕妇中,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531例(6.27%),分娩巨大体质量儿583例(6.88%)。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孕妇孕期膳食维生素A及铁日均摄入量在孕早期(t=2.76、2.84,P=0.003、0.002)、孕中期(t=3.26、2.08,P=0.01、0.019)、孕晚期(t=3.12、3.13,P0.01)均低于分娩正常体质量儿孕妇摄入量。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膳食维生素A摄入水平低于EAR的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增加12%(OR=1.12, 95%CI:1.01~1.28),孕早、孕中、孕晚期膳食铁摄入量低于EAR的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分别增加36%(OR=1.36, 95%CI:1.09~1.70)、18%(OR=1.18, 95%CI:1.05~1.33)、22%(OR=1.22, 95%CI:1.07~1.39);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期膳食维生素A与铁摄入量不足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OR_(孕早)=1.28, 95%CI:1.04~1.57;OR_(孕中)=1.15, 95%CI:1.06~1.25;OR_(孕晚)=1.15, 95%CI:1.05~1.28)。结论孕期膳食维生素A及铁摄入量低于RNI将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故孕期适量增加维生素A及铁摄入可降低LBW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 004名孕妇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孕妇SAS平均得分为(47.68±7.35)分,SDS平均得分为(50.18±9.79)分,焦虑状况人数占68.43%,抑郁状况人数占56.98%;不同民族、家庭月收入、学历、居住地和孕期孕妇的SAS、S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SAS、SDS得分高低与家庭月收入、学历、居住地和孕期有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OR=1.791,95%CI:1.427~2.249)、居住在农村(OR=1.587,95%CI:1.031~2.442)、孕期(OR=1.021,95%CI:1.007~1.034)是影响孕妇焦虑心理的危险因素;年龄(OR=1.289,95%CI:1.066~1.560)、家庭月收入(OR=1.411,95%CI:1.133~1.758)、孕期(OR=1.214,95%CI:1.033~1.427)是影响孕妇抑郁心理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心理压力大且心理状况不良,应该重点关注低学历、高龄、孕晚期等高危人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孕妇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孕期体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国5个省区县监测点的孕妇孕晚期及儿童满月随访数据,招募孕晚期孕妇并填写孕晚期调查问卷,前瞻观察至孕妇分娩满1个月并填写新生儿满月调查问卷,问卷中儿童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性别信息主要通过摘录医疗记录获取;根据是否发生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92例)和对照组(2 405例),最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随访孕产妇2 731例,随访率为100%。经数据清洗后纳入分析2 597例。控制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协变量后,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OR=2.43, 95%CI:1.65~3.56)、孕期增重过多(OR=2.18, 95%CI:1.46~3.27)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孕前BMI正常(18.5 kg/m~2≤BMI 24.9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07, 95%CI:1.27~3.37)、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63, 95%CI:1.07~6.47)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结论孕期增重过多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正常但孕期增重过多,以及孕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孕期增重过多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孕前体质指数(BMI)正常孕妇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3年选取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389名孕前BMI正常的孕(12±1)周单胎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等基线资料,并测量身高、体重。分别于孕(28±1)周及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各孕期增重速率,并参照美国IOM(2009)孕期增重推荐标准进行分类。分娩后收集分娩孕周、妊娠期糖尿病(GDM)、分娩方式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孕早、中、晚期增重速率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早期增重过缓率和过快率分别为50.7%及31.8%,孕中、晚期增重过快率分别高达68.5%及57.8%。控制孕妇年龄、孕次及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孕晚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晚期增重过缓(OR=2.48,95%CI 1.18~5.23)和过快组(OR=1.76,95%CI 1.02~3.03)剖宫产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与孕早期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快组发生GDM风险明显增加(OR=2.55,95%CI 1.03~6.28);未观察到各孕期增重速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及早产的影响(P0.05)。结论孕期增重速率异常会增加剖宫产、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孕妇孕期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情况。方法 微信扫码问卷调查产前诊断门诊就诊的孕妇,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妊娠压力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自评量表PHQ-9。结果 1 045名孕妇平均年龄(29.73±4.55)岁,孕期心理压力发生率为35.12%,焦虑发生率为18.56%,抑郁发生率为27.27%。孕早期抑郁倾向最严重,发生率35.18%;孕晚期妊娠压力最严重,发生率46.27%;孕晚期焦虑最严重,发生率28.36%。妊娠期压力第一位原因为“担心婴儿不正常”,发生率70.0%。“变得容易烦恼或急躁”是孕妇焦虑的最常见表现,42.31%的重度焦虑孕妇有“由于不安而无法静坐”表现。“入睡困难、很难熟睡或睡太多”是孕期抑郁最常见的表现。结论 孕早期重点关注孕妇抑郁,孕晚期重点关注压力和焦虑状况,及早发现孕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合理干预,提高就诊满意率,促进孕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抑郁和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随访的孕28周之后的26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与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被调查孕妇中,56.15%有抑郁症状,20.77%有睡眠障碍。有抑郁症状的妇女中,28.08%有睡眠障碍。在考虑了孕妇年龄、调查孕周、文化程度、户籍地、有无妊娠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晚期工作时间后,统计学分析表明抑郁症状对PQSI总分有影响(OR=3.229,95%CI:1.531~6.810)。有抑郁症状的孕妇主观睡眠质量(OR=3.903,95%CI:1.253~12.158)、睡眠潜伏期(OR=4.846,95%CI:1.574~14.920)、睡眠功能紊乱(OR=7.869,95%CI:2.576~24.036)及白天功能紊乱(OR=6.395,95%CI:2.328~17.565)4个维度的危险值比没有抑郁症状的孕妇高。结论抑郁症状是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方面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单胎分娩的产妇14 54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指南推荐体重增重值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①孕前不同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结局有相关性,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多是早产儿[OR 1.30(95%CI:1.09-1.56)、2.45(95%CI:1.99-3.01)]和小于胎龄儿[OR 1.76(95%CI:1.13-2.48)、OR 2.14(95%CI:1.32-3.47)]出生风险高危人群。②孕期体重增加不足低体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77倍。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超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4.03倍。孕期体重增加适宜的超重孕妇,小于胎龄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62倍。③孕前低体重孕妇更容易发生孕期体重增加不足(OR 2.94,95%CI:2.30-3.75),孕前肥胖更容易导致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 1.05,95%CI:0.94-1.61)。结论为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应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作为孕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孕前BMI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孕晚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及分析引起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方法缓解孕产妇不良心理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查的孕晚期(>孕35周)待产孕妇780例,采用心理量表(HAD)及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晚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1. 9%和8. 2%。居住环境不同能明显影响孕妇焦虑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与焦虑、抑郁有显著负相关性(P<0. 05)。结论孕期由于多种因素引发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其孕期的正常心理健康,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孕妇的孕期心理健康宣传及干预,并联合社会支持共同缓解或消除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持其孕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都市孕妇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于2015年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定期产前体检的503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有效性验证的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膳食信息,并计算各期膳食能量摄入及三种定义下的能量密度(定义一:仅纳入食物;定义二:纳入食物及乳制品;定义三:纳入食物及饮料)。记录孕妇孕前及产前体重,计算孕期增重值,使用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孕期增重推荐评价孕期是否过度增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过度增重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孕晚期膳食能量较高者,其孕期过度增重的风险较高(OR=1. 94,95%CI 1. 18~3. 23);纳入食物和乳制品时,在控制混杂因素后,适中的孕晚期膳食能量密度降低了孕期过度增重的风险(OR=0. 56,95%CI 0. 34~0. 93);孕早期、孕中期在控制所有混杂因素后,膳食能量摄入及能量密度与孕期过度增重均未发现相关性。结论孕晚期膳食能量可能是孕期过度增重的危险因素,而孕晚期膳食能量密度保持适度可能会降低孕期过度增重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海孕妇受孕前后3个月、孕中晚期妊娠压力对于孕晚期饮食倾向的作用。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市两家接产医院首次建卡的孕妇中,经知情同意纳入上海亲子队列研究,利用孕妇生活事件量表分别评估其在受孕前后3个月、孕32~36周的妊娠压力,采用食物频率问卷和因子分析法评估孕晚期饮食倾向,同时问卷获取重要混杂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压力与饮食倾向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2634名孕妇中,因子分析得到6类孕晚期饮食倾向,分别为"均衡"类、"荤食和豆"类、"高糖或高油"类、"腌制品和内脏"类、"营养补充"类和"咖啡因"类。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孕前体质指数、产次、孕中晚期焦虑情况、孕中晚期抑郁情况)后,受孕前后3个月较高的总体和主观妊娠压力可使孕妇在孕晚期更不倾向于"均衡"类饮食(OR=0.76,95%CI 0.61~0.95);孕中晚期较高妊娠压力可使孕妇更倾向于"均衡"类饮食(OR=1.66,95%CI 1.22~2.25),但同时也促进其对"腌制品和内脏"类饮食的倾向(OR=1.32,95%CI 0.98~1.78),并可抑制对"荤食和豆"类饮食的倾向(OR=0.72,95%CI 0.53~0.96)。结论孕期较低的妊娠压力有利于孕晚期膳食的均衡;相较于孕中晚期,受孕前后3个月的妊娠压力更可能对孕晚期饮食倾向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期运动和防辐射服使用与早产之间的关联性,为预防早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培训调查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孕妇健康调查问卷》填写。分娩后,由医生从保健手册上摘抄分娩及新生儿情况,包括早产和足月产等信息。采用χ2检验进行早产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应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运动和防辐射服使用与早产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的5 614名孕妇中有668名发生早产,早产率为11.9%。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前健康教育、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吸烟和孕前喝茶是早产的影响因素(P<0.05);孕晚期运动可降低早产发生率,通过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早产影响因素后OR值为0.749(95%CI:0.605~0.927)(P<0.05);孕期使用防辐射服能够降低早产率,且随着防辐射服使用频率增加早产率降低(P<0.05),总是使用防辐射服调整OR值为0.652(95%CI:0.494~0.862)(P<0.05)。结论孕晚期运动和使用防辐射服是早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国女性从孕早期至孕晚期抑郁症状的发展轨迹。 方法 2019年8月21日—2020年6月28日,通过自编孕产妇心理健康在线调查系统,采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国内多家医院的2 485名孕妇分别在孕早期(T1,<13周)、孕中期(T2,20~28周)和孕晚期(T3,32~36周)进行抑郁症状的追踪调查。使用Mplus 8.3软件对数据进行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variable growth curve model, LGCM)与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 GMM)分析。 结果 531名孕妇完成了孕期3个阶段抑郁症状的测量,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1.64%、23.92%、25.61%。模型结果显示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缓解,存在正常缓解组(C1,67.42%)、抑郁风险组(C2,28.44%)和抑郁高危组(C3,4.14%)3个轨迹类别。其中,C1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xβ=-1.15, P<0.001);C2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平稳升高的趋势(xβ=0.86, P<0.001);C3组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显著升高的趋势(xβ=1.57, P<0.001)。 结论 孕期抑郁症状整体上呈现从孕早期到孕晚期逐渐降低的线性发展轨迹,且存在3个潜在类别,具有群体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母体妊娠相关焦虑对子代学龄前执行功能(EFs)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以期针对性优化子代生命早期发育环境。  方法  选取中国安徽出生队列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孕早期建卡的孕妇,收集孕妇一般情况和妊娠相关焦虑情况。对队列内的3 556名3~5岁儿童进行随访,收集儿童相关特征,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评定量表》(父母版)评价其执行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GEC)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40(1.06~1.85),1.64(1.06~2.54),1.89(1.27~2.82)];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男童抑制、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 GEC 异常风险有关[ OR值(95%CI)分别为 2.60(1.45~4.67),2.45(1.69~3.57),2.23(1.28~3.88),3.27(2.03~5.28)]。 仅孕早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异常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1.79(1.13~2.83),1.45(1.07~1.98)];仅孕晚期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功能异常有关[OR 值(95%CI)= 2.26(1.17~4.38)];孕早、晚期同时存在妊娠相关焦虑与学龄前女童抑制和工作记忆功能异常风险有关[OR 值(95%CI)分别为 2.45(1.40~4.28),2.02(1.35~3.01)]。  结论  妊娠相关焦虑显著影响子代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妊娠相关焦虑在男童中主要影响工作记忆、计划/组织功能和总执行功能,在女童主要影响其工作记忆和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